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之
衰老是機體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隨著人體器官功能、新陳代謝的影響,臉部外表皮膚會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衰老、松弛情況[1]。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群,隨著年紀的增長,眼周皮膚可觀察到明顯的衰老表現(xiàn),而皮膚的緊致、眼袋的呈現(xiàn)、黑眼圈的加深都是現(xiàn)代人密切關注的內容。正是由于眶周皮膚的彈性、眼部肌肉層松弛等諸多內外因素,導致眼部周圍眼袋的加重,出現(xiàn)下墜、脂肪堆積等現(xiàn)象[2,3]。隨著經濟水平、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同時人們對美學的重視,下眼袋的手術整形需求日漸增加。根據患者需求及臨床實踐應用,眼袋整形術的手術方案具備多種選擇。以不同手術入路方式對眼袋進行手術處理,其中采取結膜入路整形術治療,對于下眼袋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臨床效果,滿足患者手術去除下眼袋的需求,同時術后無明顯的皮膚瘢痕、傷疤,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4,5]。本研究將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符合納入標準的55 例行下眼袋整形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結膜入路整形術是否對下眼袋患者具有明顯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入院行下眼袋整形術的患者中篩選符合納入標準的55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30 例)和對照組(25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8~49 歲,平均年齡(39.63±3.89)歲;男6 例,女24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7~47 歲,平均年齡(38.02±4.15)歲;男4 例,女2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均無手術禁忌證;②均為首次進行下眼袋手術;③符合臨床診斷標準;④患者術前、術后依從性良好,積極配合。
1.2.2 排除標準 ①檢查有禁忌證者;②患有嚴重眼病,不符合手術治療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術前、術后配合度差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采用皮膚入路整形術?;颊呷∑脚P位,由責任護士為患者做好手術消毒準備,利多卡因麻醉后以下眼瞼手術切口入路,橫向分離手術部位皮膚與粘連肌肉,以術前評估按量切除脂肪球,術中做好止血操作,手術處固定復位,完成切口縫合,囑咐術后護理。
1.3.2 觀察組患者采用結膜入路整形術。患者同取平臥位,由責任護士常規(guī)消毒準備,手術醫(yī)師由眼瞼結膜處行利多卡因麻醉,于下眼瞼內膜居中位置行1 mm切口,切口牽開后,分離眼瞼部皮膚和眼輪匝肌紋路,以術前評估切除膨出及多余脂肪,術中注意牽拉、剝離輕柔。止血操作后,手術檢查,進行縫合,囑咐術后護理。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術后切口愈合良好率及下眼袋復發(fā)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手術治療的滿意度評分。
1.4.1 手術效果判定標準 顯效:手術后,患者眼袋消除,眼周無手術皺紋、手術致皮膚松弛表現(xiàn);有效:手術后,患者眼袋基本消除,眼周有手術存留細紋、輕度皮膚松弛表現(xiàn);無效:手術后,患者眼袋未消除,需二次手術。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2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統(tǒng)計兩組患者手術后眼瞼外翻、流淚、水腫、異物感、皮膚瘢痕、感染、色素沉著、框下凹陷、血腫發(fā)生情況。
1.4.3 對手術治療的滿意度評分 主要包括對手術過程、術后恢復過程、術后恢復效果及總體評價的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每項0~100 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滿意度越高。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總有效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4.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良好率及下眼袋復發(fā)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良好率93.3%高于對照組的68.0%,下眼袋復發(fā)率0 低于對照組的24.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良好率及下眼袋復發(fā)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眼瞼外翻、流淚、水腫、異物感、皮膚瘢痕、感染、色素沉著發(fā)生率分別為0、6.7%、3.3%、6.7%、0、3.3%、0,均低于對照組的20.0%、28.0%、24.0%、28.0%、24.0%、20.0%、24.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框下凹陷、血腫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2.4 兩組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手術過程、術后恢復過程、術后恢復效果及總體評價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年齡作為影響人體眼周皮膚衰老的重要因素,外表皮膚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皺紋、松弛、下垂等皮膚衰老現(xiàn)象[6]??舾糁九虺鰰纬裳鄞?眼瞼下垂,這對于眼周皮膚的影響尤為明顯,嚴重影響面部美觀。下眼眶出現(xiàn)眼袋的現(xiàn)象不局限于中老年人群,由于熬夜、作息不規(guī)律或遺傳等多種因素影響,年輕人群也面臨此類問題[7]。瞼袋是面部衰老的主要征象,因此下瞼部年輕化治療是整形美容外科的熱點研究。下眼袋往往影響患者對個人美觀的需求,同時可能出現(xiàn)流淚、眼疲勞、眼部炎癥等癥狀。輕癥患者往往可以通過自身作息調節(jié)進行恢復,眼袋嚴重患者則需手術介入治療[8-11]。眼袋整形術可供選擇方式多樣,且手術方式成熟,眼袋整形術對于局部去除和填充的效果多理想,臨床仍以皮膚入路和結膜入路作為選擇,但是目前尚缺乏入路的金標準治療選擇[12-16]。
本研究分析結膜入路和皮膚入路整形術的效果,術后結果顯示結膜入路更佳。主要是考慮到手術方案是以由結膜入路進行手術操作時,對于手術醫(yī)師的技術能力掌握的水平要求相對較高,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則主要是通過以開展下眼瞼結膜切口的方式進行手術入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膨出及多余脂肪的切除,手術選擇結膜入路切口相對較小,因此術后恢復無明顯外顯瘢痕,因此對于患者的恢復效果分析上,術中、術后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恢復效果[17-20]。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以結膜入路整形術治療,切口愈合良好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0%,復發(fā)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4.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結膜入路整形術有良好的愈合、低復發(fā)率效果,此結果與蔣思軍等[10]報告相符合。觀察組患者術后眼瞼外翻、流淚、水腫、異物感、皮膚瘢痕、感染、色素沉著發(fā)生率分別為0、6.7%、3.3%、6.7%、0、3.3%、0,均低于對照組的20.0%、28.0%、24.0%、28.0%、24.0%、20.0%、24.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框下凹陷、血腫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已有研究表明結膜入路整形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11,12],與本研究結論一致。結膜入路整形術創(chuàng)面更小,感染風險也更低,保證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對臨床醫(yī)生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術操作的技術性與熟練性也是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提升臨床醫(yī)生操作技能,對于手術的開展絕對有利。
綜上所述,通過結膜入路整形術治療患者下眼袋避免了諸多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滿足了患者的手術需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患者對手術治療的總體滿意度較高,因此受到廣大患者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