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鵬
(龍巖市安居住宅建設有限公司)
在建設項目的發展與完善過程中,漏水問題成為了影響建設項目質量的一個重要問題,該問題對建筑物的使用與運行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只有在某種程度上完善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滲工程,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質量,從而提升整個建設單位的市場競爭力,使建設工程為企業和社會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除了要確保建筑物的外形美觀、大方之外,更要對整個建筑物的工程質量展開嚴格的控制。在工程建設中,滲漏問題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如果一個建筑工程發生了滲漏,將會對整體工程的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還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諸多的不便。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對防水防滲技術進行適時地更新,并持續地改進,從而提升整體的建筑防水工程的質量。
李善華[1]在開展此方面內容的研究中,提出了海綿城市理念作為建筑工程設計與開發的核心,明確工程設計的核心理念后,將某地下室屋面工程作為實例,設計了針對該工程項目的防水防滲漏技術,此項技術在經過實證檢驗后,證實了可以有效抵御建筑地下室屋面滲漏問題,通過此種方式,提高工程質量。高曉[2]在開展此方面內容的研究后,以某地區房屋建筑工程項目為例,對該建筑在投入使用中存在的滲水、漏水等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在明確建筑發生滲漏的主要原因后,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措施,有效處理了建筑主體結構滲漏現象,實現對建筑工程綜合質量的全面優化。
為規范建筑防滲漏施工,下述將以某建筑工程項目為例,開展如下研究。
針對建筑基礎底板與側墻的防水設計,采用兩層厚度為2.5mm 的SAM-930I 自粘式防水防滲卷材,圖1 為基礎底板與側墻防水防滲結構示意圖。

圖1 基礎底板與側墻防水防滲結構示意圖
圖1 所示防水防滲結構的基本施工流程為: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基層處理→涂料基層處理劑添加→細節附加層粘貼→彈參考線→大面積自粘卷材鋪設→末端固定→密封膏密封處理→質量檢驗。在施工前需要對基層進行清理。用刮刀或刷子清理路面,除去突出的雜質、塵土及碎片,使結構表面保持平整。所有角部角度均采用R50 弧形,正角采用R20 弧形[3]。用優質的聚合劑修補砂眼和小孔。確保基層牢固、平整、干凈、無砂、無空鼓、無裂縫、無浮渣。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合理定位,并確定卷材鋪設的方向,在基層上放卷材控制線[4]。在施工現場可以進行適當試鋪。
在施工中,自粘卷材采用搭接結構實現連接。要求搭接的長度大于或等于100mm,兩個相鄰的網片在側向上交疊的長度不應小于1500m[5]。若要在建筑內作外墻卷材,則兩個相幅卷材的交疊長度必須為150mm,如圖2所示。

圖2 自粘卷材搭接示意圖
在自粘卷材與卷材間,應充分粘結。如果需要,可采用手動加壓滾筒對卷材進行加壓。搭接縫的粘接:在上卷的頂面,采用特制的壓輪,將自粘卷材搭接處的膠合,使其兩端緊密貼合,根據實際情況,可采用特制的壓軸對其進行二次壓接[6]。
在建筑平面、陰陽角、立面、轉折點等位置上,需要設置防水防滲加固層。一般情況下,采用500mm 寬的大面積自粘卷材,并按要求進行現場加工[7]。陰陽角(即三維交點)是防水防滲結構的基本構造,也是其最薄弱部位。在進行附加層的設置時,由施工人員根據圖3 對其進行剪切并進行實地安裝:

