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山中賊,有形易覺;心中賊,無形難察。人一旦有了“心中賊”,就會破規逾矩甚至違法犯罪。對黨員干部而言,再難也要破“心中賊”。
破“心中賊”重在自省。以內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自古以來就是先賢修身處世之道。“內無妄思,外無妄動”,說到底是品行修養中的辯證法。周恩來同志在為《團結》撰寫創刊詞時,開頭引用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古訓,將其視為“個人修養的最好規范”,強調這種“反省功夫”對個人和政黨都大有益處。反躬自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刀口向內、刮骨療毒,是蕩滌一切臟東西的銳利武器。一位作家曾說:“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卻是一種勝利。”獲得這種勝利的前提,就是直抵人心、刀鋒見骨的自省與剖析,祛除“心魔”,抵制“妄思”,如此才能行穩致遠。
破“心中賊”勝在自強。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事實證明,倘若心中有“賊”,則容易靈魂被“俘”、思想被“腐”、氣節被“劫”、情懷被“盜”;倘若“賊心”不死,輕則變得慵散懶惰,干些見不得人的事,重則發展到自毀前程、害人害己。一些人“東窗事發”后在自我剖析時談道,“為什么我這么努力卻過得如此清苦?”“憑什么老板們賺錢那么容易?”類似問題堆積久了就會變成“心魔”,進而不斷侵蝕思想防線。一個人的目標有多偉大,其內心就有多強大,有大目標、大追求,就能篤定前行、矢志不渝,鍛造“寬肩膀”、練就“真本領”,以“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
破“心中賊”貴在自律。子罕辭玉、羊續懸魚、楊震暮夜卻金等廉潔故事,都源于自律的情懷。懂得敬畏也是一種自律。要管住手、嘴、腿,對自己苛刻一些,始終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經常捫心自問、反躬自省,恪守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對照廉政準則,純潔社交圈、凈化生活圈、規范工作圈、管住活動圈,珍惜人格、珍愛聲譽、珍惜形象。楊善洲在任期間,沒有讓子女搭過一次公車,沒有用公權為親屬辦過一件私事,也沒給親友批過一張條子謀取利益。崇尚簡樸生活,保持平靜心態,才能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破“心中賊”樂在自足。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深厚的處世智慧。《道德經·德經》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足知止方可遠離屈辱、長久平安。“人苦不知足,貪欲浩無窮。”管不住自己的“心魔”,必將為外物所役;頂不住眼前的誘惑,注定會突破底線。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得者身富而心貧。心靈的愉悅,來自精神的富有;簡單的快樂,來自心態的知足。所以黨員干部要時刻涵養知足心態,以健康、正確的心態投入工作,以清醒、冷靜的態度看待名利,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克制內心的欲望,既想干事能干事,又干成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