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劉小江 梁桂枝 王琳娜 劉曉 韋美翠 韋文朗 彭紅華

[摘要]隨著美容行業的轉型升級,高校醫療美容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美容市場發展的需求。現代美容與古法養生的深度結合,急需具有民族醫藥養生美容知識的技能型人才。民族醫藥是少數民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許多養生美容保健技法仍沿用至今。廣西是壯瑤族的聚居地,壯瑤醫藥是廣西獨具特色的民族醫藥。根據美容行業需求具有民族醫藥技能美容人才的現狀,探討將民族醫藥融入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民族醫藥;壯瑤醫藥;醫療美容;人才培養;模式探究;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23)11-0158-02
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Medical Beauty Culti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alent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Way
ZHANG Jingjing1,LIU Xiaojiang1,LIANG Guizhi2,WANG Linna2,LIU Xiao3,WEI Meicui1,
WEI Wenlang1,PENG Honghua1
(1.Department of Cosmetology,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 2.Department of Cosme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 3.Depart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Guangxi Technology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Nanning 530007,Guangxi,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changes of cosmetic industry, the oldest training model of medical aesthetics in universities cannot suitable for the need of market development. A deep combination of modern beauty and ancient health techniques,we need skilled people in ethnic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beauty area urgently, Many health and beauty techniques are still used in today. Guangxi is inhabited by Zhuang Yao people, Zhuang Yao Medicine is a unique ethnic medicine in Guangxi, According to the demanding of students with ethnic medicine skills in the Cosmetic industry. Explore the feasible ways to integrate ethnic medicine into the cultivation talents.
Key words: ethnic medicine; Zhuang Yao medicine; medical beauty; cultivation talents; pattern exploration; teach reforming
民族醫藥是我國各少數民族傳統醫藥的總稱[1]。民族醫藥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醫療保健理論知識和藥用資源特色。壯瑤醫藥是廣西獨具特色的民族醫藥。以廣西中醫藥大學為例,改革傳統的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壯瑤民族傳統的醫學理論、治療方法和保健習俗融入人才教育中,構建具有民族醫藥特色醫美人才培養新模式。
1? 醫美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美容行業的快速轉型升級,天然安全又獨具地域特色的民族醫藥養生美容保健方法深受求美人群喜愛。美容與健康養生等朝陽產業的深度融合,使美容行業急需擁有民族醫藥養生保健理論知識,熟練應用民族醫藥特色技法的美容人才。然而,目前的人才培養仍是沿用舊的培養模式,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進程安排及畢業要求等方面,缺乏民族醫藥的特色,專業教育落后于美容產業的發展。人才培養質量與美容市場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偏差,畢業生崗位勝任力不強,需要花費長時間進行崗前培訓,造成教學資源和成本的浪費。探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醫療美容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提高人才的跨學科性和崗位勝任力,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 構建地域特色的醫療美容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立足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特色,促進民族醫學與現代美容醫學的結合發展。在人才培養中融入壯瑤醫藥思維,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進行多途徑、多角度的教育滲透,提升學生在壯瑤醫藥思維指導下的實踐能力,創新醫美人才培養新模式,提高培養質量,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
2.1 優化培養目標,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充分應用現代學徒制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2],通過學校與附屬醫院密切合作,采用“師帶徒”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注重“早臨床、早實踐、重技能”的培養理念,側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3]。在學制第三年安排學生在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和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附屬醫院美容門診頂崗實習,跟醫院教授同步學習技能,師徒制形式培養學生具有一定民族醫藥保健美容養生知識,熟練應用民族醫藥特色技術的美容人才。
