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深展,初中生體育教育已逐漸成為教育界所關心的重大問題。如今,初中課程內容繁雜,學生學業進度不斷提高,初中生在生活和學習上所承受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如果得不到及時釋放,就會對初中生身體和心理造成嚴重傷害。合理的體育運動既能緩解學生心理緊張程度,又能提高學生體質,減少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上的不適感。所以,加強初中體育教育尤為關鍵,文本本著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目標,進一步分析初中體育教育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創新教學模式的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初中階段的課程比較多,在此種情況下,學生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將會不斷增加。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高教學的質量。目前,體育教育條件下,一些教師體育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運動意識下降。為此,在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時,要全面創新教學理念及模式,注意提高學生體育素質,培養學生體育品德,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
一、初中體育教學現狀
(一)體育課程缺乏創新意識
目前,我國初中體育的一些教學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例如,學生對課程的創造性認知不足,導致課堂教學低效。一方面,大多數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方面缺少創新教學的意識,只是遵從傳統的“說”教教學方式,從而造成了課堂教學內容單調的問題,不能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這與當前初中教學模式有一定關系。大多數初中學校都十分重視對文化學科的教學,特別是對語數外三大主學科的教學,將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進而導致體育課程教學時間被其它主學科教學時間所占據,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體育課程教學工作的高效發展。
(二)體育學科教育資源匱乏
目前,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除課程創新意識方面的不足外,還存在課程教學資源缺失的現象,這極不利于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其中,對于課程教學資源的不足,一方面與所進行教學活動略微隨意相關,這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造成了極大影響,從而導致體育教師在進行創新教學活動時,由于缺少內在動力,使得創新教學顯得比較僵化,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此外,我國初中體育教學改革背景下,一些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主動性受到影響。同時,與教育器材有關。目前,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設備較為落后,體育教師不能展開針對性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這對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十分不利。
二、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組建體育游戲,提升學生熱情
針對目前初中體育教學初中生參加體育鍛煉興趣偏低的現狀,可利用多種形式的鍛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屬于初中體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體育教學和學生素質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缺乏體育鍛煉,身體素質較差,體育活動參與熱情不高,與初中生功課太多及想要在中考中拿到好成績的迫切心理有一定聯系。所以,體育教師經常將體育課教學時間讓給其他學科教師,致力于助益學生提升文化課學習成效。此種形勢下,體育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如針對體育鍛煉的特點,采用游戲等形式,提高體育學習積極性。通過體育游戲形式,不僅可以充實學生的生活,還可以減輕學生壓力,加強學生體育學習效果,促進學生體育技能水平和體能水平協同提升。
除此之外,體育教師可積極展開游戲循環訓練,如在體育課堂上同時設置多個體育教學項目。若班級中有三十名學生,可以將學生分成六組,每組有五名同學,每一組分別站在每一個項目的指定地點,在每一區域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演示項目訓練要點。在學生觀察后,按照順時針的方向依次進行體育教學,在如同左輪手槍循環一般的訓練游戲中,學生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體驗不同的訓練項目,從而通過多元化體育教學項目提高整體訓練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體育教學要點,并且觀察每一位學生所佩戴的手環式運動心率監測器,將其投放到大屏幕使用,能實時了解每一名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進而便于教師因材施教,針對不同體能情況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訓練建議,及時改善體育教學現狀,以保障學生神經反應效果得以增強,使其體育學習水平明顯提高,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能力和體能素質。
(二)展開體育競賽,增加教學趣味
對初中生而言,體育教學趣味性教學主要方式就是組織比賽,增加體育教學趣味性,讓學生在競爭中得到快樂,體會到體育競技的魅力。同時,進行個人品格素質的教育,提升學生體質。在創造比賽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從基本技巧教學開始,逐步發展比賽形式,提高教學難度,激發學生積極練習和實踐的意識,進而保障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例如,在進行籃球運球和傳接球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分為四個大組,每兩人為一梯次,進行行進運球和傳球比賽,以第一個完成的大組為優勝組。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有興趣進行訓練,提高籃球技術。此外,在提高學生技術水平時,教師要在班級里舉辦籃球聯賽,將學生分成三人制的小組,把男生和女生分成不同的組別,進行競技性對抗比賽,讓學生練習技術和理論的學習,這樣可以提高籃球運動意識,也可以建立起良好的籃球運動意識。在進行比賽游戲時,教師要重視對籃球規則進行貫徹訓練,確保比賽公正性,讓學生對籃球的認知加以內化,提高學生規則意識。
(三)注重師生互動,完善教學氛圍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大部分都以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為主要內容,教師與教師之間缺少互動,一些教師在授課時,忽略與學生進行溝通,這對學生主體地位造成了極大影響。此種形勢下,教師需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充分發揮教師指導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將新型教學方式相互穿插,這樣既可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又可以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提升體育課堂上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進行羽毛球技巧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羽毛球友誼賽。在游戲開始階段,教師向學生詳細講解規則與技術,讓學生在實踐中熟記與鞏固羽毛球技巧。隨之,教師需針對學生在實踐中的具體表現進行分析,并做有針對性的解釋與指導。對于一些未趕上學習速度或者對技術掌握不到位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單獨輔導或者組隊輔導,詳細講解羽毛球技術,這樣就可以有效地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對羽毛球技術有所了解。此外,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引入“提問”和“對話”的模式,以羽毛球打球知識為主題展開問答活動,讓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變得更為密切,增強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幫助學生在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地掌握各種羽毛球技能及知識,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1]。