圖3 附加層設置結構圖
根據圖3所示的內容,實現對附加層的設置。
對建筑結構從下表面向外表面折彎,與永久性防護墻相連接的部位進行膠接和鋪裝。在這一過程中,要保留用于連接二次施工的分隔薄膜。
在平直立面上與轉彎部位的連接處,增加一層特殊的附加卷材層,使地底板上的自粘卷材與磚墻的永久性防護墻的自粘卷材全部粘上。自粘卷材封閉段暫時用磚支撐,在砌筑豎立墻時,將暫時的保護層拆除,使基座上的自粘性膠卷寬度在150mm以上[8]。地下工程的自粘卷材端部采用機械固定,但是在收頭處都要進行封口處理,封口的寬度不能少于10mm。外墻豎向立面的卷材收口用緊固壓條和膠粘劑進行封堵,不僅可以確保防水體系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其使用壽命。
針對屋面結構的防水防滲施工,需要首先完成對基層的清理和潤濕處理。用鐵鍬或其它工具清除屋面上細小的砂礫、瑕疵等,然后用掃把把上面的塵土及雜物清除干凈。再進行節點密封和加強處理:按有關規定進行加固,例如陰陽角處、屋脊等,并在排水管及出水口處設置適當的密封件。再完成對水泥凝膠的配置,要求水泥與水的混合比例為15~25∶100,需采用PO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在電動攪拌機的作用下,使其充分混合,形成灰泥。如果氣溫過高(攝氏230 度),或是基礎表面過于乾燥,則可向水泥漿料中添加保水劑,再次拌勻。結合施工場地條件,做好合理的位置,明確鋪面的方向,在基礎上彈出控制線纜,由低至高進行試鋪。如遇天溝、檐溝等,則必須在同一方向上鋪.以避免板料的交疊。
當卷材展開時,紙卷由兩邊折回至紙卷中部,用墻紙刀輕剪紙卷(小心不能刮破紙卷),將紙卷取下放于腳底,邊往前滾紙卷邊倒掉紙漿。在澆注水泥漿時,要把水泥漿倒在要鋪好的網片中央,然后用抹布在網片四周均勻地涂上水泥漿。在卷材鋪設完畢后,使用木制抹子、橡膠片等工具將卷材的中央抽干,使其充分的粘合在基底上。
在下一張紙卷的交疊和鋪放過程中,將紙卷底層交疊的地方揭開,用相同的方法進行交疊,紙卷的上層與紙卷的交疊控制線對齊,并與紙卷的下層相連接,在交疊的地方,也要涂上水漿,在交疊的時候,用滾子擠壓放氣,以保證膠卷的粘合。卷材防水層的搭接處一定要粘合牢固,不能出現褶皺、卷曲、起泡等不良現象,防水層端應該與基層粘合,并進行密封,同時還應該對接縫進行密封。網片重疊寬度容許誤差為10mm。
該建筑為某地區棚戶區改造工程項目,主要由地下一層(用作車庫)、3#、4#樓裙房(用作幼兒園與開敞式辦公區)、3#樓塔樓(用作寫字間)、4#樓塔樓(用作居民住宅)構成,不同功能的建筑層數分別為1 層、3 層、4 層~19 層、4 層~22 層,對 應 的 層 高 分 別 為4.2m、3.6m(5.6m)、4m、3m;對應的單幢建筑面積分別為31540.33m2、12407.49m2、99872.54m2、80127.46m2。所有建筑結構均為框架剪力墻結構。
在對該工程項目基本情況的分析中發現,建筑總面積約為223947.82m2,其中包括192407.49m2的地上建筑面積與31540.33m2的地下建筑面積。根據工程開發商的要求,該建筑工程項目的防水等級為一級,外墻裝飾為玻璃幕墻。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基礎形式為樁基、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標準凍深為1.48m。建筑施工中的主要結構材料為鋼筋混凝土,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5~C50。
在進行上人屋面的防水防滲設計時,將鋼筋混凝土屋面使用1∶1 的砂漿進行抹平;設計上人屋面斜坡的斜率在2%以上,斜坡的最大厚度為20mm,使用C15 細砂礫作為斜坡的墊層。在此基礎上。設計該工程的主要作業流程:防水方案設計→防水設計方案評審→招標選擇專業施工隊伍→審核施工方案或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條件檢查及基層處理→節點附加層加強處理→防水層施工→蓄水或淋水試驗→防水保護層→質量驗收。
施工前,施工單位應該為地下室、屋面和建筑細部構造設計一套自粘防水卷材專項施工方案,或者是一套完整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在向總承包人、監督單位批準報告之后,方能進行施工。施工中,按照《自粘式防水卷材》的實施計劃,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與技術培訓。
檢查監管措施的執行情況,確保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強和可操作性。監督建設單位對各工序進行“三檢”制度,即:自我檢驗、交接檢驗、專人檢驗。
對自粘型防水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查,施工時,應明確此類材料必須是經甲方認可的品牌,并且要有廠家的證明,在批料到達現場之后,監理施工單位將會進行見證和取樣,三方會派檢測人員來進行檢測。復查應該按照現有的國家標準實施,復檢的結果一定要與國家和工業的產品標準的規定和設計要求相一致。確保進場材料符合技術規范后,即可按照本文提出的工程方案,進行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滲漏施工。
按照本文方法進行工程項目的施工,對比施工前與施工后建筑工程地下室屋面與各個結構連接層,在單位時間內的滲漏量,將其作為此次對比實驗的最終結果,見表1:

表1 防水防滲施工效果對比
根據上述研究,得到如下所示的結論:
參照表1 防水防滲施工效果對比數據可知,施工前建筑結構滲漏量基本在0.95~3.5m3/km·24h 之間,盡管部分結構層的滲漏現象并不顯著,施工方仍需要加強對滲漏問題的關注,如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建筑施工滲漏優化處理,不僅會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還會影響建筑的使用壽命。因此,按照本文提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