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為進步定價》
(美)伊萊·庫克著
魏陸等譯
格致出版社
2023年6月
近200年的主流經濟學有一個與古典經濟學完全不同的特點,就是擁有系統化的經濟指標,這也是經濟學研究進步的一個標志,推動了數學和統計學在這個領域的廣泛應用。美國為此做出了主要貢獻,人們熟知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就是美國經濟學界的發明。
從基本沒有統計數據發展到以GDP為核心的經濟指標系統,這不是單純的公式推導過程,背后伴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深刻變革。
美國經濟史家伊萊·庫克的《為進步定價》,以美國歷史上各種經濟指標的出現和演變、在資本社會萌芽,以及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作用為主線,回顧了從道德統計到為一切定價的歷程,從一個與眾不同的角度記述了美國經濟史和資本主義發展史。
這是一部美國經濟指標演變史,也是美國經濟發展史。作者認為,雖然市場、商品和消費品都是資本主義的必要組成部分,但是并不一定就會創造出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作者以美國為例,指出經濟指標推動了資本主義的出現。
正如書中所說,殖民地時期的美國是一個農業經濟為主的社會。除了土地和人口,由于家庭式生產的自給自足,商品價格的數據都很缺乏。然而,美國與土生土長的農業大國有明顯不同。美國的誕生與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同步的,到了18世紀中期,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國家在北美已經建立了13個殖民地。美國經歷了一個由外來輸入人口、技術、文化和資本驅動的經濟快速增長過程。
作者意識到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并非像其他歐亞國家那樣經歷過一場“市場革命”,真正推動美國前進的力量是資本投資。因此,作者將歷史演進重點從商品化轉向資本化,從消費品轉向資本品,從市場交換轉向資本投資。
這本書回溯了美國現代社會如何和為何采用貨幣化的價值和資本主義價值觀作為度量人類財富指標的漫長歷史,發現美國資本主義革命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資本化過程。隨著投資和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關注逐漸轉移到了基于經濟指標的收益。
作者分析了一系列現象,如英國早期圈占的可以獲取租金的土地;外來投資推動奴隸制占據支配地位的加勒比制糖業的興起;資本化美國國家稅收權力的主權債券的發行;東部房地產投資者對中西部城市邊界的空間拓展;高度金融化了的棉花業的快速發展;將大量美國財富匯集到上市公司中的鐵路革命;以相同方式計算人工成本和機器成本的機械化工廠的興起;以及將美國產業證券化為可以獲取穩定收益流且能夠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資產并購活動,并借此說明只有那些可以創造收入的資本,大量被用于生產和投資時,對進步的定價和生活的資本化才會發生。
資本以多種形式存在,并推動了經濟統計方法發展,也使一些價格和量化的計算方法,成為評估社會進步、制度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指標。這本書依據資本而不是貨幣,按時間先后記錄了從17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期,以定價為基礎的充滿爭議的經濟指標發展歷程。這些經濟指標促進了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可以說,美國為進步定價的歷史也是現代美國發展的歷史。
美國在建國初期的前幾十年,雖然已經發展成為商業社會,但還不完全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直到19世紀中葉以前,美國量化經濟和社會進步程度的主要指標還是犯罪、教育、疾病等道德統計數據。這一時期,南方和北方民眾都在引用這類數據,以證明自身制度的優越性。
貨幣在18世紀末期和19世紀初期不是衡量美國進步的主要指標。因為在美國早期,人們沒有運用貨幣量化自己投入和產出的習慣。1791年聯邦政府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撰寫《制造業報告》時,各地征稅員、農場主和企業主都無法提供價格數據。
依據貨幣進行量化分析的歷史只有近幾百年而已。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形成和發展,資本投資作為一項專業性和社會普遍性的運動,在美國社會迅速傳播開來。市場逐步拓展和滲透到了未曾被商品化的生活領域,特別是勞動關系,作者認為這是在美國和全球資本主義形成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因素。正是這個原因,啟發作者從“資本化”的角度對美國經濟史作了全新的闡述。
