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利 于 萍
高校基建項目設計管理現存問題與改進建議
楊 利 于 萍
[南開大學]
高校基建項目的管理水平與其自身的事業發展緊密相關,直接決定了學校科研、教學、師生生活等硬件條件的優劣。對一基建項目而言,設計管理工作幾乎貫穿始終,且左右著整個工程項目施工是否順利、總造價是否可控以及能否達到使用部門的預期功能目標等。本文從高校基建項目施工階段管理的角度出發,從使用需求征集、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到施工圖紙審查幾個方面總結并分析了現階段高校基建項目設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性地提出了應對策略和改進建議,以期為高校基建同行提供借鑒。
高校;基建項目;設計管理;改進建議
我國高等教育迎來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歷史變革,如何提高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水平,為“雙一流”大學建設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撐以此做優校內師生日常教學、科研及生活保障服務成為高校基建工作者的工作重點。一直以來,高校基建工作者皆是把大量時間、精力放在基建項目施工階段,力求實現最優的安全、質量、進度及造價管控目標,但最終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而設計圖紙存在錯、漏、碰、缺,甚至重大設計缺陷亦或不再滿足使用部門提出的功能要求是目標失控的主要原因。根據國內外有關資料統計以及大量工作實踐表明,基建項目施工階段對整個項目成敗的影響僅占10%左右,而設計階段的投資雖然僅占基建項目總投資的1.6%-4.5%[1],卻對整體造價的影響程度達70%以上[2]。由此可見,把高校基建項目管理工作重心前移至設計階段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而分析高校基建項目設計階段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策略就成了高校基建工作者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高校基建項目設計管理是一項技術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等多個相關專業,要想高質量完成高校基建項目設計管理工作,需要以上各專業人員密切配合。但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分配給基建部門的人員編制極其有限,可實際參與到設計管理具體工作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配齊以上各專業人員幾乎無法實現。個別人員身兼數職、疲于應付的情況屢見不鮮,部分高校甚至連負責學校基建項目的管理部門都沒有設立。
高校基建項目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各類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差別很大,如圖書館、教學樓、科研實驗樓、體育館、大學生活動中心、辦公樓、食堂、宿舍和幼兒園等。這些建筑功能完全不同,其設計規范、規程、標準及管控要點也不一樣。另外,類似圖書館和體育館這樣的基建項目,基本上只有百年一遇的新校區建設才會遇到,設計管理人員幾乎不可能具有相應的設計管理經驗。在專業知識培訓及新政策、新規范、新標準和新技術實時了解學習方面,高校基建工作人員也存在短板。再加上各高校工作人員招聘限定為應屆畢業生、人員輪崗、交流等方面存在硬性要求等,這些都給設計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給勘察、設計單位提供真實、準確、齊全的項目現場地上、地下現狀原始資料是后期出具切實可行施工藍圖的前提條件,但往往在這個環節很容易出問題。很多高校的一些老建筑、地下管網等經過多年運行使用,期間難免發生一些修繕、改造、修補或切改等,這些工作可能會由不同的校方使用部門的具體經辦人員以及不同的設計、施工等單位完成,對原有樓體竣工圖、地下管網竣工圖未作相應修改或僅僅將改動部位圖紙簡單疊加到原有竣工圖中,都會給后續基建項目的設計單位準確提資帶來極大的困難。
