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寧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化已經逐漸融入教學領域,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信息技術所具備的獨特優勢。在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不僅能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局限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中職音樂教育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遇,以提升學生音樂學習效果和體驗,進而使音樂教育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音樂課堂教學信息化已成為中職教育改革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對此展開探討與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與過去相比,信息化背景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教師通過借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等設備,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理論和技巧。同時,基于這些音樂資料和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用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來開展音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和發展空間,不僅能改變音樂知識的呈現方式,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中職音樂教學不僅包括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包含了聲樂技巧、樂器演奏、音樂欣賞與創作等多方面的內容,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以提高自身對音樂的情感共鳴能力、理解能力、創造力和演奏水平。傳統教學受制于空間和時間,教師難以獲取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動態,使不少學生產生了懈怠心理,從而影響其音樂學習的效果。然而,隨著信息化的普及,這一現狀得到了有效改善,師生之間可以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展開溝通和交流。基于此,教師能夠借助平臺來督促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任務,并能夠針對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幫助。
傳統的中職音樂教學采用集體授課的方式,教師通常會按照固定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展開教學,難以滿足全部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習節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影響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通過電腦軟件或在線學習平臺,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自主選擇學習素材,并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和創作;而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興趣開展教學,充分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以保障音樂教學的個性化發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在線音樂庫等方式獲取各類音樂作品、樂譜以及專業知識,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以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使得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廣泛的音樂素材,不僅能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還能讓他們從中學到更多的音樂技巧和演奏方法。學生在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和專業知識,能夠為將來的音樂學習乃至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音樂教學資源的共享,這使得教學資源不再局限于傳統教材,而是具有更廣泛的共享性。同時,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音樂教學,還能為教師和學生帶來更多創新的機會,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音樂軟件和應用程序設計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音樂理論的理解,使他們在分析和研究音樂素材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自主探索和音樂創作,進而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
雖然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職音樂課堂教學能夠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并能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養成。但是現階段中職音樂教學中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限制了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導致其音樂學習能力參差不齊,進而影響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學校對于音樂教學不夠重視,導致實際上的音樂課堂缺乏一定的硬件設備支撐,從而影響學生音樂實踐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缺乏音樂設備和樂器,還會限制學生音樂技能的養成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信息化背景下開展音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然而,部分音樂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教學方法尚未熟悉,只是被動地運用信息化教學設備來輔助音樂教學,難以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從而影響音樂教學的開展。
由于中職學校的特殊性,在課程設置上可能更加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所以留給他們在音樂方面的學習時間和資源可能較少,導致他們在樂理基礎上的積累相對不足。與此同時,部分中職學生對于抽象的樂理知識可能存在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的情況,導致他們在樂理基礎學習上的積極性相對較低。
中職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鋪墊基礎,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樂理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樂器演奏技能以及聲樂表演技巧。為了能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內容,教師往往會采用傳統的講授和指導方式展開音樂教學。這樣一來,師生之間就會缺乏一定的交流和溝通,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從而影響中職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果。
傳統的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依托于教材,缺乏一定的專業指導和支持,不少學生并不了解音樂行業的就業前景以及不同職業角色和發展路徑。再加上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學生難以接觸到具體的音樂工作環境,從而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職業的實際需求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學習規劃。
