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明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董 琛
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社會的信息化。而作為能源轉化和傳輸的重要基礎產業,電力產業在提高國民經濟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深入,電力公司的安全生產得到了快速發展。作為電力企業,更要加快步伐,緊跟快速變化的時代節奏和信息化進程,運用信息技術來實現對電力企業的安全管理[1]。
在我國的各行業轉型階段,信息技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術是一種以對信息進行管理和處理為目的的各類技術的統稱。其實質是將電腦科技與通信科技運用于資訊系統與應用軟件設計、發展、安裝與執行。信息化技術的普及,使以往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資訊傳遞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于電力企業而言,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使各類資源可以進行共享,從而解決了智能化生產的問題,提升了工作效率。
要想實現信息化安全技術的發展,必須將電力企業的發展視為一個推動力,所以必須對信息系統建設作出全面、科學的計劃,也只有制訂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我國電力公司互聯網信息化建設工作,逐步構建起安全的、信息資源共享的交流平臺。缺少系統的信息化基礎,在各個系統內部將會形成一座信息孤島,無法將電網信息化建成的安全系統整合起來[2]。基于此,電力企業要進行統籌規劃,做好總體設計,并根據實際情況,在電網信息化工程建設中引入信息化安全技術手段,在兼顧系統整體效益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充分發揮安全技術手段的功效,防止電網信息的泄漏和黑客的侵入,提高整個供電系統的安全與穩定性,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
入侵檢測技術是防火墻技術的補充,一般是指對網絡中的攻擊行為進行識別。該方法不但可以提高管理人員的安全性,而且可以輔助電網應對網絡攻擊,提高電網的信息化安全性。入侵檢測技術主要通過對計算機網絡的數據進行抽取、分析,判斷計算機網絡是否受到了攻擊[3]。事實上,除了防火墻外,入侵檢測技術是第二道安全屏障,可以在不影響網絡性能的前提下,對電力系統進行實時、動態的監控,以防止外部攻擊、內部攻擊和錯誤操作。
在電力系統運作過程中,要想確保電力信息的安全,就要將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能作為切入點,而計算機操作系統是電力系統中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因此,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持續提升操作系統平臺的支撐性能。一般地,計算機系統安全性能的好壞,將會對電力系統運行性能發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時,就要求電力企業的相關技術人員,強化對操作系統安全技術的應用,有效提高系統的安全效率。同時,在電網運行過程中,為了保證電網的正常運轉,需要將重要的信息存儲在一個數據庫中。因此,電力企業必須不斷地強化操作系統的安全性,符合安全性的要求,對資料庫中的電力資訊進行分類、歸納與整理,借助安全監控和訪問控制的方法,在電力系統中實現關鍵信息加密,以此有效提高電網的運行效率。
目前電力系統的信息化安全防護,主要集中在指紋認證的安全性技術上,主要根據個人的特殊手印進行識別,以此確保電力公司的信息安全。指紋識別系統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指紋識別系統流程
現存的指紋捕獲裝置主要有晶體傳感器、光學取像設備以及超聲波掃描等,各種儀器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3種取像技術的比較詳見表1。

表1 3種取像技術的比較
相對于傳統的密碼、口令等加密手段,指紋認證技術的有效性更高。掌紋與指紋相同,均具有唯一性,因此,在安保鑒定過程中,指紋識別技術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該技術能讀出所有人的指紋,在此基礎上為每個人建立編碼,并保證編碼的唯一性。在保證電網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電力公司也可以對用戶的姓名進行認證,引入指紋識別技術,為了保證網絡能夠與用戶的數字標識結合后能夠驗證其標識特性,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彌補傳統的密碼或者口令安全技術的缺點,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信息安全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對電力企業而言,在開展電力系統信息化安全技術的研究中,也要保證目前的電力系統不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此時安全隔離技術才能夠得到普遍應用。此技術不僅可以有效的屏蔽掉外界不良的供電信息,而且可以避免供電系統受到影響,還能夠減少對供電系統的信息化危害,保證電力網的穩定與安全可靠。在安全保護的領域,防火墻技術是較為普遍的技術手段,主要的構造方式為應用層網關或網絡層網關,將結構整合后,在電力企業內與外界之間構建了防火墻與防御網絡,以此可以保證電網內部的安全。
通過使用信息化技術,能夠提高電力安全管理的實時、高效性,在考慮問題時,著重于對原系統的升級,以便更好地規范現場施工單位和從業人員的行為。宣城公司以物聯網為基礎,運用現代技術,將系統設計成兩大模塊,包括網絡級和手機應用平臺,并對手機應用平臺進行了功能劃分,設計了應用服務層、外部網絡層以及數據層,如圖2所示。

圖2 新系統的功能模塊
在理想的情況下,系統的工作流應該是不變的。在電力工程建設中,將所使用的設備相應的信息輸入到計算機中進行存儲,再利用特征匹配獲得裝置的獨特可識別圖像。在儀器準備進入時,可以通過便攜式終端,超短距離的無線射頻技術來實現,這樣就能得到設備的信息,并在信息庫中的信息匹配,若設備與信息庫中的信息特征相匹配,就可以準予進場。此類工作都是在無線通信技術的支撐下進行的,具有快速、簡單、高實時性的特點。
該系統以移動通信技術為基礎,以外部網絡為移動終端,以B/S體系結構為主要服務對象。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宣城分公司按照企業管理的要求,配置了應用服務器,實現了對手機端的服務、數據庫和管理端的服務。通過對移動端、后臺管理端的優化,使其能夠滿足實時性的要求。移動端主要包括一庫一證管理、違章記分等,而后臺管理則是基于相應權限,更新管理流程和信息。比如,“一庫一證”的管理,結合了特征匹配與降維分析兩種方式,實現了對系統的智能訓練。將所有的管理對象劃分成幾類,每個類別下的管理個體是唯一的。當一個或多個被稱作X的唯一信息被用作標識維度的集合時,其他相似目標(如部門員工、相似型號設備等)的識別維度合集也會與X呈現出一定的相關性,并可以表示成一個數值集。
與X相似性較高的物體在數值集中更接近X,結合K-最近鄰法,可以對全部識別維度合集進行近似分析并存儲。在系統工作的時候,可以高精度地與目標對象進行匹配分析,從而保證管理的效果,讓安全的設備與合法的人員進出施工現場。
工作過程及原則在以安全管理為目標的同時,仍需加強信息化的綜合運用。如果管理對象是一臺機電一體的設備,就必須在設備上添加傳感器技術、集成技術,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果。采用CAN總線技術實現了移動終端和管理對象的聯接,也可實現移動終端和管理處之間的遠程聯接。在管理時,通過傳感器和便攜裝置,能讀出機電一體化裝置中的振動幅度,溫度參數等信息,并將其與標準參數在原始信息數據庫中進行對比。如果發生了機械故障,則會引起振動幅度過大,如果發生了短路故障,則會引起溫度的異常,從而引起安全隱患。通過使用傳感器技術和集成技術,把整個安全管理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結合在一起,可以進行遠距離分析,并且可以利用默認的程序,下達命令,切斷電子機械裝置的電力供應,或要求管理員在設備上執行所需的操作等。除此之外,采用嵌入技術,可編程邏輯控制技術,可同時處理更多連接和數據,加強對電力建設項目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當前,國家電網正在大力發展電力信息化技術,這一技術對于保證電網的平穩運行至關重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電網與信息化相結合已成為一種潮流。在電力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在各種先進的安全技術的基礎上,預防和化解重大風險,實現發展質量、結構、速度、效益和安全的統一,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促進電力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