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特 李勝基

二十余載結碩果,奮楫揚帆立潮頭。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松公司”)的高質量發展,如今已成為推動新時代東北振興的先鋒力量。一年來,新松人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創造出新的喜人業績,持續推動企業邁向新的發展境界。
“爭氣機器人”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2023年8月,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行。央視記者的鏡頭里,正在接受采訪的是新松公司首席技術官張雷,在他身后,滿身中國紅的“新松點焊工業機器人”“星未來工業清潔機器人”格外醒目,不僅成為各大媒體聚光燈下的焦點,還吸引了各國參會人員的目光。
據了解,目前新松公司已突破汽車焊裝工藝的重重難關,率先實現國產工業機器人在汽車點焊領域的應用突破,焊接效率行業領先,大負載機器人硬件及控制系統實現自主可控。點焊機器人工作站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我國工業機器人已經跨入高端應用行業,對加快我國汽車制造裝備國產化起到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一臺臺為國爭光的“中國紅”,既代表著全球科技水平的高點,也彰顯了新松公司踐行責任使命的決心。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新松公司聚焦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核心產品和焊接自動化、裝配自動化、物流自動化三大應用技術方向,持續孵化汽車工業、電子工業、新能源等具有高度競爭力和良好成長性的優勢戰略業務,在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的同時積極布局國際市場,國際化大項目、大訂單捷報頻傳,海外新簽合同額占比不斷提升。
科研團隊勇攀科技新高峰
凌晨1點,沈陽新松移動機器人BG新能源裝備事業部的工作站里燈火通明。幾位工程師正在為移動機器人身上的零部件細節進行設計研究。圖紙上尚未設計完成的機器人,正是參與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八分鐘”表演的冰屏移動機器人。怎樣克服低溫環境及地面濕滑問題,對無法進行保溫的部件如何處理,怎樣布置輪系和重量分配使機器人具有足夠的抗風能力……許多技術難點需要逐一攻克,許多固有思維需要逐一沖破,承擔任務的張妮娜與同事們一起不知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這只是張妮娜團隊眾多研發創新的一個縮影。如今,張妮娜團隊為新能源產業定制研發的移動輸送 機器人已更新至第三代。
三代機器人與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背后是新松公司持之以恒的研發投入和創新攻關。一年來,新松公司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牽頭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組織國內優勢單位開展機器人深度研究,相繼攻克智能感知、自主決策等前沿、共性技術,僅一年,便擁有專利94項,其中發明專利78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外觀專利1項,科研項目共計700多個。
起步于創新、壯大于創新,“自主創新”早已深植于新松人的血脈里。“在與總書記近距離交流后,自己常和身邊同事一起反思,什么是自主創新,如何才能更好地自主創新。結論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行業當中,把握發展動向,提前進行技術儲備。”新松公司自動化裝備BG實施二部部長閆盛輝說。
青年英才共赴“時代之約”
一個普通的中午,移動機器人BG汽車裝備部總經理兼移動機器人BG 運營執行總監李明儒匆匆吃過午飯,便直奔公司會議中心。隨著一陣陣急促的腳步聲,會議室里坐滿了人,“午間半小時分享”主題沙龍即將開始。
“通過主題沙龍活動,我們參與公司的技術交流學習,融入技術共享的氛圍。公司搭建的技術分享平臺,讓公司內部的學習資源流動起來,開拓我們的認知、激發我們的能力、拓展我們的人脈。”李明儒說。
“午間半小時分享”主題沙龍活動僅是新松公司培養人才的諸多方式之一。新松公司積極鼓勵員工通過技術交流和經驗分享了解行業前沿信息,激勵他們在各領域勇于創新、勇攀高峰。4000余人的研發創新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5歲,朝氣蓬勃的人才隊伍成為新松公司持續深耕創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支撐。
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峰。作為一家國有控股的高科技企業,新松公司黨委持續構建多元化人才激勵機制,成功實施股權激勵,極大地增強了員工的向心力和公司的凝聚力;聘請專業咨詢機構,建立全新績效管理體系,有效激發了人才創新活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樹立“守正創新、奮斗為本、價值導向、協力致遠”的核心價值觀,著力提升人才向心力、戰斗力;推動產教融合培養新模式,以重點項目“揭榜掛帥”和“帶土移植”為抓手,柔性引進高端創新團隊,筑牢科技人才引育留用機制,積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與人才鏈深度融合。通過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工作,新松公司打造出一支開拓創新、合力攻關的科技研發團隊,不斷深耕新技術、新領域、新市場,努力踐行“機器人讓世界更美好”的使命。
如今,加速成長壯大的新松公司已成為國際上機器人產品線最全的企業之一。這是中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更是新時代中國邁向制造強國的見證。新松公司黨委表示,全體新松人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為建設科技強國、實現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新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