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獨立思考能力,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認知創設學習情境,為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情境探索中積極思考,幫助其掌握數學知識,提升獨立思考能力。文章探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意義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獨立思考能力
作者簡介:梁曉紅(1980—),女,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蘆陽鎮城關小學。
獨立思考能力不僅關乎小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效果,而且對學生的未來成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1]。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認知基礎合理創設課堂情境,并在情境中對學生進行引領和啟迪,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引領學生獨立觀察、切實強化思考意識、有效培養判斷能力、鼓勵學生表達見解等方式,充分發揮每一個數學課堂環節的情境創設價值,使小學生在情境中獲得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意義
(一)引領學生從實際出發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通過情境創設的形式進行課堂引領,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嘗試從實際出發進行數學知識的思考和探索。同時,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情境能夠為學生留出充足的獨立思考空間,使學生將自己從生活中獲得的經驗融入知識學習中,進而在愉快的情境體驗中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2]。
(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
教師在數學教育中應用情境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夠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就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引導效果。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合適的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在情境中認真感受。這樣能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產生數學知識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興趣,從而獲得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效果。
(三)強化學生觀察、思考、判斷力
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通常要經歷觀察、思考、判斷、表達四個基本步驟[3]。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適當的情境,能夠為學生營造適宜探索的學習氛圍,并促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和情境體驗中逐步強化觀察、思考、判斷以及數學表達能力。由此可見,教師通過情境創設,能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落實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工作,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營造有利于學生表達見解的氛圍
通過觀察,筆者發現部分小學生之所以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主要是因為其沒有完全掌握數學知識以及數學課堂缺乏有利于學生表達見解的氛圍。而憑借數學情境創設,教師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積極參與,調動學生表達見解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在教師的鼓勵和他人的認同中積極發表個人見解,勇于呈現自己的獨立思考成果。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導入環節情境創設:引領學生獨立觀察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導入環節進行情境創設。導入環節是數學課堂的開端,也是教師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性的重要步驟[4]。教師在導入環節創設合適的情境,可以引領學生從獨立觀察情境資源開始進行知識學習。數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也需要從獨立觀察開始。基于此,教師在數學課堂導入環節創設合適的情境,能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數學知識形成初步了解,讓其在獨立觀察中初步掌握新的數學知識內容,這能為后續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毫米、分米的認識”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詢問學生:“同學們有沒有看過《西游記》?”學生積極響應,紛紛表示自己看過《西游記》。接著,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的片段。在動畫中,學生看到了孫悟空從東海龍宮取走定海神針以及孫悟空將金箍棒變小的場景。教師據此提出問題:“在大家都很喜歡的《西游記》中,我們能夠看到金箍棒是能夠聽懂孫悟空的話的,而且能夠根據孫悟空的要求變大、變小。請大家觀察自己手中的尺子,并思考孫悟空將金箍棒放在耳朵當中、孫悟空使用金箍棒撓癢癢的時候,金箍棒的長度大約是多少?”這樣一來,學生會主動結合情境獨立思考問題,并認真觀察手中的直尺。學生在結合情境進行思考的過程中,不僅會對1毫米、1厘米、1分米形成基本的了解,加深對課本上不同長度單位的認知,還會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習數學新知的畏難情緒,為后續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環節進行情境創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使學生在情境參與和體驗中積極感受、認真觀察,為其后續的知識學習和獨立思考奠定基礎。
(二)學習環節情境創設:切實強化思考意識
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教師需要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為學生構建適合思考的學習氛圍。也就是說,教師不應一直催促學生進行理論學習,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是應將數學知識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獨立思考,靈活運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情境教學中,學生不僅能有效強化獨立思考意識,還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經驗,并結合情境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順利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一課時,教師可創設合適的情境,以引領學生探索知識,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情境如下:周末早上,小明跟媽媽出門了,他們先去公園晨練,然后去吃了早餐,最后在上午9點回到了家中。基于情境,教師提出問題:“根據大屏幕上的路線圖,我們可以看出小明和媽媽走的路線是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結合大屏幕上給出的已知信息,思考小明和媽媽走過的路線有多遠。”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積極結合情境進行思考,靈活應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情境問題。在對情境內容的探索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能發現長方形主要由四條邊組成,其中相對的兩條邊長度相等,進而能夠解答問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長+寬)×2。可見,在小學數學課堂知識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引領學生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解決情境問題,深入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
