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初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述略

2023-12-06 15:40:47唐興賢
中西法律傳統 2023年3期

摘 要|民國初年,東省特區法院的裁判文書程式在清末司法改革的基礎上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判決書及決定書在近代中國經歷了從傳統到近代的過渡與轉型。東省特區法院作為當時受理涉俄訴訟的新式法院,其司法理念、司法制度、法院機構設置等較同時期其他法院均具有先進性,新法亦由其率先施行,故其對裁判文書程式的改革實關涉近代我國裁判文書程式發展變遷的歷史進程,亦為我國近代新式法院建設以及司法體制的近代化改革增添了一些新的內涵。

關鍵詞|民初;裁判文書;東省特區法院;司法近代化;涉俄訴訟

作者簡介|唐興賢,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史。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民國肇基伊始,法制多有不備。為避免無法可依,南京臨時政府及北京政府多承襲清末司法改革成果。進入近代以來,我國司法主權逐漸被侵蝕殆盡,為了收回列強在華領事裁判權,清政府實施了大規模的法律變革,為中國法律近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除了采取頒行各種新式法律、開辦新式法院等措施外,清政府對于法律人才培養也頗為重視。不僅積極興辦法政學堂,鼓勵大批學生留洋學法,清政府還設立了法官和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1]這些改革不僅在法源適用等實體問題上有所體現,而且在裁判文書程式擬定等程序問題上亦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考察近代裁判文書程式之變革,是管窺中國司法近代化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1920年12月,北京政府收回中東鐵路及其附屬地之俄國領事裁判權,定鐵路線界內為東省特別區域。并根據同年10月北京政府公布的《東省特區法院編制條例》,在特區內組織設立了東省特別區域法院,專門受理俄人之間、俄人與華人之間,以及涉及無領事裁判權國人的民刑事訴訟案件。鑒于東省特區法院專門受理涉外案件,較之當時我國其他各省法院,其司法理念及司法運作更具特色,既承繼了清末民初司法改革近幾十年來之既有成果,亦為當時新式法院之建設以及近代中國司法的近代化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目前學界對于東省特區法院相關司法制度研究已形成一些初步研究成果,[1]但對于該法院裁判文書程式的相關探討,則鮮有學者置喙。而裁判文書作為聯系司法審判機構與訴訟當事人的重要紐帶,是司法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文從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這一微觀視角入手,探究從清末民初到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變革之歷史原貌,剖析其變革之歷史緣由,進而揭示其對于近代新式法院建設以及司法近代化所產生之法律意義及歷史意義。

一、清末民初裁判文書程式概略

清末民初是“西法東漸”的重要歷史階段。在此新舊鼎革之際,西方司法理念的涌入,影響著近代中國法制建設的各個方面。較之于中國傳統的裁判文書,清末民初的裁判文書在效法西方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變遷,并已初步具備某些現代化的特點。清末民初的《各省審判廳判牘》[2]將其內容分為“批詞類”“判詞類”“公牘類”“章程類”“規則類”“附則”六個部分;《華洋訴訟判決錄》[3]將其所輯錄的司法判牘分為“民事判決書”“民事決定書”“刑事判決書”三個部分。根據這兩本研究清末民初時期裁判文書的重要史料,筆者將該時期的裁判文書中主要概括為以下兩大類:一是專門處理實體性問題的判詞;二是主要解決程序性問題的批詞。[4]

(一)判詞

判詞是指行政或司法官員根據相關法律、判例、習慣、情理等法源對案件事實作出裁判的一種裁判文書。隨著近代中國司法理念的不斷更新,“判詞”也被稱作“判決”,并逐步為“判決”一詞所取代。首先,從立法層面觀之,1907年《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中仍沿用“判詞”這一表述,但至1910年《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中已開始使用“判決”這一表述,1922年頒行的《民事訴訟條例》和《刑事訴訟條例》則統一使用“判決”一詞;其次,從司法層面觀之,《各省審判廳判牘》中所收錄的裁判文書均為“判詞”,而《華洋訴訟判決錄》中所載錄的裁判文書則采用“民事判決書”“刑事判決書”之稱謂。以上為從“判詞”到“判決”這一用語的改變歷程。

