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
如今90、00后成為了家政消費的主力軍,傳統中老年保潔員已無法滿足他們的精細化服務需求,“家庭衛生管理師”創新團隊,在萬億家政市場和網絡上一炮而紅!
導演系女孩干保潔,爹媽是“技術顧問”
1990年出生的楊春美是一名川妹子,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導演系。她曾在國企從事新媒體工作,后來又成為一家公司的部門總監。2019年結婚懷孕后,考慮到壓力太大不利于養胎,楊春美決定辭掉忙碌不休的工作。
這時,楊春美夫妻倆的新房也裝修完了。她請來專業的保潔員打掃衛生,但兩個阿姨忙活了大半天,結果卻讓楊春美很失望:她們只會擦拭目光所及之處,以及身高夠得到的地方,天花板上沾的油漆和灰塵不管,廚房和衛生間一些犄角旮旯里的污垢也成了“漏網之魚”。錢花了,活兒卻沒干好,楊春美對這家保潔公司頗有微詞,卻也沒為難兩位年齡較大的保潔阿姨。
父母來參觀楊春美裝修的新房時,一邊數落她太好說話了,一邊幫女兒的小家做“二次保潔”。楊春美的爸媽從事裝修工作30多年,不管是二手房翻新、毛坯房裝修改造,還是清運裝修垃圾和痕跡、廁所消毒清潔等,他們都得心應手。
爸媽拿起新拖把,將廚房、油煙機的頂面擦拭干凈,又用鏟刀等工具把墻面踢腳線部分多余的水垢和膠質鏟除,最后再用抹布把墻角重新擦一遍。“媽呀,這才叫煥然一新,看著賞心悅目啊!”楊春美欣喜感嘆著,對爸媽豎起了大拇指。“果然是術業有專攻,沒想到保潔工作也需要經驗和技巧呢。”
周末和幾個閨蜜聚會時,楊春美隨口說起了這件事,卻在飯桌上引起了共鳴。一個姐妹說:“請保潔阿姨做簡單的掃除還行,新裝修的房子到處遺留著乳膠漆斑點,還需要除甲醛什么的,每天不停接單的她們哪有工夫給你細搞呀。”另一個閨蜜則說:“上次請家政公司的人幫我收拾單身公寓,順便整理、收納一下衣物,結果她把我衣柜塞得又滿又亂……”楊春美聽了沉默許久,忽然從中嗅到一個商機!
她通過調查和上網查資料發現,如今90、00后已經是家政消費的主力軍,但常見的中老年保潔員,卻不能滿足他們的精細化服務和溝通需求。比如楊春美的閨蜜,曾要求家政公司為其提供“衛生+收納+空氣健康”于一體的服務,并說報酬不是問題,但對方卻做不到。
當孩子一歲時,楊春美放棄了重新找工作的打算,而決定自己去創業。“我已經與職場脫軌近兩年了,重新找工作,有可能會被95后‘吊打呀!”楊春美說,她一直想找到既可以陪伴孩子成長,又不做全職太太的平衡點,于是決定進軍家政大市場。
她的創業思路很簡單:“市面上任何一個保潔團隊,在工作中都做不到像我的家人那樣耐心細致、經驗豐富。而現在不少年輕人都有‘強迫癥,房頂和墻角保潔不到位,他們看了心里會很不爽。一邊是我的優勢,一邊有市場需求,這不就是商機嗎?”
