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奕 郭胤含
當前,全球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產品的出貨量逐年增長,但頭戴式顯示器市場滲透率仍低,全球VR設備出貨量尚不足智能手機出貨量的1%。
盡管從產業格局上看,Meta(Facebook母公司)已經占據超80%的頭顯設備市場,但該市場仍未出現從0到1的劃時代產品,如智能手機領域的iPhone 4和新能源車領域的特斯拉Model 3。頭顯產品的核心痛點主要有三點:一是使用時有眩暈感;二是交互設備不輕便;三是內容應用不足。這些痛點的核心在于底層硬件技術的不完善。
2023 年6 月發布的蘋果第一款頭顯產品Vision Pro,則在硬件創新上直擊這三大痛點,令其有望成為頭顯設備領域從0 到1 的劃時代產品。
顯示功能上,蘋果Vision Pro內置Micro OLED和外置OLED,可以緩解眩暈、實現輕量化。Vision Pro眼鏡對于分辨率、亮度及功耗等要求更高。近眼顯示的關鍵在于成像的清晰度與視覺暫留指標,VisionPro配備的高分辨Micro OLED屏幕,是目前可量產的性能優勢最為突出的方案。對比Micro OLED與Fast-LCD,其在顯示性能參數上具備高分辨率、快速效應、低功耗、高對比度等優勢。
光學技術上,其通過Pancake技術實現了輕量化,并拓寬了視覺范圍。其光學技術方案以折疊光路的方式有效減少AR/VR鏡頭體積,配合鋁、玻璃和碳纖維等超優質材料,蘋果首代MR重量預計控制在450克,遠輕于其他主流VR頭顯設備,如Oculus Quest2 的500 克和索尼PSVR 2 的600 克,嚴格輕量化的設計使之能在硬件參數之外成為吸引用戶的又一亮點。視場角方面,索尼PSVR 2 實現了市面最大的110°視場角,蘋果MR進一步對橫向與縱向視線范圍進行邊際改善,提供超同類產品的120°視場角,基本可以覆蓋人眼的可視范圍,讓用戶基本不會感受到畫面邊緣的存在,也降低了畫面畸變。
在解決內容痛點上,蘋果VisionPro 推出“智能交互創新+M2+R1芯片+Vision OS系統”,突破內容阻礙。應用內容不足和應用領域過窄是當前頭顯設備快速普及的核心痛點之一,而內容的衍生和擴展離不開感知交互技術的創新以及芯片高算力的底層支撐。Vision Pro 通過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實現了擺脫手柄的懸空操控、跨設備的投屏切換與流暢的UI 實時反饋,智能交互創新讓Vision Pro 與所有其他VR形成了代差,延展用戶感官體驗,通過智能交互性和沉浸升級帶來內容創新的可能。而且,Vision Pro 搭載M2+R1芯片,能夠滿足高算力需求,支撐高品質圖形渲染和高幀率輸出等。此外,Vision Pro以Vision OS為操作系統,與Mac OS和iOS 共享核心模塊,可以提升內容優勢和用戶黏性( 表1)。


蘋果Vision Pro有望成為頭顯設備領域從0到1的劃時代產品。
混合現實產品作為虛實交互入口,成為元宇宙初級形態概念具象化的又一關鍵拼圖。作為元宇宙進入接口之一,MR是元宇宙計算、通信、感知、交互、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外顯。與智能手機載體不同,MR將二維扁平的網絡世界轉化為可視性、可操作性更強的三維世界,能夠使用戶實現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跨越,更容易滿足高頻交互和沉浸擬真的特征,相比于屏幕類設備,更具備信息傳遞優勢。
同時,MR也對底層技術提出更高要求,為內容端的生產和消費提供必不可少的載體。
