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校園構建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成長環境。在大學校園中通過參與文化活動、藝術表演、體育競技等,學生可以發展創造力、領導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這些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參與都具有重要意義。以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教育互動空間的優化入手,建設人文校園,展示學校的特色和文化內涵,傳遞大學特有的個性與魅力。大學校園經由此類優化,將逐漸轉變為能傳承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場所,為學生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和成長機會。
關鍵詞:大學校園;校園文化;教育環境;互動空間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哲學社會研究課題“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創新研究”(2023SJSZ0422)研究成果。
一、創客教育與教育互動空間提升的關聯性
良好的互動空間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如今,國內高校創客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交叉融合,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這種融合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所學專業的應用場景與發展趨勢,進而對未來的職業規劃與發展產生更清晰的認識。借助創客校園的互動空間建設,能夠為學生傾心打造一個有愛、有趣、有情懷的創客教育空間。這種層次的教育互動空間建設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創意和想法的平臺,還能鼓勵學生與他人分享、合作,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例如: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制定的“三段三融合”創客教育專業體系將創客教育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得創客教育滲透至職業教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增強了學生與學習資源的關聯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滿意度。為了提高二者在空間層面的提升效率,那么就必然要增強大學校園教育互動空間的具體場景設計,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
二、大學校園教育互動空間的設計原則及
具體場景設計
(一)設計原則
大學校園教育互動空間的設計應遵循以人為本、功能合理、開放式設計的原則。
第一,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意味著要關注學生的需求和行為習慣。在照明方面,應確保教室、圖書館等學習空間有足夠明亮的光線,同時避免刺眼的強光。噪聲是另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可通過采用隔音材料和合理的空間布局來減少噪聲對學生的干擾。空氣質量也至關重要,應提供良好的通風系統和空氣凈化設備,保證新鮮、清潔的空氣供應。座位舒適度也需要考慮,提供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的座椅,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舒適感。
第二,功能合理。大學校園中合理的功能分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集中精力。例如,在教室中可以合理設立小組討論區域、投影儀區域和黑板區域,使得教學活動和學生互動更加靈活和便捷。實訓室可以劃分不同的實驗臺,每個實驗臺配備所需的儀器設備,方便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圖書館可以設置專門的閱讀區、電腦區和討論區,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休息區可以提供舒適的座椅和放松的環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恢復精力。
第三,開放式設計。開放式設計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高空間使用的靈活性,學生可以自由組合座位,以適應不同的學習和合作方式。此外,開放式設計也鼓勵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合作,例如在教室中設置一個開放的討論區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問題解答。在圖書館中,可以設計開放的小組學習區,方便學生進行小組研究與討論。開放式設計還可以提供多種學習方式,例如設立沙發休息區或閱讀角落,使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二)具體場景設計
大學校園教育互動空間的場景非常多樣,包括教室、實訓室、圖書館、休息區等。
第一,教室。教室的設計需要注重提供舒適的座位和良好的照明,同時考慮音響系統和多媒體設備的設置,以支持教師展示教學內容,實現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教室中可以設置大小合適的黑板或白板,方便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同時可以設置小組討論區域,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第二,實訓室。在實訓室的設計中,應優先考慮安全性和功能性。合理劃分實驗臺,確保儀器設備的配置能滿足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需求。同時,要細致考慮實訓室的通風系統和防護措施,以確保學生在實驗環境中的安全。為了提高實驗效果和學生體驗,實訓室還需要考慮設置合適的出口和標識牌。
第三,圖書館。圖書館設計應注重學生的閱讀需求,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此,可以設立安靜的閱讀區和個人學習臺,創造一個靜謐和可專注的學習空間。提供網絡和計算機設備,便于學生查閱資料和獲取信息。同時,增設小組討論區和討論室,促進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合作。
第四,休息區。休息區的設計應確保舒適度。提供舒適的座椅、咖啡機和點心架,使學生在休息時間可以得到放松和享受。融入綠植和藝術元素,打造宜人的氛圍,有助于放松心情和緩解壓力。
除了以上具體場所的設計外,大學校園教育互動空間還需注重設計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要能滿足定期舉辦與學科相關的講座和研討會的需求,確保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和行業人士到校與學生分享知識和經驗。
三、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及其校園教育
互動空間概況
(一)學校簡介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致力于探索創客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旨在提升創客校園的普惠性、趣味性和引領性,打造有愛、有趣、有情懷的創客校園。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有效構建并全面實施了面向職業教育的“54333”創客教育體系,并結合建設航空航天示范校的目標,將航天知識融入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促進航天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帶動更多青年學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除此之外,學校制定了“三段三融合”的創客教育專業體系,這項創新舉措把創客教育課程融入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校還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并組建了“雙創教育試點班”,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德技兼備的創新型精英人才,為科技特長學生提供了一個獲得出彩人生的機會。學校注重在創客教育中融入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開發了多項品牌創客活動,如創客嘉年華、創意激蕩夜和創客集市等。學校還舉辦了創新創意創業大賽、創客技能大賽等校內創客比賽,在項目講解完畢以后,各類校內競賽也將進入常態化,給每一位創客都提供一個可展示的平臺,讓學生能夠觀察生活、發現創意,為創客校園的建設注入新活力。