父母也很贊同楊春美的想法,表示愿意為她提供技術支持。“這一塊兒我們內行啊,比如怎么去分辨乳膠漆的材質,墻壁哪里能鏟哪里不能鏟,破損的墻面要怎么維修等等,我和你媽都懂!”父親自信表態道。于是,爸媽就成了楊春美的“技術顧問”。
顛覆傳統,帶退伍兵做“新式管家”
楊春美開始組建創業團隊,她給公司的定位是做深度保潔,服務不僅限于清掃房屋,還包括空氣凈化和衣物收納等。她還為這種新職業起了個名字——“家庭衛生管理師”。
招聘員工時,楊春美傾向于年輕化,退伍軍人優先考慮。因為她知道傳統家政人員的特性——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是中年人,他們習慣拿日結工資走人,很難有團隊意識;因保潔阿姨們年齡偏大,往往也難以滿足90、00后的服務需求。所以,楊春美的團隊要顛覆傳統的家政保潔。
來成都投奔她的表弟鄧黎,就是一名95后退伍兵,在他的介紹下,幾名戰友也加盟了楊春美的“新保潔事業”。此外她又招收了兩名社會青年,和一名退伍女兵,構成了最初的團隊班子。
2021年9月,楊春美取“麻利”的諧音,注冊了馬俐家政服務公司。導演系畢業的她還懂得“借力”新媒體,在短視頻平臺注冊了“馬俐管家”團隊賬號,不定期發點作品。楊春美給員工定制了深藍色背帶褲+紅色帽子的工作服,像極了游戲《超級瑪麗》里面的修理工馬里奧,給大家一種可愛又積極的印象。
楊春美特意讓父母為員工們做了一番業務培訓,她本人還專門學習了衣物收納技巧,并為公司購置一臺空氣靜化設備,才開始對外接單。“新裝修的房子甲醛超標?長期無人居住的屋子滿目狼藉?家里的衣柜亂糟糟糟卻沒精力打理?請致電我們——90后新式保潔管家,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新家政服務!”楊春美制作的公司宣傳片,也很吸引人。
與傳統家政公司“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同,楊春美主要把業務定位在年輕客戶身上。相對于市場上常見的保潔阿姨們,同樣年輕的她和團隊成員,也更了解90后、00后的保潔需求。“年輕人對清潔、收納有自己的要求,而且他們喜歡一口價、不打擾、更實在的服務。”楊春美說,她一開始就沒怎么在線下做宣傳,而是在小年輕扎堆的B站、小紅書等平臺上發短視頻招攬業務。
剛開始她接的幾單生意都比較小,比如為一名單身白領收拾屋子、整理衣服和雜物等,一單才賺300塊錢;幫一對情侶剛裝修過的新房做大保潔,楊春美帶隊忙碌了一天,賺到600元……她服務的客戶以工作忙、不擅長收拾的年輕人為主,他們大多是從網上知道“馬俐”公司的。
公司初創立那幾個月,楊春美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因為訂單少,她的收費標準又比同行低。“老板,你得漲價了!”一位退伍兵員工向她吐糟,“我們去為客戶做保潔時,人家說這么幾個人高馬大的壯小伙子,打掃一天衛生才幾百元?不會是騙子吧!”
楊春美聽了含笑搖搖頭,對員工們耐心解釋說:“我們才剛進入這一行,需要用一個個訂單來鍛煉和提高業務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經驗,并制造出品牌效應。放心吧,后面我保證你們都能賺大錢。”她說的胸有成竹,員工們卻是面露疑惑:我們每天都像個廉價苦力一樣,將來還能賺大錢呢?
聰敏的女員工麗麗卻發現,老板每接一單活兒,不光會先派人去考察房屋情況,根據清潔難度與客戶商定價格,還會與對方溝通一件重要的事:請允許我們拍攝“工作紀錄短片”。拿到一個個短視頻素材后,楊春美會認真剪輯一番,配上合適的音樂和字幕放到網上去。
“5年沒關窗的別墅夠臟吧,我們這就讓它煥然一新!”“今天我們來挑戰地獄難度,這是老爺爺的獨居房……”楊春美發布的這些短視頻,在B站挺受年輕人歡迎,大家留言說:“看著一套房子從臟亂差變干凈,精神上挺減壓的”;“博主的作品不走尋常路啊,對我這樣的強迫癥來說很治愈!”
2022年3月,楊春美終于接到一個大單:客戶李先生在一幢寫字樓里購買的幾間辦公室,最近剛裝修好,需要她的團隊去做深度保潔。包括打掃衛生、墻體去污、凈化空氣等。楊春美駕車過去實地考察一番后,開出的服務價格是38元/每平方。客戶欣然接受,因為她的報價并不高。
雙方簽訂服務協議時,楊春美內心也很激動。李先生的寫字間總面積600多平方,這是一單兩萬多元的保潔大生意呢!這時“馬俐”團隊已經有7名成員,她領著穿好了工裝、拿著工具的大家齊上陣,到客戶的寫字樓辦公間做保潔。
“鄧黎,你們倆認真清潔天花板和墻面”、“小張、麗麗,你們負責地面清潔除塵,注意墻角線和門背后,不能留下任何保潔‘死角……”楊春美給員工們進行了區域分工。就站在寫字間門口,有些緊張地監督大家干活,并時不時給員工遞件工具。面對第一單過萬元的大生意,她心里有點緊張,生怕出什么亂子砸了自己的“招牌”。
圈粉無數,做萬億家政市場的“生力軍”
好在一切都進行的井然有序,身穿背帶褲、頭戴小紅帽的員工們干勁十足,動作利落。客戶購買的這個大型寫字間里,原本布滿了殘留玻璃膠、油漆斑點等裝修污跡,地上還有厚厚的灰塵。但經過楊春美團隊的一番努力工作,這里變得窗明幾凈,墻壁和地板上也是纖塵不染,看上去賞心悅目!
客戶李先生驗工時很滿意,正要給楊春美結賬,他又提出一個新問題:“楊總,你們公司能給地板磚做美縫嗎?”