(三)練習環節情境創設:有效培養判斷能力
作為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內容,判斷能力的養成和調動無疑是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完成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后,要在課堂練習環節創設情境,并嘗試在情境中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判斷能力,以此為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奠定基礎。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體驗情境,并在情境中認真思考,積極結合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判斷,能對數學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有效提升判斷能力。
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創設如下情境引領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同學們使用過折扇嗎?折扇在我國明代是文人雅士的懷袖雅物(教師一邊說話,一邊拿出一把折扇),如今這種物品在生活中十分常見。而且,它和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也息息相關。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折扇在打開時,兩端的木條會產生相應的夾角。”接著, 教師可請學生將自己手中的折扇打開到任意角度,然后與同桌互換折扇并測量折扇夾角的度數。在情境中,學生會積極學習知識,并主動對手中折扇的角度進行觀察、思考,進而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及時做出判斷,使用手中的量角器測量折扇角度,獲得結果。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環節創設合適的情境,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能力,靈活地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情境問題探究中,進而深入理解相應知識。
(四)復習環節情境創設:鼓勵學生表達見解
知識復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不僅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到了復習環節,學生已經經歷了將近一節課的知識學習,難免會產生疲憊感,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開展復習活動,引領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回顧所學知識,并鼓勵學生在情境中主動發表個人見解。這樣能幫助學生高效復習所學知識,形成知識應用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完“小數乘整數”這部分知識后,教師就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形式引領學生復習知識,讓學生在情境中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課堂最后5分鐘,教師提出問題:“大家平時喜歡逛超市嗎?超市里不僅有十分齊全的生活用品,還有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周末,小王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逛超市了,但在買完東西后,他們遇到了一個問題,當天超市的自動掃碼收款系統癱瘓了,需要使用口算的形式完成費用計算。為了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小王嘗試計算多個同類商品的總價。請大家一起幫助小王,看一看他算得對嗎?”接著,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
薯片7.8×2=15(元)
巧克力面包5.5×5=27.5(元)
方便面2.6×10=36(元)
……
在情境中,學生積極探索,運用獨立觀察、思考、判斷能力梳理問題、解答問題,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情境中小王的計算結果進行評判和分析。有的學生表示小王的計算結果全部正確,能夠有效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有的學生則提出反對意見,表示小王對薯片總價的計算存在問題,會給工作人員添亂。學生都積極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并在辯論的氛圍中有效解決了情境中的問題,不僅指出了小王在計算中的問題,還快速地幫助小王糾正了計算錯誤。教師讓學生以這樣的形式完成數學知識的復習,不僅能讓學生充分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知識,加深對相應計算方法的理解,還能讓學生獲得獨立思考的成就感,進一步實現獨立思考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可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可以在課堂復習環節創設合適的情境,就能為學生構建愉悅的數學知識回顧氛圍,讓學生在踴躍表達自己觀點和見解的同時實現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總結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情境創設的重要意義,可通過獨立觀察引領、思考意識強化、判斷能力培養以及鼓勵表達見解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培養,在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教師要通過情境創設的手段進行課堂教學,積極嘗試在不同的課堂環節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進行學習和思考,最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此基礎上,學生便能憑借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順利完成知識學習目標,實現數學學習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屈志勇.小學數學巧用生活元素構建高效課堂策略芻議[J].學周刊,2022(33):102-104.
[2]朱旭英.小學數學習題課中培養學生深度思維能力的策略研討[J].小學生(下旬刊),2022(10):109-111.
[3]吳麗娜.探究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2(31):82-84.
[4]李小花.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