從清末至民初,判詞的文書程式愈發趨向于規范性的表達。此種變遷在判詞的文體形式方面以及結構內容方面均有所體現。晚清時期的判詞,或受之前傳統判詞的影響,雖駢散結合的文學化色彩仍有留存,但大體上已基本采用散文的文體形式。[5]較之傳統判詞,散判的文體形式使得判詞的文意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使當事人信服。此外,在結構內容上,判詞亦從不明晰的說理性文書發展為結構較為明晰的三段式文書,具體包括事實、理由、裁判結果三個部分。[6]或緣于各省份的法制現代化建設程度不同,或因于不同法官之間的水平參差,雖然在判詞的內容上均包含事實、理由、裁判結果三個部分,但有的判詞則與傳統判詞類似,并不存在明晰之結構;而大部分的判詞則已經表現為具備案件事實、裁判理由、判決結果三段論的文書程式,此處從《各省審判廳判牘》中所輯錄的各級審判廳判詞中得以探知。結構明晰的判詞程式,強化了事實與結論之間因果邏輯關系,更便于訴訟當事人的閱讀、理解與傳播,凸顯了判詞這一裁判文書的實用性價值。由上可知,清末民初的判詞程式已經具備近代化判決書程式的某些特征。

(二)批詞

批詞是決定案件是否受理以及發生于訴訟各階段中的重要裁判文書,在司法行政不分、實體程序不分的傳統中國,批詞在司法中的運用極為普遍。由于傳統中國為法官主導型司法,批詞因此成為法官推動訴訟進程的重要文書。及至清末民初,隨著司法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受西方對抗制訴訟司法理念的影響,法官對案件審理的消極態度使得批詞這類裁判文書在實踐中逐漸轉型,其中實體性問題的處理均由判決取代之,而批詞則主要演變為一種程序性文書。

批詞通常包括是否準予受理案件的決定以及做出該決定的理由,但并無固定的文書程式。隨著批詞向決定書、裁決書等的演進,相關文書程式也逐漸趨于規范化和固定化。根據《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以及《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等的相關規定,關于案件是否受理等程序性問題多采用“決定”這一文書形式,而至1922年《民事訴訟條例》和《刑事訴訟條例》出臺之后,其稱謂則由“決定”變為“裁決”。除了相關立法,在《華洋訴訟判決錄》一書中亦已收錄有決定書的實例,而非批詞。同時,根據案件受理的不同主體以及案件的不同類型,由批詞演化的程序性文書具體可分為各級審判廳所作的民事決定書、刑事決定書、刑事預審決定書等各類決定書,以及各級檢察廳所作的不起訴處分書等檢察類文書,并分別設置有不同的文書程式。下文將對其展開詳述,此處不贅。

二、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的承襲與改革

東省特區法院作為專門受理涉俄訴訟案件之法院,關乎列強在華治外法權之收回,故其法院建制以及司法運作頗受北京政府司法部當局以及外國政府所重視,如東省特區法院高等審判廳長李家鏊曾在高初廳書記官以上職員會議上發表演說:“現在各國對于本法院之目光,諒為諸君所深知,諸君于平日辦事時,如有應行興革意見,請切實條陳,以備采擇,將來能有美滿結果,不獨本法院之榮,抑亦吾國收回治外法權之所系。”裁判文書系司法實踐之重要方面,東省特區法院在承襲舊制、遵照部令之基礎上,亦根據其司法運作獨有之特性對裁判文書程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以適應其司法實踐的需要。

(一)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的承襲

由于各地審判機關所作判詞程式不一,1915年8月,北京政府司法部發布飭令:“查京外各級審判衙門判詞程式極不整齊,亟應明定,以歸一律,為此通飭各級審判衙門,嗣后制作判詞應依本部所訂程式辦理,仰京內外各該廳處轉飭所屬遵照此飭。” 飭令后并附有第一審民事判決式、第一審刑事判決式、控訴審民事判決式、控訴審刑事判決式、縣知事詳送覆判案件判決式、第一審民事刑事決定式、刑事預審決定式、民事抗告決定式、刑事抗告決定式、縣知事詳送覆判案件決定式共十種裁判文書程式樣本。《東鐵判牘》是東省特區法院地方廳推事嚴曾榮于1921年編纂完成的一本判例集,其中收錄有東省特區法院自1921年1月至12月的一百余例涉俄案件,包括有刑事預審決定書、刑事第一審判決書、刑事第二審判決書、刑事抗告決定書、民事第一審判決書、民事第二審判決書以及民刑事舊案判決書各類裁判文書,是考察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的珍貴史料。查其文書程式,基本上為遵照1915年北京政府司法部部令通飭之程式進行擬定。