高校的各類基建項目都有著不同的服務對象和使用部門。項目初期,基建項目設計管理人員協同相關各使用部門做足充分深入的調研、提出長遠明確的需求并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施工藍圖是建成師生滿意基建項目的基礎條件。基建部門不了解使用需求,使用部門不懂基建程序,設計管理人員與校方各使用部門之間缺乏明確的協同機制,缺少長期、頻繁且深入的溝通對接,就會導致形成的設計任務書不準確、不完整,進而導致項目的投資、規模、功能、平面布局等出現偏差。另外,高校的建筑都有其公共屬性,每一位在校師生都可以從其個人的使用體驗、視覺觀感上做出評價,基建部門又往往忽視宣傳,沒有及時將設計方案、建設意圖或資源、場地限制條件等信息主動告知大家,就會導致在校師生自然地將各種問題歸錯于基建部門。有學者曾對某大學城規劃建設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師生對大學城規劃建設的滿意度總體一般,只有3%的調查對象“非常滿意”,約52%的調查對象認為“一般”。[3]
高校基建項目除了新校區的建設之外,老校區的正常建設設計往往因為體量小、投資少等因素,很難吸引一些優質的設計院和設計師參與設計。[4]各專業設計人員專業基礎差、設計經驗不足、不能熟練運用BIM技術,就直接導致了施工藍圖存在大量的錯誤和漏洞,甚至出現重大設計缺陷。對待設計工作沒有一顆較強的責任心,校方設計管理人員提供的設計任務書、使用需求等不給予足夠重視,圖紙落實不到位,設計項目負責人沒有起到應有的牽頭作用,各專業設計人員閉門造車,缺乏應有的溝通交流,缺少多次、反復的碰頭調整,就會直接導致項目無法滿足使用功能需求及出現各專業圖紙不交圈的情況。為圖省事或逃避責任,直接將圖紙設計說明、文字表述部分等從其他項目照抄照搬,甚至“悄悄”在圖紙中留下了“后期由建設單位確定”“后期由建設單位委托專業單位進行二次深化設計”“按現場實際情況確定”等字眼,將各類問題“偷偷”甩給校方基建部門。另外,與高校合作的設計單位人員往往還存在主觀能動性較差,不能主動給校方獻計獻策,施工現場服務消極應對、過程中形成的技術文件簽章拖延等諸多情況。
設計單位在將最終版的設計圖紙提供給校方設計管理人員前,雖然會經過圖審單位審查、通過后發放圖審合格證,但這個過程也往往止于對相關規范標準強制性條款的審查,細節問題并不會被發現解決。校方在組織施工招標前,除了在工程量清單編制階段會發現一些圖紙問題,并不會多次反復組織相關技術人員詳細審查設計圖紙。招標完成確定中標施工單位后,相關部門雖會組織設計交底,但審圖重點大部分集中在基礎及主體施工階段,對于設計圖紙出問題最多的裝飾裝修、室外工程方面卻提疑甚少,很多圖紙問題往往是在某一個專業分包進場施工階段發現的。
首先,學校層面要提高對校內基建項目的重視程度,給予相關技術管理崗位足夠的人員編制,盡可能地將各專業技術人員配置到位,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責任擔當意識突出的高素質基建項目管理團隊。其次,應進一步嘗試進行社會招聘,將更多有相關專業學歷、工程經驗的技術人員引進學校,實現“即來即用”,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有資歷和經驗方面的優勢。最后,也可以考慮將部分關鍵的設計管理工作通過社會化服務完成,讓專業的人去干專業的事。現階段,市場上與設計、造價相關的咨詢服務行業很多,他們能夠更好、更充分地整合資源,將設計管理工作產業化、規范化、服務化,對解決高校基建管理人員欠缺、技術經驗不足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基建項目開展地質勘察階段前,設計管理人員要充分調閱項目周邊地上建筑物和地埋管線的全部圖紙、檔案,并向相關工作人員做足充分的征詢調研,務必將場地條件完整、準確地提供給設計單位。對于周邊地上、地下情況復雜的基建項目,尤其是緊鄰地上文物保護建筑或地下高壓燃氣、電力、光纜等,要通過委托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專業單位去開展既有建筑物鑒定和地下埋置管線探查,個別關鍵部位要輔以人工探挖以明確地下埋置物的具體走向或位置。以上現場條件全部摸清后,最終形成完整、準確的提資文件,正式交于勘察及設計單位作為開展后續工作的依據。
設計招標環節,要將基建項目開展設計工作的全部注意事項以及懲罰性條款寫入招標文件,進而寫入將來的設計合同,以此作為后續開展具體工作的行為約束。其中,要明確設計單位必須完全按照校方設計管理人員提供的設計任務書逐條落實圖紙設計,要根據學校使用部門或設計管理人員提供的本項目主要材料、設備品牌及型號清單,協調各專業設計進行圖紙適應性測試,以避免出現相互矛盾的現象。比如,學校某科研實驗樓項目,使用部門已明確計劃采用某品牌某型號的蹲便器,且在招標中也進行了明確表述,但相關專業設計圖紙中給出孔距及裝修做法并未結合此款蹲便器,導致后續施工無法開展。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強電、弱電智能化、小市政管綜、景觀綠化等各專業同樣要協調適應,嚴禁出現各專業不交圈、做法不一致、圖紙中隱藏“由建設單位委托”或嚴重影響造價的“深化設計”的情況。在項目投資允許的前提下,明確要求設計單位采用BIM技術。另外,對于編制工程量清單和整個施工階段,各方發現的圖紙問題設計單位出具設計變更或配合簽章工程洽商要及時高效等等。對于以上附加專用條款,如設計單位未嚴格遵照執行,并給學校造成了相應的工期、造價方面的損失,應視具體情況對設計單位的設計費酌情予以扣減。
