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峰

“生命在于運動”之說,是2000多年前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名言。當時在崖上刻著:“你想健康嗎?運動吧!”“你想聰明嗎?運動吧!”這在當時及以后漫長歲月里,對促進人體健康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把運動當作養生的第一“法寶”。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到,運動與休息、勞動與安逸是一對矛盾,二者處于統一即相對平衡狀態下,生命才健康。
人體是一個平衡器,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符合自然界對立統一的規律的。例如,骨骼的曲和伸,肺的呼氣與吸氣,心臟的收縮與舒張,營養的吸收與廢物的排出,肝臟的合成與分解,體液的酸性與堿性,高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等等。這些對立無一不是在神經、內分泌激素的調節下,相互協調,實現統一機能,維持人體生命的存在,才能使人類做到延年益壽。
人體的血壓、脈搏、呼吸、體溫、體重、肝功、腎功、肺臟等都有正常的范圍值,正常值就是人體的各個器官都處于平衡的狀態。只有這種情況下,兒童得以健康成長,成年人無病無疾,老年人才能延年益壽。
生命在于平衡。要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狀態,必須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動態平衡。
營養平衡屬于物質平衡我國的膳食指南中指出“食物要多樣,饑飽要適當,油脂要適量,粗細要搭配,食鹽要限量,飲酒要節制,三餐要合理”的飲食原則,這樣就能確保營養素全面、合理的攝人。如果營養過剩,往往導致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如果營養不足,便會引起營養不良的一系列癥狀。過胖、過瘦都易潛伏疾病。只有不胖不瘦、保持體重穩定的人,壽命才會長久。
動靜平衡屬于能量平衡生命的三大支柱,除了營養平衡外,運動和休息也非常重要。人體器官的活動應有張有弛,張弛有節。人體的運動包括勞動和休息,保證良好的睡目民,要勞逸結合。過量的運動,不注意休息和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會損身耗體,導致百病叢生。失眠和嗜睡均屬于病態。
心理平衡屬于信息平衡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順境和逆境都會經常遇到。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務必保持情緒的穩定和自我控制的良好狀態。大家都知道生氣和憂郁會致病,但樂極也能生悲。要盡量做到遇事不怒,泰然處之,隨遇而安。人類有70%的疾病與大腦有關,這個大腦主要是心理狀態、精神作用。“笑口常開春常在”,健康長壽多與開朗樂觀的性格結緣。
內外平衡屬于環境平衡機體的存在要與多變的環境相適應,這就要求人們應該努力做到適應環境的變化.增強機體抵御外界變化的能力。人類要給自己創造一個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生活空間,力求環境優美、舒適及安全。
事業平衡屬于知識平衡調整事業與健康的關系很重要,古語云:“德智皆寄于體,體之不存,德智焉附。”因而,人們首先要懂得,為了事業就要珍愛自己。科學安排工作與生活,注意勞逸結合,十分重要。社會精英、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現象不在少數,不僅是個人和家庭的不幸,也是國家和民族的巨大損失。數學家張廣厚在病魔纏身后才知道:“現在大家都在競爭,誰身體好,誰就能勝利。”可惜為時已晚。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在對立統一中發展進步的,人的生命也是一樣。我們要多學點衛生知識,提高防病意識,定期健康檢查,重視飲食,加強營養,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凡事不偏不倚,把握中庸,在平衡中健康度過我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