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具備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徑。從省域內不同地區的信息化發展情況、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軟硬件投入、信息管理機制等方面分析當前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面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旨在為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建議,以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
河南省作為中部大省,高職院校眾多,在“十四五”發展階段對綜合性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旺盛,這既是河南省高職院校發展面臨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大挑戰,通過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設的不斷完善可幫助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更好的落實。從機遇方面來看,一是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加便捷地獲取和交流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二是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降低教學成本;三是可以實現學籍管理、考試管理、課表編排等工作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教務管理效率和準確性;四是可以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和跨區域教學,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和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同時,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比如,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各類教育資源,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如何保障教育信息的安全和隱私,如何平衡教育公平和效率等。因此,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尤為重要的。
一、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
當前,河南省高職院校存在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受資金、技術、資源等因素限制,在信息化建設層面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缺乏基礎設施和基本條件,網絡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硬件設施不完善,同時也缺乏專業的信息化人才和教師的信息化素養等方面。而另一些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較高,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基本條件,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先進的硬件設施,以及豐富的信息化人才和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的省會城市,在經濟基礎、資源能力方面要領先其他市區,相應的鄭州市內的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較為完善。而一些非省會城市,特別是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的城市本身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再加上地方高職院校資金有限,無法大力發展信息化建設,因此相對于鄭州市而言呈現出落后趨勢。但是隨著河南省“十四五”信息化建設的不斷重視與推進,整體上呈現出信息化建設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先進的趨勢。
(二)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不足
在信息時代,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是尤為必要的,隨著人們信息意識的不斷提升,目前已經有很多高職院校的管理層認識到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但是由于資金、資源、技術等諸多限制更愿意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科研、教學等方面,從而導致信息化管理發展水平受限。教育信息化必須要求施教者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以及各種教學軟件的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教師并不具備這些專業知識,無法在教學實踐中有效應用,也就無法發揮教育信息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很多教師缺乏信息化意識和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教學的需要,高職院校在信息化建設管理方面,很多學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機制和管理人才。很多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缺乏統籌規劃和整體策略,并且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安全保障措施。
(三)軟件與硬件投入不平衡
河南省高校在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軟件和硬件投入不夠平衡的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高職類院校中表現尤為突出。高職院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往往只重視硬件設備的投入,而忽視了軟件開發和應用的重要性。這導致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應用方面存在著軟件不足、軟件應用不夠廣泛、軟件質量不高等問題。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也存在硬件投入過多的問題,即過度注重硬件設備的購置和更新,而忽視了軟件開發和應用的重要性,這導致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應用方面存在著硬件浪費、硬件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除此之外,還存在高職院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往往只注重軟硬件的單獨投入,而忽略了軟硬件的配套問題。這導致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應用方面存在著軟硬件不匹配、軟硬件功能不互補等問題。由于軟硬件投入失衡,導致更新不及時的問題。硬件設備過多,而軟件更新不及時,這導致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應用方面存在著軟硬件功能無法充分發揮,信息化應用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等問題。
二、完善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實施策略
(一)推進教育管理與信息化建設形成合力
教育管理與信息化建設協同發展是推進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教育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只有兩者協同發展才能形成合力,推進高校信息化建設。在具體實踐中,一是教育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應該緊密結合,實現協同發展。教育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實踐中,教育管理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提高教學管理效率和水平,從而促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同時,信息化建設應該為教育管理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二是高校與信息技術提供方應該開展協同合作,共同推進信息化建設。高校作為信息化建設的主體,需要與信息技術提供方密切合作,共同推進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提供方可以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為高校信息化建設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同時,高校可以向信息技術提供方提供實踐場景和需求,共同推進信息化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實現信息化建設的共同發展;三是高校之間應該開展協同發展,形成合力。高校之間可以開展信息化建設的經驗交流和資源共享,通過協同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同發展,同時,高校之間可以共同制定信息建設的標準和規范,促進信息化建設的統一和標準化,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效率和質量。
(二)建設高層次的信息化人才隊伍
建設高層次的信息化人才隊伍是提高高校信息化建設水平和促進信息應用的關鍵。具體實踐層面,一是高校可以利用校外信息技術培訓基地,組織師生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和實踐活動,提高師生信息化水平。通過參觀、實踐和交流等方式,師生可以了解最新的信息技術發展動態,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實踐技能和方法,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能力;二是可以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學科教學中,推進學科信息化教學。通過利用多媒體、網絡和互動教學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課堂教學的形式多樣化和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高校還可以開展視頻課程、在線課程和MOOC等形式的信息化教學,擴大教學資源覆蓋范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三是通過開展信息化教學研修,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通過教學研修,教師可以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和教育教學理念,掌握信息化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和能力。同時,教學研修還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形成教學研修合作網絡,共同推進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和應用;四是通過校內培訓,提高教職員工信息化應用能力。通過組織信息化應用技能培訓、信息化教育培訓和信息化管理培訓等形式的培訓活動,提高教職員工的信息化應用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時,校內培訓還可以激發教職員工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推動信息化教育和管理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三)加快構建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建立校本信息化資源平臺是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基礎。該平臺可以包括校內各部門的信息資源,如教學、科研、圖書館、人事、財務等,也可以包括校外的各類信息資源,如學術數據庫、圖書資源、人才招聘網站等。建設平臺需要考慮信息化應用的整體性和共享性,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便于師生使用和管理。多部門合作是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保障。校內部門、外部機構、企業等都可以參與共建共享,共同推進信息化應用的發展。具體來說,通過成立共建共享聯盟、簽訂合作協議、開展合作項目等方式,加強各方合作,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同時,需要建立共建共享的管理機制,確保共建共享的順利進行。共建共享的同時,也需要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規定,加強對信息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同時,加強技術防護措施,確保信息資源的安全可靠。共建共享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師生,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是關鍵。需要通過培訓、研討、推廣等方式,提高師生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加強信息化應用的創新和研發,推出更多符合師生需求的信息化應用產品和服務。
參考文獻:
[1]孫小龍.河南高職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的匹配度研究[J].內江科技,2022,43(09):122-123.
[2]黃燕.“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2(03):5-8.
作者簡介:白娜,碩士,鄭州旅游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