學校很多基建項目尤其是大規模建設的基建項目,最終中標的設計單位往往并不是本地單位,這就導致施工過程中發現并急需解決的圖紙問題或組織各分部驗收、條件驗收等無法線上解決的事宜均受到設計單位相關人員能否按時到場左右,不利于高效推進項目建設。而基建項目的施工階段又是大量集中暴露圖紙問題的階段,要求設計單位派駐現場代表能夠直接規避以上問題,同時也可以釋放校方設計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
高校基建項目建設應更具前瞻性和全局性,根據自身的事業發展規劃,在明確功能需求和使用性質后,再行啟動基建項目的建設工作。而這些“功能需求”就需要由學校指定的使用部門去提出,此時基建部門設計管理人員應協同設計單位與校方使用部門做足充分的溝通調研,廣泛吸取其他高校同類基建項目的成果和經驗教訓。同時也要加強使用部門與設計人員溝通,積極梳理匯總使用需求,幫助設計人員了解學校歷史、文化特色等。圖紙設計過程中,基建部門設計管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地組織多次且深入的溝通對接會,讓各專業設計人員將階段性的設計成果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地向“外行”使用部門介紹,過程中對使用部門提出的全部需求的落實情況進行逐一講述。如確需施工過程中甚至即將投用階段才可以確定的“二次裝修做法”或“二裝設備”,需進行二次深化設計的,要明確告知校方設計管理人員,并在后續施工招標環節明確列項告知施工單位,以將可能產生的工期索賠、造價失控風險降至最低。
設計管理人員收到設計單位經圖審合格的最終版施工圖后,要動員全部門甚至學校其他相關部門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圖紙內審,要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方式開展此項工作。設計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并全力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通過多次線下面會的形式將圖紙中尚存的錯、漏、碰、缺或隱藏的“二次深化” 等圖紙問題逐層消化解決。另外,如自有人員專業技術能力不足、工程經驗欠缺,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時,可以考慮臨時委托業內施工、設計、造價等相關領域專家對施工圖紙進行再審查,期間發現的全部圖紙問題經設計管理人員梳理匯總一并發予設計單位,確保逐條落實修改后再行提交開展施工招標工作。
施工招標完成,要責成施工單位動員公司內外全部可以動用的技術力量再對施工圖紙進行會審,在開工前組織設計交底時一并提予設計單位。同時,重點梳理圖紙中全部“二次深化”“原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由建設單位確定”等字樣的表述,設計管理人員要協同校方相關部門、設計單位根據項目施工進度提前出具解決方案。
高校基建項目施工階段是否順利、造價是否可控、最終能否實現預期目標,極大程度上取決于施工圖紙設計質量。“零變更”設計對于現階段高校的基建項目尚難以實現,但我們可以通過將整個基建項目管理工作重心前移至設計階段,建強專業設計管理團隊,提升設計單位圖紙設計與服務水平,深化、細化與使用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多渠道、多層次反復進行圖紙審核,以最大限度的完善施工圖紙設計,規避由此可能帶來的工期、造價等方面的風險。筆者分享從事高校基建項目施工管理工作多年的管理經驗,以期為高校基建同仁提供參考。
[1]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建設部.工程設計收費標準[S],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附表一.
[2]袁春林,戈理,張延學.設計階段造價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工程造價管理,2019(06):10-18.
[3]李亞軍.對高校基建項目管理工作的思考[J].工程經濟,2020,30(09):39-42.
[4]苗田.高校基建項目設計工作的問題分析與建議[J].四川水泥,2021(02):292-293.
(責任編輯:胡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