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佰超
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信息加工理論的角度來看,聽、說、讀、寫對應信息加工的不同過程,其中讀作為重要的信息輸入方式之一,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受到高度重視。
教師由于教學理念不同,在閱讀教學后所采取的教學措施也不同。從應試的角度來看,對閱讀教學的重視意味著學生要瞄準中考試卷上閱讀類題目進行大量訓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熟能生巧的能力。考慮到中考是當前初中生進入高一級學校的重要環節,影響他們的終身發展,是真正的教學“指揮棒”,因此面向應試需要的閱讀教學努力有其必要性。但是,初中英語教學又不能完全滿足于應試需要,這是因為當學生邁過了應試那道坎之后,他們需要更多的能力支撐未來的發展,這種能力僅憑簡單的重復是無法形成的,只有讓學生經歷更具體驗感的閱讀過程,才能有效培養其閱讀能力,也就是培養其信息獲取能力。從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信息獲取的能力是他們未來成長所必需的能力之一,可以認為是核心素養所強調的關鍵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閱讀與一般的閱讀不同的是,可以使學生在英語語言的運用中打開接收信息的通道,在奠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英語信息的輸入掌握新的語言工具,并吸納他國的優秀文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還可以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更強的學習能力,從而讓英語閱讀教學表現出新的形態。
如何才能讓學生的英語閱讀變得更具體驗感呢?通過實踐發現,在組織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引導他們尋找文本的主題意義,那么其英語閱讀就會進入一個新的情境,也會表現出更好的閱讀狀態。基于文本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既不影響學生的應試需要,又能保證他們的閱讀具有應有的深度,并且能支撐他們獲取信息能力的形成。下面,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4 Do it yourself的Reading教學為例,談談教師的實踐與總結。
傳統的英語閱讀對文本主題意義的關注較少,這有其客觀原因。雖然當前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已經進行了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英語學習,但是到了初中,面對新的閱讀任務需要,他們原有的閱讀能力則不足以支撐。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時,常常會基于中考的相關要求采取適當的教學措施。這對于學生而言跨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閱讀過程中的吃力感,而這種感覺并不會因為他們進入初中二年級乃至三年級而有所改變,因為不同學段有不同的考查要求,相當于學生在閱讀訓練時總會有人們常說的“跟不上”的感覺。面對這一實際情形,如果只是簡單降低閱讀素材的難度,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作用有限,對中考的影響卻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開辟新途徑,即帶領學生探究閱讀文本的主題及其意義,讓他們的閱讀能力培養事半功倍。同時,在相關理論與實踐基礎上,理解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主題意義的價值。具體來說,可以歸納為如下兩點:
其一,閱讀的路徑是否清晰,可采用主題意義的挖掘法。
從本質上來說,母語閱讀與英語閱讀是有區別的。由于學生對母語熟悉,在母語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力自然會集中在文本意義的理解上;英語是學生的第二語言,他們對英語語言的運用水平相對偏低(實際上語用能力的培養原本就是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因此在閱讀時通常不得不進行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既要用來解決英語閱讀過程中的詞、句的含義,又要用來概括整個文本的大意、探究文本的主旨。初中生注意力的廣度與深度都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想讓注意力分配達到理想的水平基本上不可能。然而,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先致力于主題意義的挖掘(工具性的問題可以在閱讀時借助相關的翻譯工具或教師直接提示),其注意力就可以集中在對文本意義的把握與概括上,閱讀時也不會感到非常吃力。而當了解了文本的主題意義后,學生對所閱讀的內容會有更多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反過來可以對他們的閱讀動機起到促進作用,從而讓其帶著更強的積極性加工閱讀文本,并形成更有獲得感的理解。
其二,閱讀教學中主題意義的凸顯,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素養。
閱讀能力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當英語教師在強調閱讀能力時,要知道自己所強調的是什么。所謂閱讀能力,實際上就是理解和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探究閱讀文本的主題意義,實際上就是幫助他們概括文章的大意,并從中提取最核心的意思來概括文本內容。如果學生的閱讀具有這樣的體驗感,那么主題意義自然就會凸顯出來,其閱讀能力及閱讀素養就可以順利形成。
總體來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語言技能,一直都是訓練的重點。英語閱讀文本的選擇圍繞特定的主題,而對于閱讀主題的探究,可以激發學生深入思考,促使他們對問題形成全面、深刻的認知,從而有效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黃蕾蕾 2021)。
學生英語閱讀的過程,可以理解為其借助自身的已有語言學習經驗,尤其是英語語言的學習經驗,在面對新的閱讀內容時,促使閱讀經驗與文本之間發生互動,從而生成新的意義理解,進而在意義理解的基礎上抽象并概括,然后提取文本的主題意義。圍繞主題意義開展教學活動的有效方法,旨在帶領學生深度閱讀文本,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和內涵,凸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周志男 2022)。這里所說的育人價值,就具體體現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4 Do it yourself Reading板塊My cousin and DIY一文為例。對于這篇文本的閱讀,可以遵循由分到總的思路。教師先幫助學生解決單詞理解的問題,再幫助他們逐段理解所述內容的含義。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逐段閱讀不能只是讓學生翻譯某一段英語內容,而應讓他們在理解某一段含義的基礎上,同時兼顧前面已經分析過的內容,并猜想后面所要描寫的內容。這樣,學生的生活經驗與閱讀能力就能夠有效滲透其中,從而有意識地對文本形成更深入的理解。這實際上是重視文本主題意義、促進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發掘文本主題意義的機制保障。考慮到發掘文本的主題意義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下面對該文本進行逐段解析:
My cousin Andrew is crazy about DIY.He loves to repair things and decorate his house.But when he finishes,the house always looks terrible!
