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駿
10月23日至2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一行23人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行程包括香港、深圳、廣州、北京、鹽城和上海等地。
25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紐森。習近平愉快地憶及曾經訪問加利福尼亞州的情形,介紹了中國綠色轉型以及有關地方發展情況。
習近平指出,我高度重視并支持中美各界交往和地方合作。希望你此訪增進雙方相互了解,為擴大中國同加州合作、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中美在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雙方完全可以加強這方面合作,將其打造成中美關系發展新亮點。
在華期間,紐森還與國家副主席韓正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舉行了會見。一位美國州長受到如此高規格的接待,這在中美關系的歷史上并不多見。
紐森并非第一次來華。早在2005年,他在擔任舊金山市長時就隨時任加州國會參議員黛安·范因斯坦一同訪華,慶祝舊金山與上海締結友城關系25周年。此外,紐森也是繼皮特·威爾遜、阿諾·施瓦辛格和杰里·布朗之后第四位訪華的加州州長。
紐森此訪將進一步深化中國與加州的傳統經貿與友好關系,也為中美元首11月可能在加州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APEC)期間舉行雙邊會晤營造了良好氛圍。
在習近平會見紐森時,紐森表示,歷史上華人為加州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加州一直是美國對華合作的重要門戶。
中國與加州不僅在經濟上相互交織,人文關系也源遠流長。1849年,加州發現金礦。是年,第一批廣東人到加州淘金。從1864年開始,華工加入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用自己的血肉鑄成了美國今天縱橫交錯的鐵路運輸網絡。對此梁啟超曾感嘆道:“加罅寬尼(加利福尼亞)之繁盛,實吾國人民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何也?無金礦,無鐵路,則無加罅寬尼,而加罅寬尼之金礦、鐵路,皆自中國人之手而開采建筑者也。”
到了今天,加州已是全美華裔群體規模最大的州,中國與加州也已經建立了深層次的社會和經濟聯系。洛杉磯港是美國參與中美貿易的最大港口,上海-洛杉磯航線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海運航線之一。即使近年來中美經貿關系摩擦不斷,中國與洛杉磯港的關系仍在發展。2022年,上海港和洛杉磯港還共同倡議建立世界上第一個跨太平洋“綠色航運走廊”,共同推動以清潔、低碳方式實施港到港貨物運輸。
此外,中國與加州相互投資活躍。中資企業在加州投資領域廣泛,從傳統的貿易、金融、海運、航空、旅游等領域,拓展到清潔能源、生物醫藥、商業地產、電信、農業、科技等領域,大型投資項目也不斷增多。反過來,蘋果、英偉達、高通和特斯拉等加州主要科技公司,以及紅杉資本等硅谷風險投資公司都在中國開展業務,甚至不少加州中小企業亦與中方企業之間有著密切的商業合作。
加州也是不少中國留學生的首選目的地。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提高中國學生的入學率已成為面臨預算削減的美國高校的快速解決方案。據統計,加州大學系統的中國留學生曾一度達到2.5萬人。
近年來,中國多地還與加州在氣候變化政策上實現了廣泛合作。中國與加州兩個市場都致力于投資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2013年至2017年,加州吸引了北美一半的清潔能源風險投資。同樣,安永將中國列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全球最大的清潔技術上市公司中有超過1/3來自中國。氣候變化合作,成為雙方關系發展的新名片。
雙方合作的一個例子是關注溫室氣體排放,中國借鑒了加州的“政策手冊”,在加州“總量和交易機制”(Cap-and-Trade Program)的啟發下,實施了自己的國家碳排放交易系統。另一個例子是新能源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全球第一,加州的零排放汽車(ZEV)占美國汽車總量的40%以上,其銷量超過后面10個州的總和。2022年,州長紐森在這一市場主導地位的基礎上,制定了一項價值100億美元的ZEV一攬子計劃,以加速向ZEV過渡應對氣候變化。
總體而言,中國多地與加州的交往與合作,不僅成為中美關系這個“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的地方交往“樣板”,也將在全球范圍產生影響。

10月25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圖/新華
紐森延續了加州與中國良好的氣候合作氛圍,也正全情投入“氣候州長”的角色。他此次“歷史性”訪華的三大目標之一,就是“推進氣候行動和合作”。他此行的重點放在加州和中國可以合作減少碳排放的領域,包括電動汽車、高鐵和海上風能,且承諾只專注于氣候政策,不會做任何破壞美國與中國關系的事情。
近年來,加州遭受山火、干旱和熱帶風暴的不定期侵襲,且災情呈上升態勢。因此,紐森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并不意外。過去十年,加州對氣候政策的支持率顯著上升,絕大多數選民認為這些政策值得付出代價,因為一連串破壞性的山火加劇了選民對氣候問題的緊迫感。