1.判決書程式

首先,判決書的格式更加規范,結構亦更加明晰。根據《東鐵判牘》所載錄之判決書,無論是刑事還是民事,抑或是第一審、第二審之判決書,其文書程式均包括“判決”“主文”“事實”“理由”四個部分。與之相較,以《各省審判廳判牘》為代表的清末民初的判詞程式僅部分存在分段式的論證,即使是某些開埠較早、受西方影響較深地區司法機關所作的判詞程式,一般也只分為“事實”“理由”“主文”三個部分,行文順序上與改革后的裁判文書亦有所區別。此外,《東鐵判牘》中文書程式“判決”后開列各當事人的“姓名”“年齡”“籍貫”“住址”“職業”等各項信息,以及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姓名”“職業”等信息。而查《各省審判廳判牘》中的判詞程式大多直接陳述事實,并未列明當事人信息;或僅在“訊得”之后簡要敘明當事人基本情況。而文書中單獨開列當事人信息可使裁判文書的作用范圍更加清晰明了,同時雙方訴訟當事人作為案件爭議主體,法院做出的裁判結果對于涉訴雙方至關重要,將判決主文放置于“事實”“理由”之前,既利于雙方當事人獲悉案件爭議結果,方便雙方當事人閱讀,同時亦為裁判文書實用性功能的彰顯。

其次,判決書文末均注有案件審結的日期、廳庭以及推事、書記官的簽名蓋章等。《東鐵判牘》所輯判決書,文末均附“中華民國某年某月某日”“東省特別區域某級審判廳刑(民)事庭”“推事某某”“書記官某某”。根據《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第28條之規定,判決書后署名的推事人數,一般根據案件審理采酌獨任制或合議制分別分為一人或三人。而《各省審判廳判牘》所收錄的絕大部分判決書程式均未標明案件審結日期、受理之司法機構以及審理案件司法人員簽名。雖有部分判詞在末尾用括號附注“民”“刑”字樣,一定程度上區分了民刑事案件,但并未明確是刑庭案件還是民庭案件。改革后的裁判文書明確要求列明受理案件的司法機構以及審判人員,同時要求注明案件審結日期,既有利于明確責任主體,促使司法人員公正司法;同時又有利于案卷類型的區分以及整理歸檔工作,以便于上級司法機關以及司法部的審閱、復核,規范司法秩序。

2.決定書程式

首先,相較于傳統的批詞文書程式,東省特區法院的決定書式邏輯條理更為清晰,結構也更加合理。無論民事決定書還是刑事決定書,無論第一審還是上訴審,決定書文書程式通常分為“決定”“主文”“理由”三個部分。類似于上文所述判決書程式,決定書的“決定”部分亦首先開列當事人的各項信息,一般包括“姓名”“年齡”“籍貫”“住址”“職業”等,最后于文末附有文書作出日期、審判廳庭以及推事、書記官等司法人員的簽名蓋章。

其次,東省特區法院決定書式中的格式文本亦參照部定文書程式之規定進行擬具。依據1915年司法部所訂裁判文書程式樣本,在刑事預審決定書的“主文”部分,樣本中附有以下說明:“主文項中應簡單敘明被告人無罪免訴或犯刑律第幾條之罪應付公判及他項處分。”同時,在“理由”部分亦附有說明:“理由項中應敘明免訴或送付公判及他項處分之理由。”查《東鐵判牘》所輯錄的刑事預審決定書,其“主文”部分以及“理由”部分的文書表達程式均嚴格遵照適用了該部定文書程式。

以上各式均為以《東鐵判牘》為代表的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對于1915年北京政府司法部所訂文書程式的遵照和沿襲,相較于以《各省審判廳判牘》為代表的清末民初裁判文書程式已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變,并初步具備近現代裁判文書程式的特征。

(二)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的改革

為適應當地司法實踐的需要,尤其是受涉外因素以及自身司法運作之特殊性的影響,東省特區法院在遵照部訂文書程式的基礎上,又對裁判文書程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增改。以下仍以《東鐵判牘》為主體史料對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的更易之處展開研究。

1.判決書程式

首先,東省特區法院對部定判決書程式中的部分用語進行了更改。關于第一審刑事判決書式,據1915年司法部所訂之程式,在“判決”部分最后附有“右列被告人因某案經同級檢察廳檢察官提起公訴,本廳審理判決如左”的格式要求。同時,在判決書文末,亦應注明“本案經同級檢察廳檢察官某某蒞庭執行檢察官之職務”之表述。而《東鐵判牘》中的刑事第一審判決書則將“同級檢察廳檢察官”的表述均更易為“本廳配置檢察官”。又根據1915年司法部所訂之控訴審民刑事判決式,在“判決”部分存在“右控訴人為某案不服某處審判衙門民國某年某月某日第一審之判決聲明控訴,本廳審理判決如左”[1]的表述。而查《東鐵判牘》中所輯錄的民刑事第二審之“判決”部分,大多為“不服本廳第幾分庭第一審判聲明控訴”的表述,并未有“審判衙門”之字樣。