原來,李先生這里鋪的紅木地板縫隙較大,他嫌不美觀。見楊春美團隊干活認真又“給力”,客戶出于信任,也想把地板美縫的活兒給她做。
但楊春美團隊只專注于做深度保潔,并不懂美縫。她正想對客戶實話實說,表弟卻搶過了話頭向人家介紹:“我們楊總的父親是一位裝修老工匠,他擅長這個。”客戶也是個爽快人,當即付清了保潔費用,并委托楊春美找人幫他做地板美縫。
不巧的是,楊春美的父母去外地做裝修了,根本抽不開身回成都,客戶李先生又催的急。無奈之下,楊春美就為客戶熱心聯系到一個美縫工匠,并且分文差價不賺取,直接讓他與客戶對接。
卻不料,這個工匠把活兒干砸了。因為他使用的劣質膠體不飽滿,導致做出的地板美縫出現大面積坍縮!李先生很氣憤,不給對方工錢。他就纏著楊春美要,而且態度惡劣。楊春美本是出于為客戶排憂解難的好意,才攬了這檔子份外之事,最后卻弄得兩頭得罪,她簡直欲哭無淚。
在雙方的牢騷和糾纏下,楊春美只得把父親從外地緊急召回來,親自出手補救李先生的名貴木地板。幾經努力,總算達到了客戶的滿意。最后李先生把美縫費給了那個工匠一半,剩下的則給了楊春美手藝精湛的父親,這場風波總算平息了。
出乎楊春美意料的是,李先生不光夸贊她熱心、有擔當,后來還給她介紹了幾單公司保潔大業務,楊春美也由此打開了企業客戶的大市場!
“生活就是這么奇妙,有時候壞事能變成好事。”面對楊春美的感慨,員工說那是因為她人品好,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好感。這件事被楊春美拍成短視頻發布后,她也在網上贏得了許多新粉絲。
2022年7月趕上“畢業季搬家潮”,楊春梅在網上的一些95、00后粉絲,也轉化成了她現實中的保潔客戶。“他們對‘馬俐團隊很信任,有的客戶人不在家,就直接告訴我們房門密碼讓進去干活了。”楊春美含笑介紹說。
此外,找她“代下訂單”的客戶也不少。有的是子女遠在外地,無法幫年邁的父母收拾家,就請楊春美團隊定期上門大掃除、做收納、深度保潔一番。對于這樣的“孝心訂單”,楊春美往往會給客戶一個優惠價。
她還接過一個奇葩的“代下單”,是住戶替社區鄰居向楊春美打電話求助:“再不幫他家收拾一下,我們要報警把房屋主人抓走了!需要多少錢,回頭你找我要。”原來,這是一個邋遢大叔獨居的房子,100多平方米、2米8層高,卻只有50多厘米寬的通道可供人走,其他地方都被他堆滿了雜物和垃圾。
面對這樣的“訂單”,一般家政公司是不肯接的,收拾起來超級麻煩不說,忙活到最后報酬都不一定要得到。但楊春美堅持讓員工接下了這單活:“沒人付款的話,我支付給你們工錢。”她說人不能光想著從社會上得到什么,也要適時做出回報,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會越變越好。
“剛開始我們以為把垃圾清掉就行,后來還發現了老鼠排泄物,甚至有死掉的家禽。”楊春美說,因當時有疫情,她和員工大熱天穿著防護服、護目鏡,從松動壓實的垃圾堆中到找一個切口,快速清除和搬運。然后再整理收納剩下的物品,掃地拖地……團隊七八個人齊出動,做了兩天才完工。
另一位徐大爺,也在孫子的“孝心訂單”中享受到達了楊春美團隊的保潔服務。自從老伴離世后,寡居的徐大爺很少收拾屋子,里面臟亂不堪,怪味兒彌漫。經過楊春梅團隊的忙碌,卻很快讓這里舊貌換新顏。老漢看了直感嘆:“終于又像個家了!”
以前從不鎖家門的徐大爺,后來為家里裝了密碼鎖,也開始每天掃地、拖地了。楊春美說,這就是“清潔的力量”——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擺爛”的生存環境里,生活狀態也會“擺爛”。而整潔舒適的環境,會不自覺地引導你生活的積極向上。
發展到2023年,楊春梅拍“保潔短視頻”的影響力顯現,僅是來自B站、小紅書的客源就應接不暇。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楊春美逐漸擁有了40多名員工。與她長期合作的客戶不僅有個人和公司,還包括醫院、研發中心等單位。與此同時,她在網上的粉絲量也有幾十萬了。這么大的流量當然不能浪費,楊春美又開通了線上商城,專賣家庭保潔產品,生意挺火紅。
如今,她從線下到線上的總收入,每月都在20萬元以上,員工們也跟著楊春美躋身于高收入階層。“但相對于每年上萬億的中國家政市場而言,我們才撬開冰山一角,未來大有可為呢!”她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