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楊洋(上海市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

有很多人都飽受失眠的困擾,長期失眠在任何年齡階段人群中都可能發生,尤以老年人群更為常見。年輕時候睡不夠,年齡大了睡不著,是很多老年人的親身體驗。睡不著的老年人反映,晚上自己躺在床上,整個人就像在鍋里烙的煎餅一樣,翻來覆去,就是不困;好不容易睡著了,到了半夜還容易醒,醒來之后就特別清醒,沒有任何睡意;大部分時間還容易早醒,醒來想在家里活動一下,又怕弄出的聲響會影響到還在酣睡中的子女或者孫輩,引發和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導致家庭關系緊張。
老人們很苦惱,想趕緊解決自己睡不著覺的問題,考慮著要不要看醫生?要不要吃藥?要不要治療?
所謂睡不著覺,醫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失眠,失眠有明確的診斷定義:
“失眠是以頻繁而持續的入睡困難和(或)睡眠維持困難并導致睡眠感不滿意為特征的睡眠障礙。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紊亂,人群中成年人平均每天睡眠的時間是6~8 小時,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比成年人少一些。失眠主要表現為在適當的睡眠機會和環境下個體對睡眠質量的不滿、入睡困難和睡眠維持障礙,同時伴隨對白天功能有顯著的影響。失眠患者主要是通過自我匯報來反映其睡眠情況?!?/p>
失眠不是小事,尤其是老年人。失眠的出現,會對其生理、心理乃至家庭關系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時,更會挫傷老年人對待晚年生活的積極性,喪失對未來的希望感。
既然失眠會造成如此多不良的影響,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失眠。該如何判斷呢?這里分享幾個簡單的方法,老年人可以在夜晚睡覺時內查自己是否有如下表現:
入睡困難:就是開頭提到的“翻煎餅”現象。當發現自己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沒有任何困意,同時會在床上翻來覆去,腦子里面胡思亂想,天馬行空,心里面也靜不下來的時候,可能就是入睡困難的表現。如果這一現象持續30 分鐘甚至更久,就可以判斷自己出現了失眠的情況。
早醒或半夜醒來后再次入睡困難:若發現自己醒來的時間和以前睡醒的時間相比變早了,特別是出現了半夜或凌晨醒來的情況,就要留意可能是睡眠出現問題。若醒了之后沒有任何困意,人也很清醒,想再次入睡卻怎么也睡不著,就是出現了失眠。
除了上述夜晚睡覺時發生的情況,老人們還可以檢查一下自己在白天時有沒有發生以下現象:
疲勞:主要表現是渾身沒有力氣,感覺懶洋洋的,做什么事情都沒有精神,干活勁頭不足,稍微一動就感覺很累。
積極主動性下降: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就算是平時比較喜歡的事情也不想去做。尤其要注意的是,本來以前很喜歡的興趣愛好活動,現在都不想做了,即使有朋友在其中也不主動參與進去。
記憶力下降:感覺到最近一段時間自己的腦子不好使了,不靈活了,主要表現在,總是忘帶東西,丟三落四的,經常會迷路,記不住以前經常使用的手機號、密碼和地址等。
情緒上的變化:經常會感覺到不耐煩,容易發脾氣,和人說話,一點就著,對方會覺得有些莫名其妙,情況嚴重時,可能還會有沖動暴力的行為。有時,又會表現出情緒低落、不開心的樣子,甚至還會傷心流淚。
如果發現自己有上述的表現,有可能是因為失眠導致的現象,需要及時就醫。
看到這里,老人們會產生疑問,我的身體平時沒啥問題,看上去也好好的,平時吃飯胃口也還可以,怎么會失眠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睡眠問題呢?