2.2 優化構建課程體系,開展特色課程: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優化由教研室和附屬醫院協商完成,將民族醫藥貫穿于基礎課程、臨床課程、專業課程中,凸顯美容與醫學、美學、中醫學及民族醫學等各科聯系的緊密性。將課程體系設置為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三個部分。以理論知識為基礎、技能實踐為重點,整合專業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分配理論和實踐課時的比例,實踐課時占總課時的50%。見圖1。
將《壯瑤族養生藥膳本草》《壯醫藥線點灸》《壯醫藥學概論》《瑤醫藥學概論》《壯醫方劑學》《瑤醫治道》等民族醫藥特色課程納入必修課或選修課中,實現壯瑤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與美容專業教育的融合。
增加壯瑤醫藥實踐課的比重,把野外壯瑤藥辨識、藥房辨識壯瑤藥飲片、壯瑤族養生飲品制作等實踐教學環節列入教學進程。充分利用廣西中醫藥大學仙葫校區藥師山的優勢,安排美容學生在校內辨識草藥的實踐課時。此外,實驗課增加體現民族醫藥習俗的靖西端午藥市或恭城藥市的調查實踐,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壯瑤藥文化。帶領學生去金秀縣“廣西壯瑤醫藥與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學生采摘藥浴瑤藥,親身體驗“瑤族龐桶藥浴”的康養技能,提高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實踐動手能力。民族醫藥課程與美容類課程相輔相成,增加文化熏陶,使學生的民族醫藥養生美容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2.3 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課堂教育的重點是思維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利用壯瑤醫藥學院開設的網絡在線課程如《壯醫藥線點灸》《壯醫藥學概論》《瑤醫藥學概論》及《瑤族針挑療法》等,開展線上線下靈活教學。線上利用“超星爾雅”“智慧樹”網絡課程資源,線下采用PBL教學[4]、TBL[5]等教學模式,“順瓜尋藤”的教學方法[6],建立教與學的互動模式,對傳統的課程教授模式進行改革。例如在《壯瑤醫藥學概論》理論課堂中,安排參觀壯瑤族醫藥展廳,了解壯瑤族醫藥文化;或安排“法象”思維辨識壯瑤藥,趣味教學傳授“壯瑤藥歌訣”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4 教材建設:教材建設應依據人才培養定位來建設[7]。充分利用壯瑤族長壽養生的經驗,將美容與大健康服務相結合,讓壯瑤族特色美容養生知識走進教科書。組織壯瑤醫藥專家及美容專業教師共同編寫《壯瑤醫藥美容養生技術》教材,實驗課教材增加壯瑤醫藥美容特色技法操作細則。教材編寫應圖文并茂、內容簡明,體現傳統民族特色,促進學科間相互交叉融合。此外,開展壯瑤醫藥養生美容科普教材的編寫,豐富教材資源。通過通俗易懂的知識融進學生的思想教育中,起到教材育人的作用。
2.5 師資隊伍建設:堅持“引聘名師、校院企合作、專兼結合”的方針政策[8]。注重培養骨干教師教學技能,逐步引導對壯醫藥有所研究的教師成為教學人才。聘請全國著名壯瑤醫藥專家、民族植物學專家作為學業導師或客座教授,聘請國際壯醫附屬醫院醫護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鼓勵教師通過坐診、跟師等形式不斷積累壯瑤醫藥臨床經驗,從實踐環節鍛煉教師技能水平。聘請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民間醫師作為實踐技能培訓的指導專家。開展名醫與名師相結合,通過師承教育、進修學習等形式提高教師壯瑤醫藥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2.6 建立校外民族醫藥實踐教學基地:民族醫藥實踐教學是將民族醫藥的驗方和治法應用到實踐教學中,黃褐斑、雀斑、濕疹、過敏性皮炎等損容性疾病應用民族醫藥治療方法指導學生。理論與實踐并重[9]。廣西中醫藥大學于2018年在金秀瑤族自治縣瑤醫醫院建成“瑤醫醫養結合示范基地”,該基地成為培養應用技能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美容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總之,將民族醫藥融入醫美人才培養是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探索。將廣西壯瑤民族醫藥融入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師資培訓,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充分體現特色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融合。通過教學改革探索實踐,滿足醫療美容技術人才培養需求,改善醫美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艾洪蓮,李正輝.以大學生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藥用植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22,8(29):141-144.
[2]何萍,朱玉,李正標,等.高職醫學美容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2):7-9.
[3]張志賢,孫麗.現代“師徒制”教學模式下康復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分析[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2,34(3):373-375.
[4]徐藝丹,韓銀淑.PBL教學模式在皮膚美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7):141-143.
[5]謝超,李德華,宋應亮.TBL教學法在口腔種植學教學中的初步應用及學生認知度調查[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6):135-137.
[6]韓文強,馮居秦.醫學美容專業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以《美容心理學》教學改革為例[J].中國美容醫學,2022,31(9):160-163.
[7]李彤,馬建澤,馮秋瑜,等.關于瑤醫藥教材建設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2):4-6.
[8]馬婷婷,王華,蘇積英.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加強中職中醫美容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J].廣西教育,2016,2(34):48-49.
[9]潘新,黃蓉,雷新響,等.民族醫藥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6):9-10.
[收稿日期]2022-10-14
本文引用格式:張晶晶,劉小江,梁桂枝,等.民族醫藥融入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究[J].中國美容醫學,2023,32(1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