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靜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太行山的名字早就載于史冊,它并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條蜿蜒近千里的山脈。太行山脈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劇烈的地質變遷給予它無比豐富的地貌特征。就讓我們跟隨科研人員的腳步,領略太行山的奇峰峻嶺。

?河北省石家莊市駝梁山的云頂草原 (供圖/張聚全 )

?河南省焦作市云臺山紅石峽峽谷? (供圖/張聚全 )
少年啊,你領略過多少中國的壯美山河?你認識我、走近過我嗎?
我北起北京西山,南至黃河北岸,自東北向西南,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個省市,是一道連綿不斷的大型山脈。群山是我的孩子,五臺山、云臺山、王屋山……它們中有不少聞名遐邇,成了風景名勝。我高大而寬廣,如一堵巨大的屏障,聳立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7省市,地勢平坦,河湖眾多,現今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占全國的1/5)面前。是的,我就是被譽為“天下之脊”的太行山脈!
我擁有許多引人注目的地貌景觀。我的山勢總是陡峭峻拔,山體兩側常為陡崖絕壁,向上望去,壁立千仞,雄險壯闊。我的許多峰頂都是平坦寬闊的平臺,這里綠草如茵,形成了云頂草原的奇觀。我還有眾多深切峽谷(流水向下侵蝕巖石形成的峽谷),它們幽深秀麗、引人入勝。
我能有今天這般氣勢磅礴的模樣,得益于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從太古宙(距今40億~25億年前的地質歷史時期)開始,多次構造作用鑄就了我最初的軀體——變質結晶基底(由巨厚的強烈褶皺的變質巖系組成的下構造層,變質巖指原先已存在的巖石在壓強、溫度等影響下成分或結構發生變化形成的巖石)。
18億年前,我所在的地區被一片汪洋覆蓋,反復的海進海退使這里沉積了厚度驚人的沉積巖層(成層堆積的松散沉積物固結而成的巖石)。到了新生代(地球歷史最近6500萬年的地質時代),一條先前已經形成的南北向大斷裂活動加劇,狠狠割裂了我所在的大地,斷裂東側不斷沉降,成了今天的華北平原,西側則不斷抬升,最終變為高聳的我。
我因斷裂而生,所以滿是垂直崖壁和陡峭峽谷,又因沒有大規模的擠壓造山運動(強烈的水平擠壓作用使巖層變形而形成褶皺和斷層等構造山系),因此我的身軀多由平緩的層狀巖石組成,峰頂也平坦。
我的地質環境復雜,因地質構造、巖石、植被、氣候等的差異,各處地貌不盡相同。在我的中、南段,廣泛分布著一種獨特的“嶂(zhàng)石巖地貌”(河北省贊皇縣境內的嶂石巖是該種地貌的代表,以此得名),它是我最特別的孩子之一,科研人員將它與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并稱為中國三大砂巖地貌。
嶂石巖地貌的山體呈紅色的階梯狀陡崖,高達百米,橫向可綿延數千米,如同一堵堵長長的巨大紅色高墻。階梯之上為緩坡或平臺,上面滿是郁郁蔥蔥的樹木,人們形象地將它描述為“丹崖長墻,橫貫天際;萬丈紅綾,綠棧鑲嵌”。山體還常發育出呈半圓弧形的嶂谷(谷坡陡直、深度遠遠超過其寬度的峽谷),形似希臘字母“Ω”(音歐米伽),回音效果極佳,可成“回音壁”景觀。


?“Ω”形嶂谷及其弧度示意圖 (供圖/張聚全 )
嶂石巖地貌的主體由石英砂巖(主要由粒徑為0.1~2毫米的石英碎屑和硅質巖屑組成的沉積巖)組成——石英砂巖一般呈淺灰白色,但這里的石英砂巖富含鐵氧化物,因此呈現出緋紅色。這些巖層平緩,巖石質地堅硬,在垂直方向發育大量節理(在地質作用下,巖石受力發生破碎后形成的一系列破裂面,且破裂面兩側的巖塊沒有發生明顯位移)。流水沿節理侵蝕巖石,使其破碎,山體因此形成許多垂直的溝縫,然后被切割成大大小小的塊體。
另一方面,石英砂巖巖層中夾有多層泥巖(由黏土礦物組成的沉積巖),這些巖層松軟,容易被流水侵蝕,使上方巖層懸空。久而久之,上方巖層受重力作用沿垂直節理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這些陡崖不斷后退,出現階梯狀。而崖底堆積的大量泥土又形成緩坡或平臺,茂密的樹木于其上不斷生長,成為崖間“綠棧”。在力學上,弧狀體是一種穩定的狀態,因此重力崩塌往往會形成半圓弧狀崖壁,在流水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進一步發展為“Ω”形嶂谷。


?巖石發育大量密集的垂直節理及其節理走向示意圖? (供圖/張聚全)

?流水沿巖石節理侵蝕形成垂直溝縫(供圖/張聚全)
就這樣,經過幾千萬年的風霜雨雪和地質運動,嶂石巖地貌形成了,并且在今天,它還在不斷后退。

?嶂石巖地貌形成示意圖(繪圖/駱玫)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磴(dèng)道盤且峻,巉(chán)巖凌穹蒼。”少年,你認識我了嗎?我不僅有奇絕的山,還孕育了眾多河流,是華北平原上的“三江源”。愚公移山的傳說在這里,八路軍的故事也在這里,現在,更是有一群勤勞、智慧的人不畏艱難,于陡峭的山壁之上修建了掛壁“天路”。歡迎走近我、欣賞我、探索我!我定將讓你體會屬于太行山脈的雄險與壯闊!

?巖石差異性風化導致上方巖石崩塌 巖石差異性風化(左)山谷間的巨大落石(右)(供圖/張聚全)

?河南省輝縣郭亮村旁的掛壁公路,于峭壁上開鑿的奇絕公路,有“太行隧道之父”的美稱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