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1年6月26日,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憑借其科學才能與制表造詣正式獲得陀飛輪的發明專利。早時,寶璣先生發現地球引力有礙于鐘表機芯的規律運行,因為當時人們主要以垂直方向佩戴時計,重力會引起鐘表的運行誤差。為解決地心引力問題,寶璣創始人設想將整個擒縱裝置擺放于每分鐘旋轉一整圈的活動框架內。
如此,所有誤差有規律地重復出現,從而互相抵消。此外,擺輪軸在其寶石軸承中的接觸點不斷變化,有助于帶來更好的潤滑效果。寶璣先生正是根據這一原理,最終發明出舉世聞名的陀飛輪。逾220年后,這一復雜機械裝置依然是最令人著迷的制表發明之一。如今,寶璣特別將其再次搭載于Marine航海系列作品以示致敬。

直徑42.5毫米的表殼內搭載581型自動上鏈機芯。這款超薄機芯其厚度僅為3毫米,共由330個部件組成。機芯的超薄尺寸得益于環形自動陀的巧妙設計。擺輪振頻為4赫茲,動力儲備長達80小時。寶璣在這款機芯上運用前沿創新技術,配備鈦金屬陀飛輪框架和硅質擺輪游絲。硅材料具有耐腐蝕、耐磨損和不易受磁場影響等多種特性。透過藍寶石玻璃底蓋,全新寶璣腕表機芯的精致潤飾一覽無余。發條盒飾有羅盤玫瑰圖案。直羅紋等Marine航海系列的標志性設計元素在機芯上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