其次,東省特區法院于判詞主文以及其他司法文書附設俄譯。1922年司法部第1323號令疏稱:“東省特區管轄案件率設俄人判詞許附設俄譯……嗣后該區域各廳庭送達俄人裁判主文應一律由廳翻成俄文粘附送達。”同時,又查司法部于1922年所頒行的《修正判決執行正本用紙格式令》中所附設的執行文書樣本,其中亦附有“發行執行正本時應將本紙附訂于判決正本并應譯錄俄文于后”的說明。緣于東省特區法院專門受理涉俄案件,因此裁判文書附設俄文便于訴訟當事人閱讀、理解以及遵照執行,實為訴訟當事人之利益所系。

最后,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已經形成了較為規范化的文書抬頭以及文書編號。《東鐵判牘》所列之判決書抬頭均為“東省特別區域某廳刑(民)事判決”,這既明確了案件的級別管轄和作出判決之司法機構,同時亦明確了案件的性質,使閱讀者一目了然。其后并附有案件編號,如“十年預字第三號”“十年地字第七十九號”“十年控字第十九號”“十年丑字第三號”“十年乙字第二號”等,其中“預”代表預審案件,“地”代表第一審,“控”代表第二審,“丑”代表刑事舊案,“乙”代表民事舊案。此編號既載明了案件的基本信息,同時亦表明東省特區法院已經形成較為細致完整的司法案卷備案體系。除判決書外,其他各類決定書中亦有相應的增改。而查《華洋訴訟判決錄》中1919年所作的判決書及決定書,尚未有此種文書編號格式記載。

2.決定書程式

首先,東省特區法院對部定決定書程式中的部分格式文書進行了更易。1915年部訂刑事預審決定式的“決定”部分最后為格式文書“右列被告人因某案經同級檢察廳檢察官提起公訴請求預審,本廳預審終結決定如左”。與上述判決文書程式類似,《東鐵判牘》刑事預審決定書中則將“同級檢察廳檢察官”更易為“本廳配置檢察官”之表述。此外,在刑事預審決定書文末,還增設了“本件經咨詢本廳檢察所檢察官某某意見”的格式文書。又查刑事抗告決定書程式,部訂樣本中仍使用“審判衙門”這一表述,而《東鐵判牘》中的刑事抗告決定書則將“審判衙門”更易為“本廳第幾分庭”。

其次,東省特區法院又增設一種裁決書程式。1922年11月,東省特區法院呈請司法部增設一種裁決書,其原呈稱:“職廳所屬地方審判廳需用裁決用紙一種,部定用紙中原未編制,茲擬定格式以資應用。”究其原因,1922年《民事訴訟條例》和《刑事訴訟條例》均將決定書改為裁決書,且該兩部訴訟條例于東省特區法院先行適用,故東省特區法院為適應立法之更迭增設裁決書式。該部分內容將于下文展開詳述。此外,在該類文書中附注有“本紙里面譯印俄文”的說明,此亦為便利俄人所為之增訂。

三、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改革之緣由

東省特區法院在承繼部訂文書程式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司法實踐進行了若干改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裁判文書程式的現代化轉型。概而論之,促使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改革的歷史緣由,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訴訟模式的轉變

近代以來,西方司法獨立理念的傳入,逐漸瓦解了中國行政司法合一的司法體制。由于行政與司法的分離,法官的能動主義逐漸削弱,審判機構開始處于居中裁判的中立者地位。法官對案件所采取的消極的不告不理態度,使得訴訟兩造當事人成為訴訟活動的主體。此時的司法審判模式已經由傳統的法官主導型的糾問制訴訟模式,逐步向當事人主導的對抗制訴訟模式轉變。因此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中首先在“判決”或“決定”部分開列雙方當事人信息,就是強調雙方當事人的訴訟主體地位,亦是對抗制訴訟模式下裁判文書程式的應然呈現。此外,由于判決結果關涉訴訟當事人之切身利益,亦關乎此后訴訟程序之走向,因此,在行文順序上,將主文部分置于事實、理由之前,以便于訴訟兩造快速知曉判決結果,以遵照執行,或啟動上訴程序等,此均為當事人主導型訴訟模式的體現。另查《東鐵判牘》刑事判決書中亦存在“檢察官蒞庭執行職務”的格式化表述,檢察官作為刑事訴訟中的公訴方出庭對抗刑事訴訟被告人,在形式上實現訴訟雙方力量均衡,以更好地實現程序正義,這亦為對抗制訴訟模式的體現。

