蔣玉華
(銅仁市中醫醫院,貴州 銅仁 554300)
前列腺疾病在臨床中并不少見,其患病群體主要為中老年人,患病后會導致其生活質量大幅降低[1]。目前針對前列腺疾病患者多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并以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為主要手術形式[2]。雖然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能夠擁有一個較好的醫治效果,但是在完成手術后,常常會有多種并發癥產生,并以膀胱痙攣最為常見,不僅會導致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減慢,同時也對其生活質量帶來很多不利影響。為保障患者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預后效果,通常需要對前列腺術后膀胱痙攣的產生的高危因素展開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為患者制訂出更具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策,以保障其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本研究將基于此,對100例2019年10月— 2021年9月期間收治的前列腺術后患者展開分析,詳情如下。
本研究總計納入100例前列腺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入院治療時間為2019年10月— 2021年9月,最小年齡為54歲,最大年齡為76歲,均值為(63.25±2.41)歲。
納入標準:① 與前列腺手術指征相符合;② 此次手術進展順利,完成手術之后有穩定生命體征;③ 有良好溝通能力、認知功能。
排除標準:① 近半年內接受過前列腺手術治療;② 存在≥2種泌尿系統疾病;③ 同時患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
使用醫院自行擬定的一般資料調查表對患者基本臨床信息展開調查。
膀胱痙攣判斷方法:① 患者在術后接受尿常規檢查的過程中,能夠用肉眼觀察到血尿,或在顯微鏡下能夠觀察到血尿;② 在對患者恥骨上膀胱區進行按壓時,出現了疼痛癥狀或同時存在膀胱憋脹感或有急切排尿感受或下腹部有陣發性疼痛表現或在導尿管周圍外溢出血性尿液。
(1)針對出現膀胱痙攣、未出現膀胱痙攣患者的相關數據做出統計分析,包括年齡、合并糖尿病、管路曲折等。
(2)針對產生前列腺術后膀胱痙攣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作出統計。
統計學軟件為SPSS 21.0,計數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的方式分析產生前列腺術后膀胱痙攣的危險因素,檢驗標準為α= 0.05。
統計結果顯示,共有25例患者出現膀胱痙攣,另有75例患者未出現膀胱痙攣。合并糖尿病對比,P>0.05;在其他方面對比,P<0.05。見表1。

表1 出現膀胱痙攣、未出現膀胱痙攣患者的相關數據統計結果[n(%)]
分析統計結果顯示,管路曲折、術后便秘、沖洗液溫度<20 ℃、尿管氣囊注水量40 mL、SAS評分≥50分、低順應性或不穩定膀胱均為導致前列腺術后膀胱痙攣產生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產生前列腺術后膀胱痙攣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統計結果
目前臨床對于前列腺疾病患者多施以手術治療方法,但術后并發癥卻一直是困擾患者康復效果的重要問題,其中膀胱痙攣最為常見,其主要是因為患者膀胱平滑肌出現無抑制性收縮情況[3]。一般導致該疾病產生的因素較多,需要做出具體分析,并提出科學的護理對策,確保患者預后效果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次研究針對危險因素展開具體分析可發現:① 管路曲折:當患者發生膀胱引流管路曲折問題,常常會造成其膀胱尿液淤積,且非常容易出現過度膨脹的情況,并逐步誘發膀胱出血、膀胱炎性反應等,此時非常容易產生膀胱痙攣。② 術后便秘:當患者在完成手術治療且出現便秘癥狀后,常常會有直腸內糞便堆積問題,此時會壓迫到患者前列腺窩,繼而提升其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興奮性,此時非常容易造成膀胱痙攣問題出現。③ 沖洗液溫度:當其低于20 ℃時,會增加其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從而刺激其膀胱平滑肌,使之發生痙攣問題[4]。④ 尿管氣囊注水量:若其注水量為40 mL,則更加容易誘發膀胱痙攣產生。⑤ SAS評分:若其評分結果在50分及以上,則說明患者處于較為嚴重的焦慮狀態,此時會降低其交感神經張力,且垂體、下丘腦、腎上腺皮質系統會對其逼尿肌產生抑制作用,進而降低其膀胱穩定性,隨著緩肌肽等物質分泌量的不斷增加,非常容易發生拔管不暢,致使留置管路發生出血事件,這將導致膀胱痙攣發生風險進一步增加。⑥ 低順應性或不穩定膀胱因素:若其超微結構發生變化,將容易造成逼尿肌細胞與細胞之間發生電耦聯去極化表現,因此在其排尿期間會產生逼尿肌持續性收縮問題并造成膀胱痙攣問題產生。
結合上述分析結果,為了保障患者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預后效果,建議可從以下幾點開展臨床護理工作:積極開展對前列腺術后膀胱痙攣的風險預警工作,具體可包括風險預警評估工作以及風險分級防控工作[5]。積極開展對前列腺術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具體可從3個方面開展:① 強化臨床案例健康教育。在手術前24 ~ 48 h,護理人員為患者列舉臨床中的典型案例,引導對具體內容進行學習,并為其詳細講解手術流程、相關注意事項等,使之能夠對醫護配合要求充分知曉,保障診治工作開展更加順利高效。此項內容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5 min左右。② 強化思維導圖教育,將前列腺術后膀胱痙攣設置為思維導圖,并以此為核心,設立一級主題、二級主題等,恰當配合視頻、圖片等,引導患者直觀了解術后并發癥的具體機制。③ 強化數據激勵教育。將該手術方式同傳統方法進行相關數據對比,讓患者能夠明確自身所接受的手術方法都有哪些優勢,緩解其術前、術后焦慮癥狀[6]。
綜上所述,目前前列腺術后患者仍然具有較高的膀胱痙攣風險,是否出現管路曲折、是否出現術后便秘、沖洗液溫度是否<20 ℃、尿管氣囊注水量是否為40 mL、SAS評分是否≥50分、是否出現低順應性或不穩定膀胱均為該疾病產生的高危因素,應當圍繞上述因素、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展開更具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確保患者能夠得到良好的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