這個問題有些復雜,由于每個人的先天生理基因和后天生活環境不同,雖然同樣都是失眠,但是內在的具體原因,每個人都是不盡相同的。大體有以下五類原因:
心理因素層面,可能會有兩種心理問題導致睡不著覺。第一是老年人由于身體健康狀況在逐漸下降,本能上會出現恐慌,再加上經常出入醫院做檢查,很容易出現情緒不安或是精神緊張,進而導致入睡困難等問題;第二是老年人退休后社會活動減少,內心會感覺到自己沒有用了,不被社會、家庭和單位所重視,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感覺會越發強烈,經常產生無力感和孤獨感,沉浸到抑郁的情緒當中,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酒精、香煙、咖啡、茶等物質含有影響神經遞質的成分,會導致人的精神產生興奮性。尤其是在睡前攝入了以上物質,身體的興奮性反應會干擾大腦發出的入睡信號,出現理智上知道要睡覺了,但是身體亢奮的狀態使得睡眠節律出現紊亂。
睡眠是一種規律性的行為,不良的睡眠習慣會打破規律。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玩手機、看書等行為習慣會刺激大腦,讓腦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尤其是睡前玩手機,不僅會擾亂睡眠規律,還會影響夜晚的深睡眠時間;睡前飲食不規律,饑餓或吃得過飽,尤其是吃刺激性食物如大蒜、洋蔥、辣椒,也會降低睡眠質量;睡前如果沒有及時排空大小便,習慣憋著尿上床,會導致夜晚睡眠不安多夢。另外,很多老人喜歡在白天補覺,若白天睡的時間過長,就會導致晚上睡不著,白天繼續多睡覺,晝夜顛倒,影響了正常的睡眠節律。
有的老人需要房間里有燈光才可以入睡,有的則需要黑暗的環境才能入睡,因人而異,每個老人習慣的入睡環境是不一樣的。若由于外在客觀的因素,使得老人的生活環境出現較大的變動,睡眠環境發生變化,老人們的適應能力沒有那么強,可能會出現身心的應激反應,加劇緊張焦慮的情緒,出現失眠的狀況。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生理機能老化,疾病增多,對疾病本身的恐慌和疾病帶來的身體疼痛等不適感,會明顯影響睡眠質量。隨著老齡化,睡眠也會連續性地惡化,這一現象和軀體共病的增加、藥物使用的增多交織在一起,產生惡性的連鎖反應,大大提高了失眠發生的風險。
從上述失眠的原因當中,我們知道了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各個因素都會影響睡眠質量,聽上去好像想睡個好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睡眠,我們只需要掌握科學的應對方式,就能對睡不著覺這件事不再焦慮。這里,我想送給老人家們一個失眠護理小錦囊:
了解關于睡眠的基本知識,不要過分關注入睡情況,更不要強迫自己睡覺,睡覺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越想讓這個“孩子”乖乖躺床上,“孩子”就越是興奮,反而想起來跳一跳。老人們試著不要去關注這個“孩子”,調整心態,放松心情,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心理焦慮。試著讓臥室成為睡眠的唯一空間,在沒有困意的時候不要進入臥室,更不要躺在床上,不睡覺的時候也盡量少躺在沙發上。經常約著老友去逛逛街,說說話,散散步,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如養花、養魚、練字、畫畫等,陶冶情操,釋放壓力。
睡前深呼吸,調整呼吸節律,吸氣和呼氣時各數7 下,盡量保持腹式呼吸。進行肌肉放松練習,讓肌肉由遠及近,從上到下,逐步進行緊張-放松循環訓練,可以加快入睡速度,減少入睡前的緊張情緒。
身體不適及時處理,軀體疾病及時就診。睡前排空大小便,洗臉刷牙泡腳,保持個人清潔衛生。
規律進餐,要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老年人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類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蛋類、魚類和蝦類,這樣能夠保持身體營養的均衡。尤其要避免暴飲暴食,不要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油炸堅硬的食物,晚餐時不要吃得過少或者過于飽脹。睡前避免喝奶茶、咖啡、濃茶及碳酸飲料,可在睡前喝一杯溫牛奶,并用熱水泡泡腳等,有利于睡眠。平時要戒煙限酒。
白天適當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鍛煉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有利于晚間睡眠,但切記睡前3 小時前不要進行劇烈活動,避免運動帶來的過度刺激影響睡眠。
調整睡眠習慣,減少午休時間。白天睡覺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若不困,可取消午間休息,養成晚間到點上床睡覺的習慣,減少臥床時間,按時睡眠。如果躺在床上超過30 分鐘還不能入睡,不要急,也不要強迫自己,可以起床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如散散步、走一走,聽聽舒緩的音樂,等有困意再上床睡覺。不在床上進行看電視、玩手機、打游戲等與睡眠無關的活動,保持規律的睡覺時間。
有研究表明,安靜、安全、溫度適中的睡眠環境有助于睡眠的開始及維持。臥室里,要盡量營造讓自己感覺舒適和安全的睡眠環境,光線盡量柔和并保持適宜的溫度及濕度。
當以上措施都已使用,但失眠的情況還未好轉或改善,并且自己的精神狀態也很差時,要盡快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尋求醫生幫助,進行檢查或者治療。中醫藥中的方劑如酸棗仁湯、砂安神丸、五味子、刺五加等都是改善睡眠的不錯選擇,針灸治療也能提升睡眠質量。但是具體效果因人而異,需要到專業的中醫醫院進行診治。老人們切不可聽信民間驗方和民間土方,自行在家治療,這可能會延誤治療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