(二)司法制度的變革

預審制度是一種通過證據搜集以及對案件事實的調查來決定是否將案件最終移交審判的一種訴訟程序。根據日本法學家岡田朝太郎的觀點,預審程序本質上不是一種審判程序,而應當是一種偵查行為。因此,與偵查相同,預審亦應當采取秘密進行的方式。《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第25條規定:“凡預審案件,除預審推事、檢察官及錄供者蒞庭外,不準他人旁聽。”這意味著檢察官可以蒞庭執行職務。而根據1915年北京政府司法部呈請修改的《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其中關于預審的規定被修改為:“預審時毋庸檢察官蒞庭”,“凡預審案件,除預審推事、書記官、速記生外,不準他人旁聽”。[1]受預審應秘密進行司法理念的影響,此時檢察官已經不能出庭預審。但為了完善檢察官的救濟程序,1915年修正《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中仍規定:“凡地方審判廳第一審刑事案件預審時,推事應咨詢檢察官意見,檢察官應于三日內提出意見書。”因此,在《東鐵判犢》的刑事預審決定書中,文末均寫明“本件經咨詢本廳配置檢察官某某意見”,而非如刑事判決書文末所寫“本案經本廳檢查所檢察官某某蒞庭執行檢察官之職務”的格式文書。上述文書程式表達上的變化即反映了預審制度在檢察官職權層面上的變革。

從《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到《刑事訴訟條例》,預審制度從起訴后、移付公判前的一項程序轉變為起訴前程序。究其原因,由于預審制度被認為是一種強制偵查行為,故這種搜集證據、查證事實的偵查行為應當發生于起訴之前,故《刑事訴訟條例》將預審制度設計為起訴前的一種司法程序。此種制度設計的革新在裁判文書程式中亦得到相應的體現。1921年《東鐵判牘》中所輯錄的刑事預審決定書即依據《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作出,其中主文部分則為法庭作出免訴或移付公判的決定;而根據1923年東省特區法院呈請北京政府司法部增訂的起訴書式,其中表明應先經高等審判廳裁決再由檢察所起訴,因此,該起訴書遵循了先由審判廳預審裁決起訴,然后檢察官才能提起公訴的預審程序。故此時該起訴書式已經反映了對《刑事訴訟條例》預審規定的遵照適用。

(三)東省特區法院機構設置之特殊性

根據《東省特別區域法院編制條例》第二條之規定,東省特別區域于哈爾濱設高等審判廳一處,地方審判廳一處,并于鐵路沿線設地方分庭若干處。[1]同時地方審判廳亦附設簡易庭,其與地方分庭相同,均管轄第一審案件。[2]而當時我國其他大部分地區第一審案件均歸審判衙門受理。清末司法改革時只在京師以及地方各省城商埠設立各級審判廳以及檢察廳,后1914年北京政府又裁撤各級審檢廳,開始實行縣知事兼理司法制度,[3]因此審判衙門成為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地區的基層司法機構,并持續數十年之久。[4]因此,無論是第二審判決書程式還是抗告決定書程式,東省特區法院將部訂文書程式中的“審判衙門”均以“本廳第幾分庭”的表述以為替代。

又根據《東省特別區域法院編制條例》第三條,規定東省特別區域各級審判廳各配置檢察官一人至三人專辦檢察事務。[1]且《東鐵判牘》中存在“本廳檢察所檢察官”這一表述,因此東省特區法院并未設置各級檢察廳,而是在各級審判庭內附設檢察所,由各廳配置檢察官獨立行使職務。而根據1910年頒行之《法院編制法》第85條的規定,各級審判廳對應設置各級檢察廳,實施對等廳的法院編制方式。[5]因此東省特區法院將裁判文書中“同級檢察廳檢察官”的表述均更易為“本廳配置檢察官”,此亦為東省特區法院機構設置之特殊性在裁判文書中的體現。

(四)新法的先行適用

北京政府于1921年7月發布命令稱:“東省特別法院需用尤亟,應準將《民事訴訟法草案》,自本年九月一日起,先就東省特別法院區域施行。”與之對應的《刑事訴訟條例》亦于1922年1月1日起先由東省特區法院適用之,兩部條例均于1922年7月1日推及全國各地區法院遵照施行。[6]

究其原因,其時哈埠俄民眾多,商事糾紛頻發,俄僑對新法之施行喁望尤切。東省特區法院作為近代司法改革的先行者,嚴格遵照新法對裁判文書等各類司法文書程式進行了增刪修改。據1923年東省特區法院就司法文書程式之增改對司法部提請的呈文稱:“惟自刑事訴訟條例頒行后,因審級關系及為事實上需要起見,對于樣本內規定各種簿冊及訴訟用紙認為應續行增訂以及應行修改,以資應用。”[7]查東省特區法院之聲請預審書、起訴書、呈送上訴書等司法文書,其更改之處均以《民事訴訟條例》及《刑事訴訟條例》之相關法律規定為依據。故對新法的先行適用亦為推動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改革的一項重要歷史動因。

