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堅 段鵬 涂萍 王艷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南昌 330009)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由多種危險因素共同導致的一系列代謝紊亂癥候群,是肥胖、血糖與血脂異常及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共存的綜合性疾病,是代謝上相互關聯的危險因素組合,能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健康[1]。有研究表明,MS與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且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其病理生理基礎是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但是胰島素敏感性的直接測定困難比較多,難以普及。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是一個提示人體近2~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標,在患者體內表達相對穩定,與糖尿病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臨床上通過檢查血液中HbAlc水平對于糖尿病的篩查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3]。美國糖尿病學會推薦HbA1c≥6.5%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之一,并認為HbA1c在5.7%~6.4%的人群為糖尿病高危人群[4]。本文旨在探討HbA1c在診斷MS敏感性和特異性,以期找到預測社區非糖尿病人群MS的簡便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樣本量,南昌市社區按規模大小分為3類,各個小區按比重抽取13個社區,在被調查者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共調查20歲以上常住居民1 283人,其中男性496人,女性787人。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1±10.13)歲。排除生化指標不全和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研究對象無飲酒和吸煙史。吸煙史指過去半年內每天吸煙≥1支。飲酒史指過去半年內每周飲酒≥30g。
1.2.1 調查方法
研究對象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問卷采用直接面對面調查方法。腰圍、身高、體重測量兩次后取平均值。血壓測量前靜坐休息5 min后,用血壓計按規定方法測3次坐位血壓,取平均值。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餐后2h血糖(two hour plasma glucose,2 h 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量,空腹血脂用酶法測定,HbA1c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1.2.2 MS診斷標準
MS診斷標準采用200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制定的標準,符合下列4項組成成分中的3項或3項以上者)[5]:(1)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5.0 kg/m2;(2)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或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或此前已被確診為高血壓正在接受治療者;(3)FBG≥6.1 mmol/L(110 mg/dL)或2hPG≥7.8 mmol/L(140 mg/dL),或已被診斷為糖尿病者;(4)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1.7 mmol/L(15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男性<0.9 mmol/L(35 mg/dL),女性<1.0 mmol/L(40 mg/dL)。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描述,比較采用χ2檢驗,運用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ROC)分析定量數據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人群中男性2 h PG、TG均高于女性,HDL-C低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男性和女性的年齡、FPG、BMI、腰圍、SBP、DBP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調查人群的一般特征(±s)

表1 調查人群的一般特征(±s)
指標男性女性t值P值年齡/歲52±12.5550±12.532.595>0.05 BMI/(kg/m2)23.85±4.1223.34±3.382.3>0.05腰圍(cm)83.49±9.5876.92±9.5611.95>0.05 SBP/(mmHg)129.32±20.34123.8±20.24.735>0.05 DBP/(mmHg)83.6±11.9679.37±11.386.284>0.05 FPG/(mmol/L)4.78±0.644.87±0.64-2.565>0.05 2hPG/(mmol/L)5.75±1.505.46±1.463.428<0.001 TG/(mmol/L)1.75±1.471.36±1.095.031<0.001 HDL-C/(mmol/L)1.42±0.251.54±0.27-8.6480.043
本次調查對象中檢出125例MS患者,MS的患病率為10%。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69歲和≥70歲的MS患者檢出率分別位3%(7/225)、4%(12/310)、7%(18/258)、12%(39/326)、40%(40/101)和14%(9/63),MS患病率隨年齡增長呈增高趨勢(χ2趨勢=74.01,P<0.01)。
通過檢測HbA1c值診斷南昌社區非糖尿病人群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得出HbA1c值為5.85%時的敏感度為0.533,特異度為0.78,AOC值為0.709。見圖1。

圖1 HbA1c值診斷MS的ROC曲線
研究表明空腹血糖調節受損引發的糖尿病與MS組分SBP、BMI、TG、TC等代謝指標異常有關,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事件是其主要危害。而MS與其他慢性病不同,可以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下進行干預。因此,對MS進行早期診斷及預防具有重要意義[6]。研究發現,糖化血紅蛋白與MS的患病率具有重要的聯系,因此,控制MS相關危險因素,對重點人群開展早期篩查及干預應作為MS防控工作的重點[7]。
國內外多項研究均提示,MS患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升高[8-10]。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非糖尿病人群MS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也呈上升趨勢。最高患病年齡出現在60~69歲年齡段,而70歲以后的年齡段的MS患病率略有下降,這可能與MS患者壽命較短有關。老年人合并MS患者的生存率較低[11]。
HbA1c因操作簡單,留取標本方便,所以近幾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公布將HbA1c作為糖尿病臨床診斷的標準,診斷切點為HbA1c≥6.5%。經臨床實踐證明,HbA1c 在糖尿病的鑒別診斷及評估臨床療效的應用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2]。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診斷切點存在不一致。王睿[13]提出將糖化血紅蛋白6.12%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最佳切點;而唐樹珍[14]的研究結果表明,HbA1c值8.0%是比較適合高海拔地區糖尿病診斷的一個切點值。林碩等[15]報道,對于大于50歲的非糖尿病人群,HbAlc診斷MS的最佳切點值為6.1%,許敏銳等[16]的研究認為診斷成年人MS的HbAlc最佳切點值為5.6%。汪麗等[17]對鄭州市金水等社區5 976名社區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HbA1c值5.7%可作為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MS診斷標準的補充,Cavero-Redondo等[18]也提出HbAlc可作為當地非糖尿病患者進展為MS的風險指標。本文對社區非糖尿病人群HbA1c與MS關系的研究提示,本地社區預測MS的切點值為5.85%,可以作為本地社區非糖尿病人群預測MS的標準。
HbAlc是空腹血糖調節受損和MS的預測指標,髙HbAlc是MS的獨立危險因素[19],是導致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20-21];在非糖尿病人群也能預測MS的發生。本研究認為,HbA1c值5.85%可作為預測本地社區非糖尿病人群MS的切點。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人群樣本量偏少,偏重城鎮人口,所以難免出現偏移。本研究是一個橫斷面研究,不能直接闡明兩者直接的關系,排除了糖尿病這一MS的重要組分,可能會導致樣本參數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