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敏,劉宇華,王寶英
(呂梁學院 山西 呂梁 033001)
生涯適應力是個體處理與生涯事件有關的心理資源[1]。大學階段是社會角色發生變化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開始思考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從學生思維轉變到職業思維,而生涯適應力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涯適應力可讓個體快速將自我概念貫徹在生涯角色中。
情緒智力是個體準確、有效地加工情緒信息的能力[2],以感知、理解、運用和管理自己或他人的情緒為中心,廣泛地運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對個體融入集體和社會很有幫助。拓展—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能夠幫助個體建構持久的心理資源[3],情緒智力會對個體的生涯適應力產生重要作用。Coetzee 等人的研究驗證了情緒智力對生涯適應力的預測效度,對未來職業的關心程度、能否控制職業中遇到的問題、對自己從事以后職業的自信心和好奇心會影響生涯適應力[4]。雷萬勝等人的研究表明,情緒智力越高的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越強[5]。個人的職業適應能力和職業發展前景等與職業有關的方面會受到情緒智力的影響,可以通過改變和提升情緒智力的各個方面,使個人的生涯適應力得到培養。學者在參考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成就動機在情緒智力與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之間起中介作用。成就動機是指個體從事對自身有一定困難的、有挑戰性的任務,并且希望在任務中能表現出眾或超過他人的心理傾向,分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兩種傾向[6]。對自己情緒的察覺和控制、對他人情緒的知覺和處理、使用合理的情緒使問題得到有效化解的能力,有助于人們更好地應對壓力環境,實現自己的目標,以此來影響成就動機。蘇霞等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的動機顯著正向預測生涯適應力,成就動機高的個體會更主動、自信地參與各種活動,并且更積極地探索自我與外界,對自己在職場上的要求表現也更高[7]。張穎等人的研究表明,成就動機高的大學生對未來職業的發展有更高的目標,在目標的驅動下個體做好了職業發展態度和知識方面的準備,個體的職業成熟度也隨之提高[8]。綜上,情緒智力可能會通過成就動機影響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據此,本文提出假設:成就動機在情緒智力與大學生生涯適應力之間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組于2022 年9—11 月,采用方便抽樣方法對山西省、廣東省多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了507份問卷,回收了495 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208 人(42%),女生287 人(58%);大一96 人(19.4%),大二131 人(26.5%),大三136 人(27.5%),大四132 人(26.6%)。
2.2.1 情緒智力量表
采用Schutte等[9]編制,王才康[10]修訂的情緒智力量表,33 個題目,采用5 點計分。得分越高,表明整合情緒信息的能力越強。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系數為0.866。
2.2.2 成就動機量表
采用葉仁敏等[11]人修訂的成就動機量表,30 個題目,采用4 點計分。量表得分為追求成功的動機得分減去避免失敗的動機得分,得分越高,表明追求成功的動機水平越強。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系數為0.842,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兩個分量表的Cronbachs 系數分別為0.867、0.905。
2.2.3 生涯適應力量表
采用吳淑婉[12]編訂的生涯適應力量表,共21 個題目,采用5 點計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涯適應力越好。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系數為0.884。
運用SPSS27.0 統計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描述統計和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同時使用PROCESS 程序通過控制性別檢驗成就動機在情緒智力與生涯適應力之間的中介效應。
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檢驗測量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結果有13 個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首因子的解釋率為21.80%,低于40%的臨界標準,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偏差。
如表1 所示,情緒智力與生涯適應力顯著正相關,即個體情緒智力越高,處理與生涯事件有關的心理資源越好;成就動機與生涯適應力顯著正相關,表明追求成功的動機越強,個體的生涯適應力越好;情緒智力與成就動機顯著正相關,表明個體整合情緒信息的能力越強,追求成功的動機越強。性別與情緒智力、成就動機顯著相關,因此在后續的統計分析中,將性別作為控制變量進行處理。

表1 情緒智力、成就動機與生涯適應力的描述性統計和相關系數
以情緒智力為自變量,成就動機為中介變量,生涯適應力為因變量,在控制性別之后,采用PROCESS程序對成就動機進行中介效應檢驗。研究結果如表2,情緒智力對成就動機和生涯適應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P<0.001),成就動機對生涯適應力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P<0.001)。

表2 成就動機中介作用回歸分析
采用Bootstrap方法檢驗中介效應的顯著性,中介效應95%的置信區間為[0.046,0.111],區間不包含0,表明成就動機的中介效應顯著,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16.09%,成就動機在情緒智力與生涯適應力之間起中介作用,圖1(p158)為中介模型圖。

圖1 成就動機的中介作用
情緒智力正向影響生涯適應力,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其生涯適應力更好。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在人際交往中會展現出更多的優勢,而在職業生涯中與人交往是每天必須進行的事情,人際交往差的個體在工作中會遇到更多問題,比如工作上的交接、上司和下屬的不理解、辦公室孤立問題等,所以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可以使個體更好地解決生涯事務。在職場中能夠感知他人的情緒并且通過一系列方法調控他人情緒的個體,其職場關系包括與同事、上司、下屬等的關系會更好,這對于工作的開展非常有利,從而提高其生涯適應力。通過調控自我情緒并運用情緒,可以使個體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出適當的情緒,充分利用情緒解決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表現出更強的生涯適應力。
在驗證了情緒智力與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的關系的基礎上,本研究探討了成就動機對情緒智力影響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的中介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個體在情緒智力的各個維度上表現良好,會使個體更容易與他人形成和諧的關系,而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個體會在做各種事情時更容易成功。人際交往是個體作為社會人必不可少的需求,做得好的個體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會更得心應手,從而提高其追求成功的動機,以此來提高成就動機水平。較高的成就動機水平又會影響個體在職業中的各個方面,使個體不安于現狀,努力工作,熱愛難度系數高的任務且追求卓越,這都會使其生涯適應力得到提升。
本研究基于拓展—建構理論和成就目標理論,以情緒智力為出發點,以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為落腳點,驗證了情緒智力的積極作用和成就動機所起到的中介作用。研究結果為提升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提供了啟示:應以情緒智力為核心,引導學生對個人情緒進行自我察覺和自我管理,并運用情感能力更好地適應環境和進行人際關系管理,使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有正確的認知,提升追求成功的動機,采取主動、積極的行為,進而提升自身的生涯適應力。此外也應引導大學生對標崗位要求將成就目標定位在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上,通過不懈努力實現個人價值,這樣更有助于個人潛能的成長。若僅僅將目標定位于好名次和好成績,那么學生更傾向于避免失敗而不敢接受具有挑戰性的活動,繼而降低其生涯適應力。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①本研究采用的是橫斷研究,無法確定變量隨著年際變化的發展軌跡,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慮縱向研究;②生涯適應力還受到家庭因素、社會期待等的影響,以后的研究可以結合個人與環境因素更全面地了解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的影響機制,以幫助大學生積極準備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