硬件入口的突破,可以為底層技術的應用提供可能,同時為內容的培育提供土壤。例如,智能手機的問世和快速滲透,帶來的是內容端爆款應用的出現,如抖音、王者榮耀等出圈,并同步帶來全球數據流量的高增長,以及運營商、云廠商資本開支的高增長周期。同樣,作為虛實交互入口,腦機接口更多聚焦在醫療領域,通過革新式的人機交互模式,實現人腦與外界信息互換,未來,其受益于交互技術成熟,將有望在醫療、娛樂、教育等領域挖掘更多與AR/VR交叉縱深的應用場景。因此,MR帶來的并非簡單頭戴式產品自身的突破和相應蘋果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從元宇宙整體來看,MR作為虛實交互的硬件入口,填補元宇宙關鍵一環,可望帶來底層技術和內容端的進一步突破。
同時,AI 與MR的軟硬結合,有望帶來1+1>2 的效能。以ChatGPT為代表的多模態模型等語言大模型類產品的推出,為人工智能內容生成(AIGC)帶來突破。而MR的推出,則有望與AI 的發展實現有機結合。一方面,AI為MR帶來最豐富便宜的內容生態。Meta發布的AI新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 (SAM),將為AI GC應用打開新的空間。AIGC創造的超乎想象的虛擬世界是對MR內容生態的完美互補,如AIGC進化至生成類真實世界,將再次打開新世界大門。
另一方面,MR將為AI 帶來最真實與最可操作的硬件支持,海量優質客群可以給AI APP 提供最好的盈利環境。MR能提供AI 提供不了的真實性與可操作性,MR作為人、信息世界、現實世界三者交互的最強產品形態,其真實性與可操作性是AI軟件端無法撼動的優勢。而蘋果公司作為全球活躍用戶超十億級別的終端硬件企業,擁有生態內容模式成熟穩定、客戶支付能力優異的優勢,堪稱終端AI APP 的最大接入端口和盈利環境提供者。MR將給AI 帶來硬件支持、海量客群以及穩定的生態內容環境。因此,虛擬、隨意又真實的“AI+MR”產品將推動行業的協同發展。
類比蘋果iPhone和特斯拉Model 3 的問世,產品力的突破和銷量的驗證是行情演繹的關鍵。
此次蘋果MR創新直擊痛點,可能成為從0 到1 級別的爆款產品,有望開啟頭顯設備的產業趨勢。歷史上,蘋果的iPhone和特斯拉的Model 3都可以稱之為帶動智能手機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成功爆品。爆款產品之下,市場行情演繹的關鍵因素有二,其一是產品力的有效突破,其二是銷量的驗證。若新產品推出,產品力的突破被投資者認可,股價往往率先反應,如iPhone4 和iPhone4s發布;若未被投資者認可,則股價反應相對平淡,如Model 3產品發布。而后續若銷量不及預期,股價將開始回調,如初代iPhone的發布,同樣,若前期市場并未對產品力的突破有所預期,那么,最終銷量對產品力的驗證也將成為行情的重要推動,如Model 3產品放量。即便前期產品力有所預期,但銷量如果超預期,仍有可能再次點燃行情,如iPhone4s的發布。因此,我們認為,現階段的行情重點將在MR產品力的突破上,而銷量能否驗證將是后續關注的核心。
隨著蘋果MR的發布和后續的出貨,一輪以MR為引領的真正的頭顯設備產業化浪潮有望到來,而上游基礎設施與下游應用端有望同步受益。我們可以對比2013-2015 年智能手機產業趨勢變革和行情演繹的順序,來推演頭顯設備產業趨勢下的行情演繹特征。
智能手機發展沿著“3G建設-硬件迭代-應用爆發”的路徑,行情爆發順序同步表現為“基礎設施端-硬件端-應用端-軟件端”。2008 年,3G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完善,隨后iPhone3G、iPhone4、iPhone4s等系列問世,A股蘋果供應鏈相關公司受益。2012 年前后,小米、華為榮耀等產品銷量大增,國產千元機時刻來臨,手機出貨量迅速增加,硬件端加速迭代,帶動相應消費電子板塊行情。而伴隨著硬件性能的成熟以及智能手機的加速滲透,微信、支付寶等爆款APP出現帶來內容端的持續爆發,手游、短視頻、社交、購物等內容應用迎來爆發式增長,此時傳媒和計算機板塊開始迎來超額收益。