(四)設置交流平臺,拓展課堂教學
新時期的初中體育教師應與學生多進行交流,并引導學生之間交流,讓學生在班級里感受到融洽氣氛。在當今網絡和信息技術發達的情況下,體育教師可以借助手機軟件,建立信息化師生交流平臺,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與學生展開交流和溝通,解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一些體育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動作,或為學生提供在運動習慣上的個性化意見等。教師作為一名“好朋友”的身份出現在交流平臺上,真誠地幫助并引導學生參加到體育運動中,突破傳統教育模式,擴大體育教學范圍,讓學生能切實地體會到體育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實現全面健康發展的目標[2]。
例如,將班上對排球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拉到一個微信群中,教師每一天都為學生分享與排球知識相關的內容,如排球發展歷史或者一名排球運動員的動人事跡,用興趣作為驅動元素,逐漸讓學生對排球有更深刻的認知。學生和教師也可以把自身發現的體能提升技巧、排球練習技巧方法等資料上傳到微信群文件中,供大家參考。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微信群里自由地交流,對自己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心得進行討論。此外,教師要把握任何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如在課下休息時間也可以自然地與學生展開互動,幫助其解決課后體育訓練中的問題。又如,部分學生熱愛體育,卻不知道如何安排體育學習和訓練活動。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向學生告知最佳的體育學習時間段、飯后多長時間可以進行運動及正確的運動動作等,為學生的體育學習提供更多指導。
(五)實施分層教學,提高體育技能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初中生體育技能進行訓練,可以有效地促進初中生體質健康發展,并有效地防止學生出現生理方面的疾病。然而,傳統體育教學方法難以保障學生體育技能水平得到提升,所以就需要體育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如實施分層次教學策略,按照學生的不同體質特點,將不同學生分成不同小組,設置不同的體育學習任務。在此基礎上,提出多元化新型體育課程設計方法,即在體育課程設計中引入新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將分層教學理念貫徹到底[3]。
目前,制約初中體育教學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不足。初中體育教學內容太過單調,班級中的學生往往學習同樣教學內容,但一些學生卻對這些教學內容缺少興趣,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不夠明顯,這就為初中體育課程的高效發展造成了一些阻礙。為此,要在教學中逐漸融入新的教學內容,落實“分層”理念[4]。例如,在體育課程中,可以設定不同教學項目,如足球、籃球、排球等。在開展體育課程過程中,引導學生按興趣進行選修,如喜愛籃球的就選籃球,喜愛足球的就選足球。同樣,不同教師也應該進行不同的體育課程,再進行不同體育課程教學,如籃球教師先要對學生進行籃球知識的了解,再傳授給學生一些簡單籃球技巧。這樣一來,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此外,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體能情況采取分層教學方法,設計不同體育學習任務。班級中一些學生具有較強的運動能力,教師即可帶領學生進行四百米熱身跑和一千米七十跑。同時,一些學生運動能力不高,處于中等水平,教師為了能鍛煉學生的體能,便可以要求其進行一千米勻速跑,保障每一層體育學習任務都與學生的運動基礎相符合,這樣即可從根源上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并發展其身體素質。可見,分層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十分關鍵,而教師要為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指導,安排分層任務,從而保障學生運動能力顯著提升,為其體育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六)運用小組教學,發展競爭意識
體育教學是一種高度競爭性運動,在體育運動中,要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競技性教育,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如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屬于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方式引領下,學生既可以相互學習,又可以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進步,間接地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運動潛力,從而提升初中體育整體教學質量[5]。
在對體育課組進行劃分時,教師需要掌握一定方法和策略,按照學生的體育基礎來將其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初中生的學習能力應互補,一種是有基礎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另一種就是有基礎能力比較弱的同學,這樣就可以讓基礎好的同學來指導基礎較弱的同學進行學習。在分組之后,教師需為各個小組的學生布置不同任務,鼓勵小組內的學生能為參加競賽活動做好準備,從而培養其競爭意識。在小組間進行體育學習時,教師要公正地看待學生,并從旁耐心地引導學生,如兩個小組一起玩籃球,雙方要先商量一下比賽的策略,再制定出科學的比賽方案。在競賽過程中,教師對每一支隊伍進行耐心輔導,并對其在競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點,之后教師要對各支隊伍的成績進行總結,并提出問題,督促各支隊伍加以改進。在此基礎上,運用“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動性得到提升,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時更加用心,進而保障整體學習質量[6]。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是一種必然趨勢。在這一點基礎上,新時代下的初中體育教師要認識到體育對學生發展的價值,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參加體育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的體育學習質量和體質得到全面提高,達到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靳玉琴.如何利用“互聯網+”有效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J].中國新通信,2023,25(01):224-226.
[2]沈俊良. 淺析如何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社會形態 基礎教育論文集.對接京津——社會形態 基礎教育論文集,2022:1998-2000.
[3]丁杰.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J].試題與研究,2020(21):78.
[4]王明星.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J].情感讀本,2019(30):23.
[5]尚占躍.創新教學策略,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J].情感讀本,2018(06):35.
[6]陳美紅.創新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提高體育教學質量[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2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