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雪 宿遷市洋河新城新農村建設有限公司
新冠疫情對江蘇省外貿的影響機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供給和需求是影響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新冠疫情暴發后迅速蔓延全球,從供給層面來說,疫情使勞動要素和資本要素的投入效率下降,導致一段時間內產品供給能力下降。從需求層面來說,居民消費水平明顯下降,消費需求受到較大抑制。在我國,由于國內疫情控制迅速,疫情僅在初期對江蘇省外貿產生了負面影響,且該負面影響的持續時間較短、影響程度較小。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使江蘇省外貿的貿易風險不斷加大,不僅表現在國際市場需求的萎縮上,還表現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激增上。各國為防止境外疫情輸入、保障國內產品供給,對貨物進出口設置種種貿易限制舉措和禁航禁運管制,使得江蘇省外貿通關手續愈加煩瑣,進出口流通效率顯著降低,通關風險陡增。
新冠疫情沖擊引發國際金融市場連續震蕩,在美元濫發、基準利率大幅下調的背景下,我國快速控制住了國內疫情,國際地位明顯提高,人民幣較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升值明顯。以外幣表示的產品進口價格不變時,以人民幣表示的產品價格相對下降,國內市場對進口產品需求增多,江蘇省進口貿易額增加。同理,以人民幣表示的產品出口價格不變時,以外幣表示的產品價格因人民幣升值明顯上漲,國際市場對我國產品需求減少,江蘇省出口貿易受到抑制。
得益于嚴格精準的防疫措施,我國本土疫情在2020年3 月初得到基本控制。截至2021 年底,雖有零星暴發,但大都控制在小范圍內,持續時間在一個月以內,未造成大范圍流行。疫情的有效防控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帶來了顯著的積極效應。2017—2021 年江蘇省外貿總額如圖1 所示:

圖1 2017—2021 年江蘇省外貿總額(單位:億美元)
從圖1 可以看出,江蘇省外貿受疫情影響是短期的,2020 年進出口總額增長2.11%,出口額增長0.38%,進口額增長5.03%。2021 年以來,江蘇省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貿易通關便利化,加快國際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積極搭建外貿新平臺。2021 年全年江蘇省進出口總額較2020 年增長25.53%,較2019 年同期增長28.18%;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分別較2020 年同期增長27.07%和23.06%,較2019年同期增長27.55%和29.25%。
2020 全年及2021 年全年,就進出口總額來看,江蘇省排在前列的貿易伙伴依次是:東盟、歐盟、美國、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進出口貿易總額均同比增加,如表1 所示。

表1 2020 年及2021 年江蘇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貿易情況
2020 年,得益于較為緩和的疫情形勢及距離優勢,東盟取代歐盟成為江蘇省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額較2019 年增長7.02%。2021 年,東盟繼續保持江蘇省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額較2020 年同期增長27.47%,占江蘇省外貿總額的14.2%。此外,江蘇省與美國、韓國、中國臺灣的進出口總額較2020 年同期增長率均超過了20%,歐盟和日本的進出口總額增長率也分別達到11.55%和14.04%。

圖2 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率
從圖2 數據可以看到,2020 年第一季度,江蘇省機電產品出口下降12.21%,而紡織、服裝、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下降17.00%;3 月后經濟逐步復蘇,企業開始全面復工復產,同時世界范圍內疫情形勢加重,全球對口罩等防護用品以及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居家教育和辦公用品的需求激增,帶動江蘇紡織品和機電產品出口恢復。2020 年全年,江蘇省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分別為較2019 年增長5.20%和6.58%。2021 年全年,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都繼續保持增長,但機電產品出口增幅大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1.51%和25.24%。
就貿易方式而言,新冠疫情對兩種貿易方式都有負面影響,但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破壞決定了加工貿易受到的沖擊要大于一般貿易,如表2 所示。