分析這段內容可以發現,這段文本是圍繞DIY展開闡述的,大意是:我表哥安德魯對DIY很著迷。他喜歡修理東西和裝飾房子。但當他做完后,房子看起來總是很糟糕!當學生讀完這一段,教師要讓其思考:表哥安德魯對DIY很著迷具體有哪些表現?課文中說他每次做出來的房子看起來總是很糟糕,你認為導致這些糟糕的原因是什么?事實證明,當學生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時,他們就會對下面的內容進行想象與推理,有學生認為是DIY水平不行,也有學生認為是在完成DIY時沒有關注房子的具體特點……無論此時學生的猜想是什么,教師都要充分鼓勵,以讓他們大膽閱讀與想象,并形成進一步閱讀的內在動機。
He once tried to put in a brighter light in his bedroom,but he made a mistake.Then his whole house had a power cut.Another time,he wanted to put up a picture on his bedroom wall,but he hit a pipe and filled the room with water.
這段內容的大意是:他曾經試圖在臥室里放一盞燈,但他犯下了一個小錯誤。之后房子都停電了。還有一次他想在臥室內掛上一幅畫,但他撞到了一根管子,導致房間里充滿了水。學生在閱讀這段內容時會發現,這個表哥所犯的錯誤確實很搞笑。如果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在讀完這段內容后發出笑聲,那么教師就要充分保護他們的這一情感表現,因為此時的笑聲意味著他們讀懂了內容和產生了興趣,哪怕這種興趣是淺層次的,也是學生閱讀動機的力量來源。教師在保護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應讓他們結合這段內容想象表哥DIY后房子的遭遇,尤其是充分思考房子停電或充滿水是怎樣的情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讓你來完成DIY,你能否注意規避這些不足?
Last month,he thought the living room in his house was boring,so he painted it blue.His mum said,“Stop it.” But he kept on painting.Now the living room has not only blue walls but also a blue ceiling and floor.Even his cat is blue now!
這段內容的大意:上個月,他覺得家里的客廳很無聊,所以他把它漆成了藍色。他媽媽說:“住手。”但他繼續畫畫。現在客廳不僅有藍色的墻壁,還有藍色的天花板和地板。現在連他的貓都是藍色的!這段內容實際上是表哥DIY的具體表現,學生在閱讀時可以由這些內容的閱讀更充分地把握表哥DIY的具體行為。這對于當下的初中生而言是經驗的補充,是視野的開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他們的DIY認知,從而讓其固有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出來。
When I wanted a shelf above my bed,he said,“No problem!” He then spent five hours putting up the shelf on the wall.Then I put my books on the shelf.Whoops!They couldn’t stay there because one end of the shelf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other!
這段內容的大意:當我想在床上放一個架子時,他說:“沒問題!”然后他花了五個小時把架子掛在墻上。然后我把書放在書架上。哇!它們不能待在那里,因為架子的一端比另一端高得多!通過這段內容的閱讀就可以看到表哥在DIY的時候犯了一個多么低級的錯誤,這種錯誤對于作為閱讀者的初中生而言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可以在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內心進一步激活進行DIY的意識。
I bought some books about DIY for him and I also advised him to take a course in DIY.But this just made him angry—he says he already knows everything about it.So instead,I am reading all the books myself and attending lessons every Saturday.Now I know much more about DIY than my cousin!
這段內容的大意:我給他買了一些關于DIY的書,還建議他參加DIY課程。但這讓他很生氣,他說他已經知道了一切。因此,我自己讀所有的書,每個星期六都要上課。現在我比我表哥更了解DIY。通過閱讀這段內容,學生發現原來DIY并不是一件高深莫測的事情,故事中的“我”就演變成現實中的“我”(也就是學生)。
當學生有了這種感覺后,就意味著他們的閱讀已經真正深入了文本。而在這種情況下概括全文的大意,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全文的主題意義,對于學生而言就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在教學時,教師分兩個步驟完成了這一過程:一是讓學生概括全文的大意;二是讓他們提煉文本的主題。學生在概括與提煉的過程中,會有顯著的循序漸進表現,如有學生概括為:This article describes cousin’s interest in DIY,describes many embarrassing things in cousin DIY,and expresses cousin’s opinion on DIY.These views are not completely correct,so many mistakes have been made.Cousin can’t listen to others’suggestions.It’s a bad thing... 有學生提煉為:The embarrassing things in cousin DIY contributed to “I”’s understanding of DIY.As long as you participate,you will gain。
在上述案例中,雖然學生的閱讀過程所用時間與傳統教學并無太大的區別,但是他們的參與度及深度學習的表現很充分。當閱讀教學不再局限于先解決詞匯等工具性問題,再概括大意的思路時,學生就可以在主題意義的探究中獲得更深層次的閱讀興趣。這種閱讀興趣可以反過來驅動學生解決有關詞匯與語法的問題,而這個時候學生的內驅力表現會非常顯著,教師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
由于主題意義探尋過程的存在,學生有了概括與提煉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加工與運用,而且保證了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育部 2022)。分析案例可以發現,學生在探究文本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會深度加工英語語言,而這就能夠直接促進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英語文本的內容決定了在文化理解與拓展方面,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因此,對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主題意義就如同一把鑰匙,探究文本主題意義的過程就是打開閱讀大門的過程,學生在進入英語閱讀世界后,能夠收獲包括英語應試能力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內的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