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開忠,葉國英,韓慧慧,趙春陽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隨著教學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的快速發展,各種精品在線課程層出不窮,學習通、智慧職教、騰訊課堂、雨課堂、云班課等線上教學平臺及應用程序(APP)也是百花齊放,線上教學活動已然成為線下課堂教學的常態化輔助教學形式。線上教學是依托在線學習環境的教學活動的統稱,其打破了教學的時空界限,使得課程教學在時空上得以拓展,同時在線學習環境具有虛擬性、交互性和開放性的特點[1],可以滿足師生線上教學多樣性、自主性、個性化、碎片化、活力化等需求。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指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并創新課程形式。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財經部發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需求,推進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建設智慧課堂和虛擬工廠,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國務院《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醫學教育新形態。現就“外科護理”課程基于智慧職教平臺及APP構建小規模在線課程(SPOC)實施線上教學實踐或活動,對以成績為依據的教學效果影響進行回顧性量化實證研究分析,以期為課程信息化線上教學的實踐、建設與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以護理學院19 級護理A 班、B 班2 個教學平行班的“外科護理”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大學二年級高職護生共為100 名,男10 名,女90 名。外科護理課程第三學期的外科護理(一)課程,共58 學時,理論38 學時,實驗實訓20學時。2 個班級均在智慧職教平臺及APP 上構建SPOC 的外科護理(一)課程上建班、開課,2 個班級均由同一主講及輔講教師授課。
1.2.1 教學模式
采用SPOC 線上與線下混合式及課前、課中、課后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SPOC 線上教學在智慧職教平臺及APP 中進行,課中教學又與線下的多媒體教室、實訓室內實體課堂混合進行,云課堂智慧職教APP中的課中教學活動應用(課堂參與)有簽到、課件、問答、提問、測驗、頭腦風暴、討論、投票、小組PK、問卷調查、作業、考試等豐富的模塊,可按每2 學時的教學內容、學情靈活選取云課堂教學活動方式,以達到課堂教學目標任務。
1.2.2 教學內容
一是引入智慧職教平臺資源庫中國家級或優質的“外科護理”或“外科護理學”課程內容,二是上傳由教師自主設計制作的課程教學資源,形成兩套課程教學設計內容供教學使用。
1.2.3 評價方案
嚴格按課程標準要求執行,采取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學業考核評價體系。強調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由平時學習表現的量化考核(考勤、課堂參與、作業)和階段性考核(理論階段考試、操作考核)兩大模塊組成;終結性評價采用期末教務處考教分離的試卷庫抽考,為理論閉卷筆試形式,線下實施。最后總評成績由過程性評價產生的平時成績和終結性評價產生的期末成績按1∶1比例形成。
2 個班級護生的過程性評價表現或成績線上部分如學習時長(小時)、學習進度(%)、考勤(%)、課堂參與度(%)、課堂測驗、線上作業、線上考試的數據均由智慧職教平臺PC 端導出所得。操作成績由考核后護理實訓中心的IPAD導出,最后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及總評成績均由學校教務系統導出。19 級護理B 班中有1 位護生由于期末考試缺考,剔除其數據采集,故共采集99 名護生的教學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excel 建立各項教學數據,導入SPSS22.0 軟件進行描述性、Pearson 相關性及多元逐步線性回歸統計分析,檢驗水準a=0.05 或a=0.01。
經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線上教學參與、成績與教學成果的成績(n=99)
由表1 看出,考勤這項教學數據峰度絕對值31.810 大于10,偏度絕對值大于3,正態性差,不予回歸統計分析,其他數據雖然不是絕對正態,但基本可接受為正態分布,將線上教學數據與教學效果的成績進行Pearson 相關性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統計分析,觀察線上教學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關系。
2.2.1 線上教學與教學效果的相關性
課堂參與度、課堂測驗、線上考試與操作成績、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總評成績之間均有正相關關系。見表2。

表2 線上教學與教學效果的Pearson 相關性
2.2.2 線上教學對操作考核的影響
線上考試1 項對操作成績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見表3。

表3 線上教學與操作成績的逐步回歸分析結果(n=99)
2.2.3 線上教學對平時成績的影響
課堂測驗、線上作業、線上考試3 項會對平時成績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見表4。

