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
“梔子花,梔子花喲,梔子花要哦?”軟糯的聲音從街角揚起,陽光正好,我趴在窗口兩眼望著窗外,光線打在老街的石板上,是一溜長方形的形狀。外婆手拈花朵,從光影中走到房門口,人未進門,聲音卻已響起:來來,戴朵水梔花香香。外婆腳步輕快,說到那個“香”字,人已微笑著來到我跟前。我把手伸過去,怯怯地接住花朵,梔子花的香味就牢牢地鎖在我的手心,再傳到我的心頭,那香味一直是我的心頭好。以至于多年后,只要到了梔子花飄香的季節,我的書桌上,總會放著幾支梔子花。純白的,大朵大朵的花,配以翠綠的葉子,像個素雅的女子。在我看來,綠葉配其他色澤的花,會俗了點兒,唯有這素心的白配綠,青蔥得很,聞起來也讓人放松。一陣一陣,和著桌上的書味和茶味,分逸出難以言說的安寧。
外婆喜歡花,一年四季,家里總有各色的花香味。房后的小天井里,外婆一個人倒飭出一片花的天地,春天的花,夏天的花,秋天的花,冬天的花,月季花,梔子花,玉蘭花,茉莉花,木槿花,姜花,海棠花,梅花……她的臉在花叢中時隱時現,花事繁盛期,外婆的白瓷碗里盛滿清水,那些花便一朵一朵地開在碗中,也開在發間、衣襟上。人走過,裹挾著絲絲縷縷的香味,即便很遠,那氣息一直都在。喜歡這些花的味道,我的胸前常被外婆吊一朵花,有大有小。夏初的午后,小鎮的街角彌漫著濃郁的植物氣息,它們吐納著旺盛的綠意。清雅粉白的小飛蓬,仰著雛菊一樣的臉,雪白的花瓣細碎重疊,中間點綴著黃色花蕊,屋前屋后綿延著,熱熱鬧鬧。外婆在空地上拉一根繩子,把剛洗好的衣裳一件一件地晾曬起來,屋角的繡球花浮蕩在衣裳下面,藍紫色的花朵,葉片云朵一樣層層翻卷著。我緊跟在外婆身后,順手摘幾片葉子,扔紙飛機一樣,葉片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
外婆是個勤勞且愛干凈的人,木質老房被她收拾得纖塵不染,房間角落里雖幽暗卻潔凈,有時會插上一朵從籬笆上剪來的花。十八歲嫁給外公,一頂轎子抬進門時,街巷里站滿看熱鬧的人,外婆穿傳統大紅裙裝,一雙小腳邁出轎門,一臉羞色。外公是一個手藝人,他的行當是打鐵匠,爐火紅紅,鐵錘掄下去火花四處飛濺。鐮刀、斧子、鋤頭在爐火中淬成。外公寡言,里里外外全靠外婆一人打理,打鐵的材料用完了,會對外婆說,沒材料了,買材料的錢不夠了,找人去借點。外婆一聲不響,踮著小腳去街上轉一圈后,就會把借到的錢交給外公買材料。外婆操持著一家人的生活,舅舅小姨加上母親,外婆便是這個家的靈魂。
外婆的臉上總是掛著溫和的笑意,我從沒見她大聲地罵過人。我想,是不是喜歡花的女子,都是花那樣的溫柔。外婆的人緣特別好,隔壁的姑姑、嬸嬸們喜歡聚集在她的小天井里,或繡花,或編織草帽。她們圍坐在一起目光溫和,無聲的笑容特別明媚。有時會有笑聲驟然響起,也不知她們在笑什么。但她們的笑聲那么自然那么輕松,仿佛屋后的河流和空中吹過的微風。外婆當然會編草帽,長長的燈心草帶著日光的馨香,她的手指靈巧地跳動著,一圈一圈貼合著手型,先是帽子的頭頂部分,接下來慢慢地延伸到帽沿。一頂帽子在外婆的手里,幾天時間就可以完成。我坐在她們中間,似乎坐在一座花園里。這樣的日子很長又似乎很短,眨巴一下眼睛,就過去了。