表2 2020 年及2021 年江蘇省一般貿易額和加工貿易額
2020 年江蘇省一般貿易進出口2187.13 億美元,比2019 年同期增長4.21%;進料加工貿易1311.75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37%;2021 年,兩種貿易方式貿易額都同比增長,但一般貿易增速快于加工貿易。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2920.39 億美元,較2020 年同期增長33.53%,而進料加工貿易進出口1421.39 億美元,較2020 年同期增長8.36%。此外,疫情防控期間嚴格的流動限制促進了外貿企業轉型,推動江蘇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2020 年全年,江蘇省市場采購出口和跨境電商進出口分別增長了25.2%和31.1%;2021 年,江蘇省市場采購出口增長了32.1%,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了15%。
綜合上述分析,新冠疫情對江蘇省外貿的影響是短期的。2020 年一季度后,中國國內已無大范圍疫情,而世界范圍內疫情卻迅速蔓延,未得到有效控制。江蘇省逐漸復工復產后,在滿足國內市場防疫物資需求的同時,也開始大量向外出口,為世界范圍內的防疫做出了巨大貢獻,并拉動了出口的增長;同時,國內經濟的恢復也使得消費者需求回升,拉動了進口的增長。從前文的分析來看,2020 年江蘇省進出口總額增長2.11%,出口額增長0.38%,進口額增長5.03%。2021 年江蘇省進出口總額增長25.53%,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分別較2020 年同期增長27.07%和23.06%。綜合來看,江蘇省外貿受疫情影響較小。但同時也應看到,疫情影響下,江蘇省外貿市場、產品結構以及貿易方式出現了變化,具體表現在:
(1) 貿易市場結構出現變化
2020 年,東盟取代歐盟成為江蘇省最大貿易伙伴,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憑借距離優勢和較緩和的疫情形勢,江蘇省對東盟的進出口總額較2019 年增長7.02%,取代歐盟成為江蘇省最大貿易伙伴。另外疫情刺激了防疫用品和“宅經濟”產品的需求,使得2021 年江蘇省對美國進出口總額較2020 年增長了20.37%。
(2) 勞動密集型產品受沖擊較大
就出口而言,由于對人員參與度要求的不同,新冠疫情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沖擊大于對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沖擊;醫療物資和“宅經濟”產品出口拉動作用明顯,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全球對防疫物資和居家用品需求的上升帶動了江蘇省藥品、醫療器械、防護用具等防疫物資和手機、電腦、家電等“宅經濟”產品的出口,并拉動了江蘇省整體出口的增長。就進口而言,新冠疫情初期江蘇省進口農產品、口罩和藥品等防疫物資增長幅度較大,進口珠寶首飾、毛皮等奢侈品及運輸設備大幅度減少;新冠疫情后期江蘇對絕大多數產品進口皆同比增長,但國內生產能力的恢復使得對防疫物資的進口減少。
式中:TFD表示訂單任務交貨時間;T0表示當然任務時間;tMAi表示第i個制造活動的完成時間;對于n個串聯形式的制造活動完成時間求其總時間;φi表示第i個制造活動的完成時間影響系數,該系數考慮制造活動中的轉移、設備故障等的時間系數;表示對m個并聯形式的組織活動完成時間求其交集時間。
(3) 一般貿易方式占比上升
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江蘇省的貿易方式,使得一般貿易占比上升、新業態貿易方式蓬勃發展。一方面,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全球供應鏈受到破壞,使得江蘇省部分制造業將其上游供應商由國外轉移到國內,從而導致加工貿易占比下降。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的流通限制促進了外貿企業從傳統貿易方式向數字化新業態貿易方式轉型。在此背景下,因具有即時性、且無需人員接觸的優點,跨境電商大幅縮短了商務洽談時間,減少了感染風險,增大了贏單概率,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市場采購方式也以其高度電子化和便利化的優點,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迅速發展,增長幅度遠高于江蘇省整體出口增長水平。
(1) 政府牽頭加強雙邊與多邊交流
一是江蘇省相關部門應搶抓關鍵機遇,捕捉貿易伙伴國關于國際貿易的最新風向,收集各國關于進口限制最新信息及數據,及時將最新消息與地方出口企業同步,并專門設立專員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點對點”解決困難,為企業基本決策提供方向,積極鼓勵省內出口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二是加強與貿易國間多雙邊交流,將外交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新冠疫情防控要求下江蘇省企業與國外企業的線下交流的阻力較大,雙方企業無法準確知曉對方情況,可能會存在不互信的現象。因此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介入,負責與進口國進行溝通與協調,以互利共贏為出發點,讓兩地企業能夠有直接對話的機會,例如,采用“云對話”的方式,幫助雙方企業搭建溝通交流平臺,聚集各方優秀資源,為江蘇省企業與貿易伙伴國企業搭建溝通橋梁,為企業促成合作提供推介。
(2) 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
在后疫情時代,江蘇省應抓住市場需求變化的機遇,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加快省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方面,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全球尤其是疫情重災區對口罩、藥品和醫療器械以及手機、電腦和家電等“宅經濟”產品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據聯合國估計,到2050 年,全球65 歲以上人口比率將達到16%以上,世界老齡化問題意味著醫療產品擁有前景廣闊的國際市場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江蘇省應積極引導企業及時調整生產和出口產業結構。一是在保證內需的前提下,向全球出口醫療防護物資、基本生活用品和居家辦公、教育所需的“宅經濟”產品。二是擴大高端醫療設備的生產研發,拓寬海外市場,也為未來向面臨老齡化問題的地區出口醫療產品奠定市場基礎。三是利用中醫藥在抗疫過程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加大對中醫藥產業的支持力度,建設中醫藥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和出口基地,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中醫藥品牌,帶動中醫藥產品出口增長。
(3) 鼓勵貿易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線下交易變得尤為困難,外貿企業不免面臨舊訂單因管控而延期甚至取消、新訂單簽訂困難的問題。而跨境電商具有在線營銷、交易和無接觸交付等優點,為拉動江蘇省外貿增長貢獻了力量。為防控疫情而實施的各種管控措施使得線下餐飲和影院等娛樂業遭受了巨大沖擊,但同一時期全球網絡用戶迅速增長,短視頻、線上游覽、線上教育等卻快速發展。疫情是挑戰,也是機遇,江蘇省政府和企業應抓住這個機遇,推動政企辦公數字化轉型,使疫情沖擊成為促進傳統貿易向新業態、新模式貿易轉型的催化劑。為此,政府應繼續優化跨境電商B2B 出口監管改革,加快推進外貿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的有機融合,培育貿易新模式、新動能;在省內建設“數字貿易示范區”,推動貿易方式與時代特點高度結合,促進貿易高質量、高速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