四、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改革的歷史意義

東省特區法院作為近代中國收回俄國領事裁判權后專門審理涉俄案件的法院,其司法運作對于推動近代我國新式法院建設以及司法近代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裁判文書程式改革雖然只是東省特區法院司法運作的一個切面,但在中國近代司法史上,其意義仍不可小覷。

(一)為中國近代新式法院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自1901年始,俄國就攫取了我國中東鐵路及附屬區域的司法管轄權,迄至1920年,北京政府才強制收回中東鐵路及其附屬地的司法主權。東省特區法院這一專門受理涉外訴訟的新式法院遂于此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作為近代開風氣之先的新式法院,東省特區法院司法運作的具體實態頗受北京政府以及外國政府的關注。如北京政府司法部專門為東省特區法院的各類司法文書程式頒有專書,以供其遵照適用。此外,美、日政府均囑其哈埠領事將東省特區法院辦理之情形詳加電告等等。故探究東省特區法院裁判類文書程式改革,對于管窺近代中國新式法院之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發性意義。

鑒于沙俄政府侵占我國東省鐵路及沿線之司法主權近二十年,其時之哈埠俄民已慣用俄文,若一律改用華文,俄人則易產生“文字驟形變更,訴訟極感不便”之抵觸情緒。且東省特區法院地方廳推事曾言:“初次接收,俄人疑忌,情勢隔閡,謠諑頻興,辦理案件諸多棘手。”故東省特區法院呈請北京政府司法部許于判決書、裁決書、執行書等各類文書附注俄文,一是為方便俄人閱讀,使其快速知悉裁判結果,加快訴訟進程,快速化解社會矛盾與糾紛;二是東省特區法院成立之初,俄人不敷信任,司法訴訟中俄人更是“疑為偏袒,積不能平”,故附注俄文亦為平息外人積怨,服從法院判決之重要舉措。故于裁判文書中附注俄文為該新式法院之司法運作提供了若干基礎性助益。同時,在裁判文書中附注俄文,亦是在保障我國司法主權之基礎上,于程序中進一步維護雙方當事人平等地位的新式司法理念的體現。根據我國現今《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在涉外訴訟中外國當事人要求提供翻譯的可以提供。故東省特區法院呈請于裁判文書中附注俄文的這一創新之舉,對于近代中國新式法院的司法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

(二)推動了中國裁判文書程式從傳統向近代轉型

近代裁判文書程式的發展演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傳統中國法制的影響下,裁判文書程式由傳統向近現代的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東省特區法院對裁判文書程式的改革對于裁判文書近代轉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乃至于對此后南京國民政府以及當今之司法裁判文書程式均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鑒意義。

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抬頭的擬定更加規范化、明確化,并增設文書編號。查《各省審判廳判牘》的“批詞類”文書,各省份所作之批詞抬頭并無統一定式,大多表述為“(又)批某某訴某某一案”;而查“判詞類”一節,其抬頭均表述為“某審判廳案”,如“江蘇高等審判廳案”。故相較于批詞文書抬頭而言,該時期判詞類文書抬頭明確了判決作出機關,既益于卷宗的整理歸檔,又助于明確裁判的責任主體,殊顯進步。而至東省特區法院時期,文書抬頭則在民初既有司法成果之基礎上,進一步演化為“東省特別區域某廳刑(民)事判決”之表達,并于其后附有文書編號,即“某年某字第幾號”。這不僅明確了裁判文書作出之主體,亦表明該裁判文書所涉案件類型。同時,文書編號亦對裁判文書作出時間、適用之審判程序以及該法院本年度內案件審理數量等均進行了簡明扼要的呈現,為當時積案之清理、應對外國領事之考察以及新式法院之建設在司法程序層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此文書抬頭以及編號格式亦為其后南京國民政府之司法裁判文書所采酌。查1930年上海地方法院一刑事判決其抬頭即表述為“江蘇上海地方法院刑事判決”,其后并附有文書編號“十九年地字第四八號”。由此可知,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裁判文書抬頭及編號格式亦完全沿用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之程式。此外,我國現今的裁判文書抬頭以及編號格式亦表述為“某法院某判決書”,并附有由立案年份、法院代字、案件類型代字、案件編號幾部分組成的文書編號。故由上可知,東省特區法院的裁判文書程式改革對南京國民政府乃至于今天的裁判文書程式都具有重要的啟發借鑒意義。