在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音樂課堂中,教師可充分利用來自互聯網的教學資源,通過將教學內容與網絡資源結合在一起,能夠為學生營造出更為生動、具體的學習環境,不僅能有效改善課堂氛圍,還能讓學生更加清晰地體會到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以升華他們的情感,并在此基礎上提高他們對音樂表達和演出技巧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基于教學資源,來創設不同的情境,通過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音樂知識和技能,來強化他們對所學音樂技巧的使用,以確保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學生在學習《四季歌》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并結合歌曲內容,在課堂中分別營造“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氛圍,讓音樂課堂更符合作品內容,進而提高感染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由教師帶領學生大聲朗讀歌詞,并鼓勵學生根據多媒體所提供的背景音樂進行演唱,讓學生們能更加充分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并從中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音準進行糾正,并通過親自演示來教授學生相應的演唱技巧,以提高他們的歌唱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在這節課中,教師通過創設音樂情景的教學方式,不僅拉近了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距離,還讓學生從中掌握了《四季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礎上強化了他們對音樂技巧的使用,為他們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傳統的音樂教學比較注重音樂知識的傳授,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職學生的需求, 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通常采用講授式教學,師生之間很少有機會能展開互動,這樣的方式除了會讓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影響他們對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還會導致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掌握和應用,這對于增強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對音樂技能的掌握和應用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通過使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局限性,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學習動力,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培養自身社交技能和交流能力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保衛黃河》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展開提問:“同學們,你們有誰見過黃河嗎?誰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黃河?”在引起學生思考的同時,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然后,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通過播放黃河的圖片或視頻,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歌詞;最后對歌曲的內容進行教學,通過深挖歌曲創作的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一步感染學生的內心,讓他們從中體會到中華兒女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的決心,進而能更好地掌握演唱方法。在此過程中,不少學生會被帶動,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而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也培養了他們的音樂技能,這對于提高中職音樂教學效率來說,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眾所周知,學生才是中職音樂教學中的主體,想要切實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自身的情緒,就需要開展更為全面的音樂教育,并為他們提供相對個性化的指導。為此,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職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以他們的興趣、特點以及學習需求為切入點,通過采用多元化教學形式,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并在此基礎上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進而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
例如在《掀起你的蓋頭來》這節課中,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與樂器的作用,先為學生播放視頻原音,讓學生對旋律有初步了解,然后學生使用樂器來為視頻伴奏,進一步提高他們對節拍與節奏的認知。之后,教師可以基于這首歌曲開展課堂表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舞蹈表演、歌唱表演以及樂器演奏中,在給予他們展示和表達的機會的同時,進一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興趣,從而更好地培養他們的音樂技能。此外,學生在自主選擇表演任務的同時,能提高自身的主動意識,進而能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表演中。由此可以看出,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技巧和對樂器的掌握程度,還能讓他們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主動意識,這對于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來說十分有利。
在信息化背景下,微課作為具有一種代表性的工具,被廣泛用到教學領域。中職音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微課,通過在視頻內列舉音樂基礎知識或教學重點,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學課堂教學效率。微課通常通過視頻、動畫、圖像等多媒體形式呈現,時間通常控制在3 到8 分鐘之內,因為不論是時間太短或太長都會影響到視頻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微課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樓蘭姑娘》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事先準備好的微課視頻,來導入音樂知識,學生在觀看視頻、圖像與動畫的過程中,能夠對本節課的內容有初步了解,能快速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而能更好地參與接下來的學習。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針對《樓蘭姑娘》的曲譜、節拍、演唱技巧等內容展開教學,讓學生能夠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有更清晰地認知,進而能更準確地抓住演唱技巧,以提高他們的音樂學習效率。同時,微課視頻還可以作為學習資源的補充,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選擇合適的微課內容進行引導和講解,并通過反復播放來加深學生的記憶。
教學評價體系是中職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能起到引導、激勵和規范音樂教學的作用。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教學評價也迎來了重大的改變,不同于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信息化評價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并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和自信心的培養。同時,新型的評價方式還能為學生提供更準確、全面和實時的評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欣賞《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在線平臺展開評價,并積極地引入評價工具,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評價中,以增強他們對自身的認知。同時,教師可以基于信息技術展開數據分析,通過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表現進行量化分析,來為學生提供更為個性化的評價和建議,并讓他們從中發現自己的潛力與優勢,進而能明確今后的學習目標。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使用在線平臺對其他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價,使學生能夠獲得來自不同角度的評價意見,進而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并從中培養責任感、形成批判性思維并增強判斷力,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學習動力和自律性。
綜上所述,信息化技術的普及給中職音樂課堂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在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加深他們對音樂知識的掌握,還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為他們將來的工作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