與此同時,紐森被認為是2028年民主黨總統初選最有力的競爭人選之一,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主導地位,以及他希望成為氣候問題全球領導者的愿望,都可能會幫助他在2028年脫穎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紐森也有很強烈的“舊金山情結”。舊金山是紐森的出生地,是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辦酒水專賣店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地方,也是他擔任市長長達8年的地方。他曾告訴親信,當他的孩子長大后,他打算退隱,回到舊金山居住。身為加州州長的紐森至今都心系舊金山,在一些城市治理問題上甚至越過舊金山市市長親自指揮部署,被外界戲稱為“加州市長”。
紐森此次中國之行還有另外兩大目標,一個是“促進經濟發展和旅游業以及加強文化聯系”,另外一個是“打擊針對亞裔的仇恨”。這些,或許正是出于他的“舊金山情結”。
一方面,通過訪問北上廣深港等中國國際化都市,不僅能深化中國多地與加州之間的經濟聯系,也通過對這些城市的治理和市容上的觀察,為舊金山的城市管理提供經驗借鑒。近年來舊金山因經濟衰退和治理失效正成為一個負面“標本”。露天毒品市場、大量無家可歸者露宿街頭、辦公樓空置,都讓這個曾以商業為引擎,孕育科技革命為傲的世界級城市顯得光芒黯淡。不少美國右翼人士甚至將舊金山描繪成一個現代版地獄。
另一方面,紐森通過展示對華友好姿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州內反亞裔情緒。舊金山是美國大城市中華裔密度最高的城市,約五分之一的居民為華裔,紐森的政治生涯離不開華裔選民的支持,他曾表示自己從小對華人社區有著深厚感情。因而,在當前中美關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他堅持抵御美國國內壓力,頻頻表態發聲支持中美友好交往,對安撫華裔選民情緒有所助益。
中國多地與加州的交往與合作,不僅成為中美關系這個“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的地方交往“樣板”,也將在全球范圍產生影響。
自中美關系正常化以來,兩國超過半個世紀的交往中,已經形成了50個友好省州和200多個姊妹城市。美國各州政府也在中國設立了27個代表處,比在其他任何國家設立的代表處都多。而在兩國地方交往過程中,州市長一直以來都扮演著重要作用。
自1974年美國州長協會組織6位州長首次訪華拉開中美地方交往序幕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已有74位(95人次)美國州長(含華盛頓特區市長)到訪過中國。2004年至2018年可謂是“黃金15年”,中國共接待了49位(67人次)美國州長率領的貿易代表團。
其中,訪華次數最多的美國州長是前密歇根州共和黨州長里克·斯奈德,其在2011年至2019年的8年任期內8次訪華,造就了該州同中國發展地方友好關系的“輝煌歲月”。其次是前夏威夷州共和黨州長琳達·林格爾,其在2002年至2010年的8年任期內3次訪華。此外還有11位州長在任內2次訪華,其中8位是共和黨人士,3位是民主黨人士。
從過往數據來看,似乎共和黨州長更熱衷于訪華并尋找商機,這或許與共和黨的“親商”傳統有很大關系。前密歇根州州長斯奈德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2011年,當密歇根州還在為經濟衰退苦苦掙扎時,斯奈德選擇中國作為他上任后的首個海外目的地。他8次訪華為密歇根州帶來了12.1億美元的中國投資,為密歇根州創造了6304個新就業崗位,位居美國中西部之首。與中國發展關系也帶動了密歇根州旅游業的繁榮,2011年至2017年間,中國游客數量增加了84%。
不過,近年來華盛頓的共和黨精英對華態度整體轉向,將幾乎所有與中國相關的議題政治化和安全化,這種“冷戰式”的敵對情緒也迅速蔓延到共和黨州長圈。一些“投機性”的共和黨州長以犧牲中美地方交往所帶來的務實成果為代價,順從美國國內的反華潮,來積累個人的政治資本。
另外,即使有過訪華經歷的共和黨州長,也存在回國后對華態度發生180度轉變的案例。例如,2015年訪華的前印第安納州州長邁克·彭斯在成為副總統后對華態度趨向強硬。2016年訪華的前內布拉斯加州州長皮特·里基茨,在2020年禁止了在州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應用程序,并且關閉了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孔子學院。如今成為聯邦參議員的他,繼續在科技領域打“反華牌”。
盡管有如此多的“逆風”,但并不能否定地方交往對于穩定中美關系的重要意義。中美關系正常化50多年來的地方交往實踐一再證明,中美發展地方合作、推進伙伴關系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動機,也不會因為政治而終止。美國選民在不久的將來應當會醒悟,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無盡地對抗將會阻礙投資并使他們失去就業機會,最終會倒逼華盛頓政客做出調整,劃清地緣政治競爭與地方合作之間的界限。而充滿活力的地方交往,必將推動中美關系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正如習近平在會見紐森時所指出:“發展好中美關系,需要匯聚各方力量。中美關系基礎在民間,希望在人民,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