東省特區法院對裁判文書主體部分以及文書尾部落款程式的表達對于南京國民政府以及現今之裁判文書程式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裁判文書之主體結構及格式文書均為對東省特區法院文書程式之承襲,并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之發展。在文書結構方面,南京國民政府之判決書分為“判決”“主文”“事實”“理由”幾部分,決定書分為“決定”“主文”“理由”幾部分,且尾部亦已注明文書作出日期、責任推事以及書記官等的簽名蓋章。[1]此均為對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主體結構之遵照。又考其具體格式文書,如上文所述及之上海地方法院所作之刑事判決,“判決”部分最后為“右被告因某某一案經本院檢察官提起公訴后判決如左”之格式文書;又如判決文書最后附注“本案經檢察官某某蒞庭執行檢察官之職務”等格式文書,均為南京國民政府對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沿襲之體現。此外,在遵循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之基礎上,南京國民政府亦為一定之增改。譬如,在“事實”部分文末附注“由公安局送由本院檢察官偵查提起公訴”,文末并注明“本件上訴法院為江蘇高等法院,上訴期限自判決書送達后十日”之文書。[2]據此可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之裁決文書是對嚴格司法審判程序之彰顯,既明確為當事人提供了司法救濟途徑,進一步增強裁判文書之實用效能;同時亦具有程序法普及之效用,提升民眾學法、用法之意識。時至今日,我國裁判文書包括首部、事實、理由、裁判依據、裁判主文以及尾部幾部分構成,其文書的主體結構內容依舊體現為對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的一種承襲,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

綜上可知,民初東省特區法院裁判文書程式的改革為中國裁判類文書程式的近代轉型提供了重要助益,對于其后南京國民政府乃至于當今我國裁判文書程式之發展均提供了重要的歷史鏡鑒。裁判文書程式之嬗變,實為近代中國司法近代化的一個側影。

五、余論

除了本文主要探討的判決書以及裁決書兩類裁判文書程式,東省特區法院司法文書程式還包括有各類訴訟狀紙,各種票類文書,司法官署公文書等各種文書程式,并均為其他各省法院所仿效。縱觀裁判文書程式發展之歷史沿革,從來都不是畢其功于一役的。譬如,雖民刑事案件已經分開,但查《東鐵判牘》民事第一審判決書,其落款部分署名推事仍然為刑庭推事嚴曾榮,由刑庭推事兼任審理民事案件,[3]此為“舊”的因素的遺留;又根據1921年北京政府司法部第1323號部令,其中仍采用“準許判詞附設俄譯”而非“判決書”這一表述,此亦為“舊”的因素的影響。且查當時其他地區之裁判文書程式,現代化程度亦各有參差。發生于1924年上海的“俄人控招商局一案”[4],其判決書仍采用舊的判詞程式,與1912年《各省審判廳判牘》中的判詞程式類同,行文上并未有明確的界分,僅內容上存在事實、理由、主文三部分,最后附注“此判”。因此,盡管近代中國裁判文書程式已日趨現代化,但在其轉型的過程中我們仍可以感受到傳統中國司法文化的余緒猶存。

[[1]]李啟成:《晚清地方司法改革之成果匯集———〈各省審判廳判牘〉導讀》,載汪慶祺編、李啟成點校:《各省審判廳判牘》,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頁。

[[1]]陳登元:《中俄關系述略》,商務印書館1929年版;陶匯增:《中國司法制度》,商務印書館1926年版;黃秩庸:《領事裁判權討論大綱》,青年協會書報部、青年協會書局1926年版;郭海霞、曲鵬飛:《東省特別區域法院訴訟制度研究》,載《北方文物》2009年第4期;吳永明:《民國前期新式法院建設述略》,載《民國檔案》2004年第2期;張維軍:《清末民初黑龍江地區司法改革研究(1906-1920)》,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袁莎:《民國時期哈爾濱程式司法文化考察(1919-1932)》,黑龍江大學2022年碩士學位論文等。

[1]《各省審判廳判牘》由汪慶祺編輯,于 1912 年印行出版;后經李啟成點校,并于2007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各級審判廳在 1907 年至 1912 年間制作的司法文書。全書共分為六編,第一編為批詞類,第二編為判詞類,第三編為公牘類,第四編為章程類,第五編為規則類,第六編為附則。

[1]《華洋訴訟判決錄》的最早版本是由直隸高等審判廳書記室于1919年編輯的豎排鉛印本(北洋印刷局刊印),后經何勤華教授于1997年點校改為橫排本,并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自民國三年(1914年)至民國八年(1919年)的華洋訴訟案件。

[1]楊鴻雁、肖強:《清末民初司法審判程序性文書的嬗變》,載《歷史教學》2014年第16期。

[1]李彩霞:《晚清判詞的傳承、超越與近代轉型——以樊增祥〈樊山政書〉為例》,載《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李啟成:《晚清地方司法改革之成果匯集———〈各省審判廳判牘〉導讀》,載汪慶祺編、李啟成點校:《各省審判廳判牘》,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頁。

