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仙
摘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展,農村許許多多的農民變成“工人”,這些“工人”的務工地很不固定,哪里工價高就往哪里去。他們把孩子留在老家讓老人幫助看管或寄養在親戚家,于是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留守兒童”,他們正處在發育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等待我們去“雕塑他”。針對這些特殊的兒童群體,學校要特別重視對他們的教育。教育得當,他們將是祖國的棟梁之材;教育不當,將會嚴重影響他們今后人生的發展,甚至會影響到社會和諧。班主任是“留守兒童”教育的直接參與者,我們要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真情去教育感化他們,使他們健康茁壯成長。
關鍵詞:小學 班主任 農村 留守兒童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大批勞動力外出務工,在給農民創造增收致富機會的同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常年難得與父母相見,缺乏父母之愛,內心感到孤獨、煩躁,迷失了人生方向。我們作為“留守兒童”的班主任老師,與他們相處的時間是最長的。我們班主任老師有義務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面對“留守兒童”的問題,班主任老師要加強與“留守兒童”的心理溝通,貼近他們的心,懂得他們心中所想,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的“家”。隔代教育是“留守兒童 ”問題的普遍現象,面對祖輩對“留守兒童 ”無原則的溺愛,班主任老師要多進行家訪。班主任應架起父母與心靈相通的橋梁。學校,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與“留守兒童”的心理溝通,在現實實踐中磨練他們的堅強意志,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其健康的心理。
一、 “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長時間玩手機。外出務工的家長把小孩托付給年老的父母,都會買一部手機放在家里,以便隨時了解家中情況。部分“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祖父母又無法有效約束,家里沒人做出正確指導,這些“留守兒童”就會長時間玩手機,甚至是通宵上網。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上課不專心聽課,成績欠佳,最后對學習失去興趣。作業不按時完成或完不成,成績一落千丈。有些“留守兒童”甚至有厭學傾向,不交作業、逃學等等。
(二)嬌生慣養、唯我獨尊。個別農村“留守兒童”因為脫離了父母的管教,把父母寄回的生活費當作零花錢,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給身邊的同學施以小恩小惠,把一些臭味相投的同學“團結”在自己的身邊,拉幫結派。對小同學發號施令,對老師說謊,結伙打架斗毆,儼然一個黑幫老大的形象。整天沉迷于電視和網絡游戲,極具破壞性,煽動性,會帶壞一幫同學。我們學校就曾經有一位叫小龍的男生,他不但自己厭學,不完成作業,還威脅其他同學也不要交作業。有一次全班果真都不交作業。老師查下來原來是他在后面倒的鬼。
(三)性格古怪,不合常理。有部分寄樣在親戚家或者跟祖父母一起好生活的“留守兒童”。在性格特征上常常會出現兩個極端。要么就是孤言寡語,膽小怕事,沒有安全感,性格內向不善于與同學交流。要么就是性情暴躁,蠻不講理,調皮搗蛋,很容易與身邊的同學發生沖突。不管是出現哪種情況的“留守兒童”,都對他們今后的人生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不和諧。
(四)不尊敬老人,不知感恩。許多外出務工的家長,他們把孩子托付給家中的老人或者親戚照顧。這些家長只覺得有某些地方對不起自己的孩子,好像虧欠孩子很多東西,總想多給孩子一些金錢,想用金錢來彌補缺失的父母之愛。殊不知這樣做恰恰相反。這些“留守兒童”真的把金錢視如“糞土”,他們花錢如流水,鋪張浪費,不知節約。
二、做好“留守兒童”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一)班主任要細心地觀察“留守兒童”。在日常的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班主任不但要潛心于教學工作,同時還要觀察我們班上這些“留守兒童”的言談舉止,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加強與他們做思想溝通,給他們送去溫暖的愛。
(二)班主任要在班里多開展一些有益于兒童身心健康的文娛活動,陶冶他們的情操。針對那些與祖輩一起生活變得性格內向、孤僻的學生,要多組織開展一些歡快的娛樂活動和游戲,使他們重拾童趣。對于那些不尊敬老人,不知感恩的“留守兒童”,班主任就要組織開展“講故事”、出版報的形式。宣傳有正能量的,弘揚中華孝道的故事。
(三)班主任和家長要家校互訪,互相了解。“留守兒童”基本上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在鄉村生活。俗話說,“父想小兒,爺爺寵大孫”。祖父母在照顧孫輩時,主要是以“寵”為主。對于小孩的一些錯誤的行為聽之任之,甚至是幫助他們找出各種理由來開脫責任。對于孫輩的物質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農村的老人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是文盲。對小孩的學習情況,他們只能是放任自流,不管不問。他們只負責小孩的衣食住行而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放養型”的管理。小孩的自我約束力又底,使許多“留守兒童”荒廢了學業,甚至有些小孩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發動社會力量,多管齊下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留守兒童”是我國農村出現的普遍問題。單靠學校老師、家庭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完成。現在我國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各個地方都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班主任要充分發揮“留守兒童之家”的作用,逢年過節的時候,發動群眾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組織“留守兒童”集體過節。讓他們感到生活在我們社會主義大家庭里并不孤單,也讓他們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
總之,我國經濟的騰飛,是我國千千萬萬的農民工背井離鄉和全國各行各業的人們共同奮斗出來的結果。缺少了農民工的參與,我國的經濟是不可想象的。有農民工,“留守兒童”問題就存在。班主任是直接面對“留守兒童”的人。要做好本職工作,在教學中切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