七月,一場盛大的摘花儀式開始了。《禮記》中說:“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此時木槿開出繁盛的花,在小鎮,木槿又稱槿籬,也叫毛頭籬花,常被當作籬笆用。木槿花的葉子揉碎會有微小的泡沫,那時去商店購買一塊香皂需要票據,鄉下很多女子都用揉碎的木槿葉子和花洗頭,又方便又省錢,洗過的頭發有淡淡的植物清氣。外婆是盤發髻的,但她也像集鎮上的姑姑、嬸嬸們一樣,喜歡用木槿葉子洗頭。天空湛藍如洗,籬笆上大朵大朵的木槿花,顏如舜華。一群女子提著竹籃,揚著手,露出一截瓷白的小臂,踮著腳,伸展著曼妙身子,在木槿樹下采集花朵。外婆長得端莊、白凈,特別適合站在木槿花叢,海昌藍的上衣襯著她的圓臉,在花樹的映襯下,也像一朵盛開的婆婆花。外婆的頭發其實不多,細而綿軟,卻儀式感滿滿的。她在洗頭前,慢慢解開長年盤壓在腦后的發髻,散落下來的頭發垂至雙肩,然后用木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理。一面圓鏡子照見外婆的臉龐,鏡子里外婆的臉反而有些陌生。我習慣了外婆盤著發髻的樣子。外婆不慌不忙,用手掌揉著木槿的葉子和花,蘸點水,慢慢地一點一點涂在發際發尾以及整個頭部,再用木梳把頭發梳開,洗凈,吹干,做法有著舊派女子的模樣,當然外婆一般也會讓我洗,我喜歡花朵洗頭,卻害怕水滴到我的眼里。外婆可不管這些,把洗臉盆擱在木板凳上,一把就抱我過去。坐在過道上,穿堂風一下一下吹干了我們的頭發。外婆端坐在竹椅上,她熟練盤起發髻,那枚碧綠的玉簪斜斜地插在發間。我依在外婆身邊,草木清香味一陣一陣往我身上躥。
很多個夜晚,外婆坐在門口窄長的小街上,月白色斜襟短衫,慈眉善目,腦后扎一個好看的髻,鬢邊有幾縷細發。風吹過,外婆會用手指輕輕地往耳后攏。一些水靈的花就掛在胸口,一低頭就聞到濃郁的芬芳。月亮出來了,很亮,亮得發白。窗欞的木柵在月光中透著幾何的形狀,夜讓一切事物變得虛恍起來,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迷離。外婆手持一把小扇輕搖著,草、樹以及一切茂盛的植物都棲息在夜里面,小街對面草叢里蟲鳴如織,聲音充盈了夜晚這個大口袋。我和外婆坐在月夜里,她會講述一些讓我驚訝的神話故事,在她的講述中所有的事情都充滿了樂趣。就這樣,一大一小,偶爾抬頭看看屋與屋空隙間天空,一重又一重的天青色很分明,有時會聽到高一聲低一聲的蛙鳴。
我與外婆是有緣的,按照習俗,出嫁的女兒生小孩,應在婆家。外婆是個開明的人,所以我是在外婆家出生的。剛出生時體重只有四斤,小貓兒似的,瘦伶伶的,是隔壁那位秦婆婆接生的。二十歲的母親太年輕了,看著剛出生的我,手足無措。外婆卻顯得很熟稔。她的手又大又輕快,把我包裹在一張輕薄的被子里。母親的奶水不足,雖然我用力吸吮,也只能吸個半飽。父親用微薄的工資給我買了煉乳,煉乳性熱,吃多了大便不解,我整夜啼哭。外婆自創了一種粥湯,用鐵鍋小火煮粥,等到鍋里的粥咕嘟咕嘟冒出裊裊香氣,便把上面那層薄薄的綿軟的米湯取來,加一點糖喂我吃。粥是白粥,經過長時間熬制,濃郁綿長,香氣四溢。沒幾個月,就把我喂養得白白胖胖,人見人夸。
母親是小學老師,白天要上課,一大早趕著往學校走。父親在鄉政府上班,平常也不見影兒,我就成了外婆的小拖瓶。她去哪里都帶著我。西橋頭的蘭花姑姑跟外婆說得上話,她開了一間鞋帽店。蘭花姑姑個子瘦小,臉也小,雙目卻顯慈善,臉上總掛著跟外婆一樣的笑容。外婆喜歡帶我去她鞋店里玩耍,她們坐在柜臺邊聊天,時不時竊竊私語。木質柜臺很高,表面有桐油漆上去的光滑。我和蘭花姑姑的孫女燕子在鞋柜間穿梭,你追我,我躲你,玩得興起,拿起柜臺上的鞋子當飛鏢擲。后來,我在一排鞋架前突然站住。我看到了一整柜繡著花朵的鞋子,一雙一雙擺放在一起,黑色的鞋面上繡著心醉神迷的紅色花朵,中間用彩色絲線作花蕊。我從沒見過這么好看的鞋子,握在手里就舍不得放下。看著外婆腳上那雙舊舊的沒有色彩的布鞋,心想外婆能有這樣一雙有著花朵的鞋子該多好啊,那是我第一次在心里萌生這樣的念頭。