[1]參見同上注。

[1]劉昕杰:《近代中國基層司法中的批詞研究》,載《政法論叢》2011年第2期。

[1]楊鴻雁、肖強:《清末民初司法審判程序性文書的嬗變》,載《歷史教學》2014年第16期。

[1]李啟成:《晚清地方司法改革之成果匯集———〈各省審判廳判牘〉導讀》,載汪慶祺編、李啟成點校:《各省審判廳判牘》,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頁。

[1]《東省特別法院之現狀》,《申報》1921年12月30日,第7版。

[1]北京政府司法部編:《改訂司法例規》上冊,1922年版,第1527頁。

[1]嚴曾榮:《東鐵判牘》,京華印書局1921年版,第1-10頁。

[1]北京政府司法部編:《改訂司法例規》上冊,1922年版,第1530-1531頁。

[1]北京政府司法部編:《改訂司法例規》上冊,1922年版,第1528頁。

[1]同上注。

[1]《司法部訓令第一三二三號》,載《政府公報》1921年第2035期。

[1]《修改判決執行正本用紙格式令》,載《司法公報》1923年第177期。

[1]北京政府司法部編:《改訂司法例規》上冊,1922年版,第1530頁。

[1]《更正訴訟用紙并增訂一種及加編號數應照準令》,載《司法公報》1923年第177期。

[1]朱卿:《近代中國刑事預審制度考論》,載《江西社會科學》2019年第10期。

[1]鑄新公司編譯所編:《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1913年版,第7頁。

[1]朱卿:《近代中國刑事預審制度考論》,載《江西社會科學》2019年第10期。

[1]謝振民編著:《中華民國立法史》,張知本校,南京正中書局1937年版,第1208-1209頁。

[1]熊元襄:《刑事訴訟法》,安徽法學社1914年版,第161-162頁。

[1]《核示增訂簿冊及增修訴訟用紙令》,載《司法公報》1924年第187期,第68-69頁。

[1]《東省特別區域法院編制條例》,載《新聞報》1920年11月12日,第5版。

[1]郭海霞、曲鵬飛:《東省特別區域法院訴訟制度研究》,載《北方文物》2009年第4期。

[1]謝舒曄:《從仿行西法到參照傳統:北洋時期“行政兼理司法制度”的現實依歸》,載《江蘇社會科學》2019年第5期。

[1]王用賓:《二十五年來之司法行政》,載《現代司法》1936年第1期。

[1]《東省特別區域法院編制條例》,載《新聞報》1920年11月12日,第5版。

[1]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中華六法——法院編制法·暫行新刑律》,上海商務印書館1918年版,第18頁。

[1]謝振民編著:《中華民國立法史》,張知本校,南京正中書局1937年版,第1248頁。

[1]《核示增訂簿冊及增修訴訟用紙令》,載《司法公報》1924年第187期,第43-44頁。

[1]《公布東省特區法院各種訴訟用紙及簿冊格式令》,載《司法公報》1923年第177期,第40頁。

[1]嚴曾榮:《東鐵判牘》,京華印書局1921年版,第1頁。

[1] 謝振民、張知本:《中華民國立法史》,正中書局1937年版,第1205頁。

[1]《江蘇上海地方法院刑事判決:十九年地字第四八號(中華民國十九年一月二十三日):本院所屬上海地方法院刑庭判決俞鴻德傷害致死一案》,載《江蘇高等法院公報》1930年第1期,第82-83頁。

[1]《顧竹軒吸煙案:裁定書原文》,載《大公報(上海)》1936年8月30日,第7版。

[1]《江蘇上海地方法院刑事判決:十九年地字第四八號(中華民國十九年一月二十三日):本院所屬上海地方法院刑庭判決俞鴻德傷害致死一案》,載《江蘇高等法院公報》1930年第1期,第82-83頁。

[1]嚴曾榮:《東鐵判牘》,京華印書局1921年版,“民事第一審”,第4頁。

[1]《俄人控招商局案判詞》,載《民國日報》1924年7月25日,第11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综合网址| 中文字幕2区| 国产美女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久久综合成人|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天堂av综合网|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一二视频| 91精品国产福利| 伊人久综合|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aV在线|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网久久综合| 天堂网国产| 国产三级毛片|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自拍偷拍一区| 黄片在线永久|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欧美性久久久久| 色综合成人| 色悠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久久| 久久超级碰|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亚洲综合18p| www.99在线观看| 91亚洲免费视频| 九九九国产|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亚洲天堂777|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夜夜操国产|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丝袜| 狠狠亚洲五月天|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欧美在线黄|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午夜不卡|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