表4 線上教學與平時成績的逐步回歸分析結果(n=99)
2.2.4 線上教學對期末考試成績的影響
學習時長、線上考試2 項會對期末成績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見表5。

表5 線上教學與期末成績的逐步回歸分析結果(n=99)
2.2.5 線上教學對總評成績的影響
線上考試會對總評成績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見表6。

表6 線上教學與總評成績的逐步回歸分析結果(n=99)
由表1 看出,護生線上學習時長、學習進度、課堂參與度顯示均較低,而線上課堂測驗、作業、考試的分數均較高,可能提示護生參與線上教學以完成課堂測驗、作業及考試為主,而且護生花了較少時間和精力的線上教學獲得了較好的成績或線上教學成效,提示基于云課堂智慧職教的SPOC 外科護理課程線上教學設計有效。學習時長、學習進度是反映護生完全主動或自主的課前、課后線上學習的指標,線上作業反映護生課后部分主動線上學習的指標,課堂參與度、課堂測驗、線上考試是反映護生參與SPOC課中學習情況的指標。由表2 看出,完全主動性線上學習指標只有學習時長與期末成績、總評成績呈正相關關系,表明護生線上學習自主性一般,但對教學效果的最終達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SPOC課中學習指標課堂參與度、課堂測驗、線上考試3 項與教學效果各項成績之間均呈正相關關系,表明SPOC 線上教學活動對教學效果有積極的正向促進作用,同時提示基于SPOC 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教學效果達成總體上有效。
由表3、4、5、6 看出,學習時長會對期末成績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線上考試對反映教學效果的操作考核、平時成績、期末考試、總評成績4 項都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線上考試是SPOC中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學習時長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如果線上考試成績能反映線上教學總體成效的話,那么SPOC 線上教學對教學效果的達成總體上也是有效的,也能促成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有助于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由表1 顯示,學習時長、學習進度、課堂參與度均較低,且數據波動較大,表明護生參與線上教學的差異性較大、個性化特征明顯,護生完全自主去線上學習PPT 課件、微視頻、微課及參與SPOC 中課堂提問、討論的積極性并不高,護生的學習行為、習慣仍以傳統的線下為主,需要加強線上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表4 顯示,課堂測驗、線上作業、線上考試是正向影響平時成績的主要因素,而學習時長、學習進度、課堂參與度沒有進入影響平時成績的回歸方程,可能與課堂測驗、線上作業、考試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納入了課程過程性評價,而學習時長、學習進度、課堂參與度沒有設置在平時成績的權重里面有關。
同時,表3、5、6 顯示,線上考試進入對操作考核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總評成績的有效模型R2 值較低,表明回歸模型的擬合度一般,而學習時長、學習進度、課堂參與度、課堂測驗、線上作業沒有進入對操作成績、總評成績的回歸模型,課堂參與度、課堂測驗、線上作業沒有進入對期末成績的回歸模型,揭示構建SPOC 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各項教學設計需要予以一定的改進、優化和完善。基于網絡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重在教學設計[2],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教學設計尤為重要[3],教學設計對線上學習的效果起到關鍵作用[4]。SPOC 線上線下教學設計需根據高職護生的學情進行調整和持續改進,如線上教學資源的PPT課件、微課、微視頻、測驗題庫、作業、考試等內容,一方面要契合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要求,要具有影響護生線上學習效果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線上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另一方面,要把教學資源按每2 學時的內容推送引入SPOC的課中,使學生能迅速找到相應的教學資源,激勵護生參與線上相關的教學活動,提升護生參與線上教學的自主性、積極性。線上課堂教學活動中除了簽到、課件、測驗、作業、考試外,還應適當選用提問、頭腦風暴、討論、投票,或者小組PK、問卷調查等豐富的模塊,并設置延時至課外,供護生碎片化、個性化學習,減輕護生線上課堂學習壓力,同時豐富其線上教學課堂體驗和提高課堂參與度。根據不同課程教學內容靈活設計SPOC 課中教學,全部課程教學內容統一設計成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修訂課程學業考核評價方案,及時把在線學習時長、學習進度、課堂參與度等護生線上自主學習的活動內容納入課程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并且設置相應的權重或約束要求,發揮課程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構建貫穿線上線下全教學過程的考核評價體系,提高護生線上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其線上學習的積極性,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