外婆的房子是臨街的二屋木樓,結構簡單,前面是四開扇的木窗加一扇木門,門上有兩個圓形的門環。每次外婆外出時,會拉起門環把木門關上,開門就是青石小街。兩邊的樓房靠得近,站在屋檐下,看得清對面房子里的人。清晨站在窗前,對面魚鱗似的瓦片,觸手可及。這樣的老房應該沒什么私密,特別敞亮,鄰居們各自坐在門口,就可以彼此說話,可以把天聊到天上去。老房子進深不足九米,窗和門全打開時,穿堂風是對流的。風從前門進來,經過掛在樓柵下的那些農具,便直接從后門溜了出去,把農具吹得叮咚作響。
外婆家后門是一條逶迤的河流,河面不寬,河水清凌凌的,船阿公吱呀吱呀地搖著櫓。江南集鎮多河流,支河阡陌交錯。河水不急,緩緩向前流淌。石埠上的女子斜欠著身子,兩手捏著衣領,嘩嘩地在水流中漂洗著衣服。外婆直接從河里提水給我沖澡,一只大木桶里盛滿水。坐在木桶里,外婆的手從上到下撫過,那么輕柔,那么舒緩。有時我調皮,就用腳不停地在木桶里亂踩,飛濺出來的水花會讓外婆生氣,生氣的外婆只是高抬起手輕輕地落下來……冬天的黃昏,小街清冷冷的,風從門的縫隙里吹進來,冷得人直哆嗦。外婆拿出她的暖手銅壺,暗沉的金黃色,里面盛著微紅的炭火,銅壺上方有很多圓孔,小手放上去,暖暖的。冬天的氣味是封閉的,唯有絲絲炭火味在房間里游蕩。
那時小鎮電燈還沒普及,家家戶戶的桌上都擱放著自制的煤油燈,形狀不一,大小不一。外婆家的煤油燈是舅舅用過的藍墨水瓶,瓶身不大,棉紗線一根一根在手指上繞起來,配上一根軟皮燈管,擰成粗粗的線穿過去,注上煤油,一盞自制的煤油燈就做好了。這樣的燈在昏黃的夜里,只發出影影綽綽的光亮,但照不了多遠。上樓下樓,遇到有風,外婆還得用手罩著燈火,免得被風吹滅。夜晚的生活單調寂寞。外婆會在燈下做一些活兒,外婆有五個兒女,兒行千里母擔憂,不是為他們織毛衣就是納鞋底。一豆燈光照著外婆的臉,她的影子被燈光印在老房的門板上,有時候看著看著就睡過去了,等我醒來,天已大亮,外婆已經在灶間忙碌了。
后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外婆,回到父母身邊,不過是從一個村莊來到另一個村莊。村莊的風景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屋舍、瓦墻、田野、河流、樹木、炊煙。唯一少了的是一些花朵,我在這里沒有見到大片的木槿花和梔子花,當然偶爾也會看到一兩株,沒有花朵的村莊讓我感到有點陌生。黃昏時,瓦房的炊煙升起來,被風一吹,散落在屋頂的四周,散發著莫名其妙的孤獨感。我六歲上學,就在老家的村校,然后是初中、高中,一天又一天,走在塵土四起的泥路上,夕陽的余光照著一個背著書包的鄉村女孩。我的周圍有了新的朋友,都是花朵一樣的年齡,寒暑假時依然會去外婆家,一個人沿著那條村路,穿過鄉野穿過陌生的村屋,直至看到那個熟悉的街角。
一個春天的黃昏,我和外婆盤腿坐在門口的一張竹床上,外婆已蒼老,沒有了頭些年的豐潤,她的眼角皺紋層層堆疊,雙手也變得遲緩了。外公前年去世,舅舅、小姨都已成家,外婆一個人守著她的老房,天井里的老房也被改裝成一個透明的玻璃房。突然想起那個夏日,梔子花白得耀眼,外婆在正午的陽光里向我走來,她是那么的年輕而有活力啊。
一天,在網上看到一款以梔子花為原料的香水,忍不住下單買了一瓶。我小心翼翼地旋開瓶蓋,氣味無聲無息地升起并蔓延過來,我翕動鼻翼,嗅覺穿過初夏悠長的時光,一些蟄伏在大腦深處的記憶迅速被喚醒,哦,是梔子花,那種熟悉的味道令我沉醉,沉醉中又有些許感傷,我又一次聞到了外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