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益
一天,看完兒子寫的周記,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目睹”寫成了“目賭”,“培養”寫成了“倍養”,“心浮氣躁”寫成了“心浮氣燥”。一篇周記里,錯別字滿天飛。對錯別字深惡痛絕的我來說,心里像有無數螞蟻在爬,非常難受。
我把兒子叫過來,平靜地問他:“目睹,是什么意思呢?”“看啊。”兒子漫不經心地答道。“那你看,用啥看啊?”我進一步啟發。“用眼睛唄。”兒子有點不耐煩了。“那你看看,‘目睹你用的是啥部首?”我不禁提高了聲音。“噢,我該用‘目字旁。”兒子趕緊用筆訂正好。
我忍不住笑道:“一篇周記里有近十個錯別字,你真是妥妥的‘別字大王啊!”接下來,對于挑出來的錯別字,我逐一給他講解錯誤的原因。他有時候一下子就明白了,有時候似懂非懂。
隨著兒子年級的升高、詞匯量的增加,他寫錯別字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有些錯別字和正確字區別很大,錯得離譜。有些錯別字和正確字之間,確實長得太像,難免混淆。但不管怎樣,錯別字在語文學習中是大忌,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必須掃清這個障礙,讓書寫更規范,表達更準確。于是,一場“別字大王”摘帽行動悄無聲息地打響了。

我分析了兒子的錯別字情況,大致可以歸納成兩種:同音形近字,比如說之前提到的“目睹”寫成了“目賭”。還有同音異形字,比如“刻不容緩”,寫成了“克不容緩”。當然,形近字的錯誤更為常見。對于形近字的區分,方法很簡單,就是看部首。據統計,迄今為止,大約有90%的漢字為形聲字。形旁具有表意功能,于是,認識偏旁部首的含義至關重要。
漢字博大精深,我之前看過一些關于漢字起源的電視節目,這次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比如提手旁與人的手有關、豎心旁與人的心情有關、金字旁與金屬有關。有些字源知識可能兒子的老師已經講過,他有些印象,而有些字源知識可能會突破他原有的認知。比如月字旁,是由肉字演變而來的,表達身體的含義。“怪不得,這么多‘身體器官都有月字旁,像胃、肺、腸等。”兒子連連發出驚嘆。“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月字旁應該叫肉月旁。”我乘勝追擊,繼續發問,引發他的思考,“那你知道什么時候月字旁才表示真正的月亮呢?”兒子被我問倒了。通過觀看字源知識視頻,他了解到,原來當月在字的右邊,如“期、望、朝”,才表示真正的月亮。兒子津津有味地看著,喃喃自語:“原來漢字里面還有這么多學問呢。”
當然,糾正錯別字的終極方法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我鼓勵兒子多讀書,特別是多讀經典文學作品,這有助于他熟悉正確的語法和詞匯用法。同時,我也鼓勵他多寫作,通過經常使用詞語,達到熟悉運用的目的。
漸漸地,我注意到兒子作業本上錯別字的數量明顯減少了。曾經被我戲稱為“別字大王”的他,終于成功摘帽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挑戰,作為家長,我們要善于尋找方法,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興趣。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正確的引導,可幫助他們戰勝困難,取得進步。
編輯|廖旖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