(二)校園教育互動空間的類型與功能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擁有豐富多樣的校園教育互動空間,這些空間的類型與功能多種多樣,并以不同的方式滿足著師生的需求。
第一,創客實訓室和工作室,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這些實訓室和工作室配備了專業的設備和工具,學生可以在此進行各類創客項目的設計、制作和測試,同時得到導師的指導和支持。這些實訓室和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思廣益、鍛煉實踐能力的場所,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第二,眾創空間,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臺。眾創空間中設有開放式辦公區域、會議室等,學生可以在這里自由地組織討論,分享創意和項目進展。這樣的空間能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
第三,創客嘉年華、創客集市等品牌活動空間,為師生提供展示、推廣和交流的平臺。這些活動空間通常設有展示區域、互動體驗區等,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創意作品,與他人分享經驗和心得。
第四,多功能廣場和室內活動場所,用于舉辦各類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等活動。這些空間可以容納大量的觀眾和參與者,創造一個歡樂而充滿活力的校園氛圍。在這里舉辦的各類活動,為師生提供展示才藝的機會,增進他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四、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教育互動空間的
提升路徑
(一)滿足多方面需求,促進知識傳授與實踐實訓的結合
在滿足學生知識學習、實踐實訓等多方面需求的基礎上,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應積極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的校園教育互動空間。這些空間的建設不僅要注重知識傳授,更要充分考慮實踐實訓的需求,物盡其用,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和設備。一方面,學院應確保在創客實訓室這個空間里,學生可以利用各類創客工具、設備和材料進行自主設計和制作,實現想法的落地和產品的開發。創客實訓室可提供豐富的資源,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從而深入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并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學院應在眾創空間中為學生提供開展項目合作和創新實踐的平臺。眾創空間可提供小組工作區、會議室和制作區等場所,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在這個空間里,學生可以共同參與各類創新項目,通過集思廣益和協同工作解決問題、實現創意、進行創新,并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的實施和成果的展示。實踐實訓場所的建設有助于彌補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之間的鴻溝,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實際操作,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學生在創客實訓室和眾創空間中的實踐活動中,將直接面對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學生將通過實際操作鍛煉自己,提高操作技能,培養職業素養,為未來就業做好準備。
(二)提供展示交流平臺,豐富參與方式
為了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成果,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需積極建設多功能活動場所和舉辦各類活動。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可建設多功能活動場所,如多功能報告廳、展覽館和劇場等。這些場所提供多種設施設備,能夠滿足不同類型的活動需求。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場所舉辦各類講座、學術交流會和座談會等,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學習經驗分享給其他學生和教師。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展覽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創意,以及學院的成就和榮譽。劇場則為學院的音樂、舞蹈和戲劇等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還應舉辦各類活動,包括學生藝術節、科技創新大賽和職業技能競賽等。學生藝術節是涵蓋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性活動,在這里,學生能通過舞蹈展現自己的才藝,并激發與其他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意識,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自己、展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不斷追求卓越和創新。
(三)營造科學實證氛圍,培養科學意識和動手能力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動手能力,積極營造科學實證的氛圍。在教育互動空間中引入科學元素,如裝置藝術、實驗展示和科學模型等,利用展示物品直觀地呈現科學原理和現象,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可以在這個學習環境中進行自主探索,通過觀察和實踐,深入理解科學知識和實證原理,將現有的課堂知識轉換為實際的操作。可以設立相應的時間競賽項目,設立專門的研究團隊或實驗室,供學生進行小型科研項目或技術創新實踐,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提高動手能力和科學實證能力。學生可以與專業教師合作,選取感興趣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同時通過實踐項目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科技競賽可以提供一個競爭和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分享和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創新。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科技競賽鍛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通過與他人比拼,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五、結語
大學校園教育互動空間的優化能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和成長的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參與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空間還能為學生提供獨特的成長體驗和發展機會,展現大學特有的個性與魅力。
參考文獻:
[1]花軍,梁孝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探討[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22(1):59-62.
[2]陳思蒙,葛殿聰.“場效應”視域下校園網的育人功能提升路徑探析[J].大學,2021(38):58-60.
[3]易全勇,劉許,姚歆玥,等.眾創空間對大學生創客團隊創新績效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重慶高教研究,2021(3):24-35.
[4]王欣宇,馮承湘.校園數字化學習空間的規劃[J].教學與管理,2017(16):18-19.
[5]秦雅楠.基于互動機制的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邊緣空間優化策略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8.
[6]金珊,陳宇,徐帶領.校園文化空間建構研究:以韋爾斯利文理學院為例[J].住區,2023(2):108-116.
[7]張景璇.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大學校園規劃設計策略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22.
作者簡介:
于靖歡,碩士,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