這一行情演繹節奏有其必然性。一方面,3G建設是智能手機加速發展的基礎。智能手機需要數據傳輸能力和圖像處理能力的大幅提升,才能具有優秀的操作系統、可自由安裝各類軟件、完全大屏的全觸屏式操作感這三大特性,而2G網絡基本只能滿足文字傳輸需求,所以,3G的出現是智能手機快速發展的前提。我國3G的集中建設期為2007 年至2010 年,國內電信運營商在2008年年底發放3G牌照,2009年達到投資峰值,2010年實現了基本覆蓋,隨后的2011 年,國內智能手機開始崛起。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的軟件開發基本是一個從零開始的過程。操作系統是智能手機的靈魂,軟件的開發必須基于操作系統。更值得強調的是,智能手機開辟了移動設備的先河,因此,對內容端應用的探索也是從0 到1,這就導致了硬件端的發酵早于軟件端。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對于MR,與智能手機不同的是,其上游基礎設施與下游應用端更可能同步受益,核心在于當前基礎設施建設已初步滿足MR硬件創新的需要,同時,手機內容端的繁榮已為MR的內容創新提供范例。2G時代到3G時代是由文字到圖片的時代,基礎設施的完善對智能手機的發展是必須的支撐,當前MR所依賴的低延時網絡傳輸以及底層算力技術等因素,已基本滿足初期發展需求,硬件端創新對基礎設施端創新的依賴相對減弱。而在用戶和生態方面,iPhone 多年發展已經積累了大批“果粉”,蘋果自身已有較為成熟的生態體系,用戶群體的遷移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iOS應用也會移植到MR上,應用場景的創新有明晰的方向和技術路線。
不過,除MR之外的多數頭顯設備仍搭載在安卓系統之上,這意味著對應用端的探索將并非從0 開始,同時在智能手機端成功的應用范例亦為MR的應用落地提供了想象空間,因此,相比于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MR應用端的發展和繁榮可能更快出現。
整體而言,MR產業趨勢下,基礎設施端、硬件端、軟件端有望相互催化,相較于上一輪智能手機行情的逐步開展,本輪基礎設施端、硬件端、軟件端的行情演繹有望更為同步。
隨著蘋果MR的發布和后續出貨量的逐級放大,該產業鏈覆蓋的整機設備、光學、顯示和聲學等相關核心賽道中,一些細分領域的公司因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升級具備流暢的股價上行邏輯。借助中國在內容與場景端的積淀,疊加蘋果MR在傳媒、新營銷等領域的新需求,傳媒類標的具備較大的彈性空間。此外,數據洪流下,物理世界充分數字化,將高度依賴低延時的網絡傳輸與底層算力技術,進一步拉動上游云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我們認為,此次蘋果MR投資主線核心有三部分:一是供應鏈先行對應的MR供應鏈相關標的,可以關注蘋果MR供應鏈相關零組件、生產/檢測設備、整機組裝公司等;二是內容衍生的繁榮對應游戲等下游應用端的推廣,重點關注受益內容生態不斷完善的數字人、虛擬現實游戲等應用開發公司;三是基礎設施的保障對應的通信、計算機等網絡系統相關產業,主要關注云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光模塊、光電器件、傳感器件類公司。
從順序看,最初是供應鏈先行。蘋果MR產業鏈覆蓋整機設備、光學、顯示和聲學等關鍵鏈條,隨著MR發布及后續出貨量逐級放大,硬件產業鏈訂單需求提升,核心賽道細分領域公司率先受益(表2)。
其次是內容衍生的繁榮。游戲與影視是MR的核心應用場景,MR的推出將革新游戲玩法,催生新的需求。此外,生成式AI技術或將改善游戲內美術和對話內容的研發成本,為用戶帶來全新交互體驗的游戲廠商將率先受益。
最后是基礎設施的保障。內容與場景的豐富依賴于底層架構的升級,同時也將大幅提升數據處理的量級,上游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端或成為具有確定性的投資方向之一,可以關注光學透鏡、傳感器等光電器件領域,通信器件領域,光芯片、光模塊和無線設備等網絡通信設備領域,以及光通信器件領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