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莞儀(貴州大學)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提出了“藏糧于地”和“綠色興農”等戰略,旨在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推進,中國的耕地資源受到了較劇烈的沖擊。根據2019年發布的《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在全國耕地中有三分之二的耕地屬于中低產田。為應對日益嚴峻的土壤質量問題,盡管政府層面的引導和支持必不可少,但農戶主體對保護耕地質量的主觀能動性也十分關鍵,因為農戶是最直接的耕地使用者,也是耕地質量保護最重要的主體和最大受益者(劉帥等,2019)。因此,將目光聚焦于農戶本身去探討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的決策,對促進耕地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高質量農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目前,已有成果證實,農地產權穩定性與農戶行為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錢龍等,2021),農地確權頒證能夠使農地產權具有更清晰的權力邊界、更完整的地權權能及更有利的權益保障(Holden等,2011),因而被用來作為激勵農戶投資和保護耕地的重要手段(錢龍等,2019)。
隨著中國整體推進新一輪農地確權的改革,國內相關研究逐漸在此領域展開。梳理相關文獻發現,目前農地確權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戶行為決策方面。其中,農地確權對土地流轉的影響備受關注。一種主流的觀點認為,農地確權有能力使土地流轉交易過程中的交易成本降低,從而促進土地流轉,進而推動土地的規模化(王潔等,2022),而包國憲等(2021)認為農地確權會引起土地稟賦效應,不利于農戶土地流轉。另外,農地確權對農戶信貸抵押的影響在各學者間也有著廣泛的爭論(公茂剛、張梅嬌,2021)。相較之下,目前學術界僅有少部分學者開始關注農地確權與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之間的關系。劉淑云等(2021)認為農地確權的確加強了農地產權的安全性,農戶基于更加持續的利益收獲,會增加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而錢龍和朱紅根(2019)則研究發現確權對農戶的化肥農藥投入行為沒有顯著影響。整體來看,這項研究還并未引起足夠的關注,而且目前各學者的研究成果依然存在兩大分歧。
為考察農地確權對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的影響,貴州大學經濟學院與農村土地制度創新研究中心及云南大學經濟學院相關專業的老師、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共同組建有關課題組于2021年11月去到云南省16個地級市或自治州開展入戶調查。為減少抽樣偏差,課題組采用分層隨機抽查的方式,按照市(州)—縣(市、區)—鄉(鎮)—村的行政垂直關系依次分層。在每個地級市或自治州隨機抽取1個縣(市、區),每個縣(市、區)隨機抽取2個鄉或鎮,每個鄉鎮隨機抽取1~2個村,每個被調研的村莊隨機發放農戶問卷10~15份。本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650份,對出現明顯錯誤、相關內容重復及與本文研究主題不符的問卷進行作廢處理,最終獲得有效問卷涉及50個村共計537份,問卷有效率達到82.62%。
本文借鑒錢龍等(2020)的研究,建立二元Probit基本計量模型來進行估計,具體模型如下:
式(1)中,y1表示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cer表示新一輪確權頒證,xi表示個人層面、家庭層面、經營層面、地塊層面和村莊層面五個維度的控制變量。α0為常數項、α1為農地確權頒證變量的影響系數,βi表示各控制變量相應的影響系數,而則為隨機擾動項。
1.耕地質量保護。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基于現有的文獻(錢龍等,2021)及數據的可得性,選取農戶是否施加有機肥這一指標表征。
2.農地確權。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借鑒錢龍等(2021)的研究,通過問卷中的“2013年來您家是否獲頒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來識別農地確權頒證。
3.控制變量。借鑒錢龍等(2021)的研究,引入個人層面、家庭層面、經營層面、地塊層面和村莊層面等維度的控制變量。個人層面包含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黨員身份及村干部經歷;家庭層面包含家庭人口數、家庭兼業程度、年家庭總收入、家庭平均年齡及家庭借款狀況;經營層面包含經營規模和細碎化程度;地塊層面包含地塊流轉情況和地塊征占情況;村莊層面包含村莊區位。
本文基于游士兵和嚴研(2017)采用逐步回歸的方式解決變量之間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模型(1)表示先將農地確權一個變量納入方程進行回歸,模型(2)~(6)表示逐步控制個人層面、家庭層面、經營層面、地塊層面和村莊層面的變量。表1結果顯示,農地確權在5%的顯著水平正向促進農戶施有機肥的行為,相對沒有獲得新一輪確權證的農戶,已經獲得確權證書的農戶施有機肥的概率上升了15.28%,說明新一輪農地確權對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具有促進作用。由此初步證明農地產權的確定對農戶行為決策具有激勵效應,即實施農地確權頒證,農戶對于擁有耕地會在法律和感知層面上更加有安全感,以致于農戶將會更加保護和珍惜他們的耕地,進一步增加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推動耕地的可持續發展。本文換用Logit模型展開穩健性檢驗,如模型(7)所示,農地確權依然在5%的顯著水平上對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產生正向作用,雖系數絕對值相對于上述回歸結果略有變化,但總體來看增長幅度不大,結果穩健。
本文基于2021年云南省50個村537戶微觀樣本,實證分析了農地確權對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的影響。主要結論為農地確權對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存在顯著正向影響,即農地確權對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相對沒有獲得農地確權證書的農戶,已經獲得確權證書的農戶施有機肥的概率上升了15.28%。
基于所得的分析發現,本文得到以下啟示:農村土地產權的確認可以看作是保障土地權利和產權穩定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農村土地產權的確認,不僅意味著產權關系的界定和產權主體的權責更加明確,而且保證了農戶產權的專使權和收入權的專享,極大地提高了農戶對土地產權安全的認識,從而成為提高耕地質量的內在動力和重要前提。因此,要繼續推進農村土地產權認定,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實際表達,確保農村土地產權結構朝保護農戶投資收益的方向發展,加強農地產權的穩定性和排他性以確保耕地質量保護的順利實施,深入研究農民作為農地產權主體的實際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