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奎 尹啟源 劉蘭蘭 李紅偉
(1 國有信陽市南灣林場 河南 信陽 464000; 2 許昌市林業和花木園藝發展中心 河南 許昌 461000)
營造,主要是在規定的地塊兒上成片栽植速生林,如速生楊、泡桐、刺槐、馬尾松、杉木等。營造速生豐產林的目的主要是為用材企業提供工業產品,如板材、纖維等,它既有生態防護的效能,又有提供原料的效能。在營造速生豐產林時,需要注意以下原則:一是選擇正確的造林樹種,二是造林時必需使用良種壯苗,三是選擇合理的造林密度,四是采用科學的造林技術,五是進行細致的撫育管理。
我國的樹種資源豐富,鄉土樹種很多,可用的速生樹種也很多,如:北方地區的落葉松、楊樹、泡桐、刺槐、杉木、馬尾松等都是應用廣泛的速生用材樹種。在營造速生豐產林時,樹種的選擇必須根據立地條件、造林目的和樹種特性來確定。
1.1 立地條件。在林區,要選擇條件較好的采伐跡地;在荒山丘陵區,要選擇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質土地塊和比較濕潤、排水良好的宜林地;在平原地區,要選擇肥力較好的壤質、沙壤質土壤地塊;有引洪淤灌條件、排水良好的沙荒地也可選用。不能選擇山脊、瘠薄沙地、鹽堿地以及黏重板結、積水的土地。另外,在選擇造林地時,要根據選用的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要求選擇適宜的造林地,如:①楊樹屬于喜肥、喜水、喜通風透光的陽性樹種,宜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地下水位2 m 左右,土壤有機質量含量0.7%以上,土壤pH值7 ~8,含鹽量0.3%以下的地塊。泡桐宜選在土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2.5 m 以下,酸堿度適中的壤土或沙壤土。②泡桐極喜光、喜肥、喜土層深厚、通氣性好的土壤,怕鹽堿、怕水淹。因此,在選擇造林地時應選擇土層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較為適合,也可在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壤土至砂壤土的山地、坡地上造林,但應避免在風口造林。③刺槐為喜光樹種,一般陽坡比陰坡生長好。在海拔400 ~1 200 m 地帶生長最好,最適年平均氣溫5 ℃~7 ℃。刺槐根系強大,固土性能強,能適應土壤和大氣的干旱,在丘陵和荒山陽坡及沙荒地帶均能正常生長。
1.2 造林目的。營造速生豐產林最主要特征是“速生”、“豐產”、“優質”。“速生”是指其生長速度快,輪伐期短,可快速成材,以滿足國民生產上的板材需求;“豐產”是指樹形高大,樹干通直,冠幅較小,單位面積出材量大;“優質”是指材質優良,木材質地堅韌,紋理通直,不翹不裂,易于加工等。具體來說:①以獲取造紙原料為目的的,要選擇木材纖維含量高、纖維長、顏色淺的速生樹種,如:速生楊、松樹等。②以獲取板材為目的的,要選擇干高、徑大、節少、材質優良的速生樹種,如:泡桐、速生楊等。
1.3 樹種特性。要詳細了解樹種的自身特性,做到“適地適樹”。“適地適樹”是指造林地的立地條件與所栽樹種特性相適應,是營造速生豐產林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實現“適地適樹”的具體途徑:一是通過改樹適地,即通過選種、引種馴化、遺傳改良等措施改變樹種的某些特性,使之適應當地的立地條件。如:通過育種工作,增強樹種的抗寒、耐旱、抗鹽堿性,使其在寒冷、干旱、鹽堿地區也能順利生長。二是通過改地適樹,即通過整地換土、施肥、灌溉、土壤管理等措施改變栽植地的生長環境。如:通過排灌洗鹽的方法,使一些不太抗鹽的速生楊品種在鹽堿地上也能順利生長。
一是選用良種。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必須使用遺傳品質和播種使用品質都優良的種子,且必須是通過國家、省級鑒定的良種基地(種子園、母樹林、采穗圃)生產和供應的種子和穗條(根),這樣的種子或穗條(根)遺傳品質和播種使用品質好、生活力強、發芽率高、成苗率也高。因此,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規劃和建設種子園、母樹林、采穗圃,以滿足當地造林良種需求。二是培育壯苗。使用壯苗造林可以顯著提高造林成活率。育苗要做到科學育苗,特別是要克服在育苗工作中出現的只注重苗木數量,而忽視苗木質量的問題。要嚴把苗木出圃質量,根據造林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用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優質壯苗造林。
速生豐產用材林的造林密度應根據經營目的、樹種特性、立地條件、經營方式等合理確定。一是經營目的不同,造林密度也不相同。二是樹種特性不同,造林密度也不相同。速生、陽性、冠大的樹種,密度不能過大;反之,則可適當密植。三是立地條件不同,造林密度也不相同。通常立地條件好(土壤肥沃濕潤、透氣性好,富含有機質),可適當稀植;反之,可適當密植。四是經營方式。集約栽培的人工林,其造林成本高,林木生長快,造林密度不宜大;粗放栽培的人工林,造林密度可適當加大。一般來說,毛白楊20 ~40 株/667 m2,刺槐、白榆30~50 株/667 m2,落葉松160 ~260 株/667 m2,馬尾松240 ~400 株/667 m2。
造林前要細致整地,整地在造林前一年秋冬進行,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主要用于平原地區)、局部整地(主要指帶狀和塊狀,適用于丘陵、山區及地形條件復雜的造林地塊)。整地深度約30 cm,整地后定點挖穴,挖穴的時間一般在造林前1 周,穴的大小視苗木大小而定。主要采用植苗造林的栽植方法,其中使用裸根苗造林,栽植前苗根應沾上泥漿,保濕防干;帶土球苗木在栽植前,切忌不要損壞土球,因為土球為起苗時的母土能在移栽過程保護土球內根系不受損傷,維持植株與原生地土壤環境已形成的平衡協調關系,把有益于植株生長的菌根、微生物隨植株同時遷徙到定植區。容器苗栽植時,如根系不易扎透,要拆除容器,小心放入穴內,然后覆土,踏實。栽后立即澆1 次透水,確保成活。
造林后,需要加強對幼林的管護,才能為林木生長創造出良好的環境,使其盡快成材。一是土肥水的管理。松土保墑,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性。除草工作從造林的當年起,到幼林郁閉止,一般需要連續進行3 ~5 年。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實行林糧間作,以耕代撫,既有利于以短養長,又可以保證幼林得到及時撫育。在干旱缺雨的地區,合理的灌溉和施肥能提高林木的生長量,特別對幼樹的提高效果更加明顯。造林第1 年要對小苗澆水1 ~2 次,大苗澆水2 ~3次;澆水時可適當補施肥料,為幼樹生長提供養分,縮短成材年限。二是做好幼樹樹體管理工作。主要是對樹體進行整形修剪,提高樹木的生長高度和樹冠圓滿度,此項工作在造林后3 ~4 年(樹木進入快速生長期)進行,用材林的冠高比一般控制在1/2 ~2/3。三是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工林生態系統不如天然林穩定,更易遭受病蟲危害,因此,要詳細掌握當地病蟲害發生規律,在做好預測預報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物理、生物、化學等多種防治措施,把病蟲害控制在不成災的水平,以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林木速生豐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