作者認為,資本主義與之前社會和文化組織形式的主要區別就是資本投資,它將自然資源、藝術作品、城市空間、教育機構、人口、土地等社會生活基本元素,轉化為能產生收入和利潤的資產,并根據其賺取和創造收益的能力進行分配。資本化“既是技術過程,也是社會過程,只有經過這一過程,資本才成為資本”。如何對資本的作用進行量化,對這一過程至關重要。
從16世紀到20世紀中期,殖民地的種植園、初級原料產品加工廠大量募集來自歐洲的投資,投資項目必須拿出必要的數據才能讓投資者信服。目前經濟學界主要使用的估值方法,如現值貼現法,都起源于這個時期,并不斷得到完善。
隨著西部大開發、鐵路和運河投資熱潮以及奴隸貿易的興起,19世紀中葉出現了資本化運作方式。北方主要選取地產或鐵路領域進行資本投資,隨著資本涌入,來自東海岸的新興階級開始崛起。
與此同時,南方的資本投資主要通過奴隸貿易方式進行,一個奴隸的價格不僅反映了他的生產力,還反映了身體和性格特征。奴隸被資本化為可流動的生產性資產,一個奴隸的價值變成了其未來收入流的函數。
南北方對經濟的看法分歧不斷縮小,比起道德統計指標,人們更在乎城鎮的工業產出、人口增長、土地價格、勞動力成本、鐵路交通、人均生產率等與資本收益密切相關的數據。
隨著美國鍍金時代(1870年至1900年期間)和進步時代(19世紀90年代到1920年期間)企業兼并和工廠技術能力的增強,資本量化的影響從商業世界滲透到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在進步時代,金錢邏輯隨處可見。
這種商業文化將某人、某個地方看作、設想、經營、管理或者量化成一個可以產生收入、賺錢的資本性物品或投資。這一時期,從普通感冒等社會成本,到尼亞加拉大瀑布等社會收益都被進行了估值。
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把GDP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起源于17世紀英國的圈地運動和奴隸貿易,形成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是這個漫長過程達到了頂峰的標志。
經濟指標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作為政策制定和評估的工具。早在17世紀中后期,威廉·配第在《政治算術》一書中就引入了大量的測算、估值方法。這些經濟學測量方式推動國家治理向著近代化和現代化轉變。
作者研究了市場產出最大化如何逐漸成為美國經濟和社會政策的首要目標。18世紀末期,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主張政府要加大對制造業的補貼,開始致力于對農業、制造業進行量化分析。
在相當長的時期里,評估政策的衡量方式體現為“為進步定價”,也就是遵從工會組織者、民粹主義農民、評論記者、中產階級改革派、“每天工作八小時”倡導者等組成的進步主義者,將城市貧困、性別歧視、所有權獨立性、農村租賃、階級流動性、社會正義和尋租行為等進行精準量化。
在這個社會發展階段,人們不關心經濟如何增長,而更傾向于關注社會財富分割和分配,關注民眾的經濟自主權得到保障。
投資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對國家財政、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父權制、新古典經濟學、消費文化、白人種族主義、行政官僚機構、全國性的商業媒體、南北戰爭、進步時代的改革、1837年大恐慌,以及階級沖突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金錢至上的思維在資產階級中引發共鳴,作為股票、工廠、財富等資產的持有者,他們將雇員視作“賺錢機器”。
隨著地方商人和自營生產者將重大社會和經濟權力讓渡給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鐵路經理人以及組成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大型制造業公司,一個全國性的企業精英集團應運而生。這一社會發展變化也影響了經濟量化方式,將道德指標拋諸腦后,而是從資本、利潤、成本的視角去度量企業、產業、經濟運行。
成本收益核算作為新古典經濟學核心理論和現代資本主義國家評估政策影響的主要方法論,有明顯的局限性。經濟指標無法度量社會福利的每個維度,比如個人的發展、健康、娛樂休閑和幸福感,包括倫理道德。
這些基本無法進行貨幣化或資本化的維度都需要分析和評估。類比經濟指標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演變過程,也許我們有理由期待數字經濟時代,會帶給我們一個更完整的衡量社會進步的指標體系。
(編輯: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