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情境體驗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新課標背景下,值得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進行更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進而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但具體到實際操作層面,角色扮演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行優化和調整。文章立足于教師的授課經驗,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優化和調整,并塑造出全新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格局。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應用評價
作者簡介:吳冬梅(1983—),女,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保縣燕峒鄉初中。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其中涉及的內容會影響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模式比較傳統,雖說教師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卻不高。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教師必須重點關注的工作,而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應該予以重視并積極推廣和應用。
一、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基本概述
“角色扮演”的概念最早誕生于心理學領域,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和積累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1]。新課標背景下,針對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應用實踐所開展的研究越來越多,要想推動該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就需要先理清該教學模式的誕生和發展歷程。
早在1921年,美國心理學家就在研究中提出了一種可以使患者的情感得以發泄,并由此切入對其進行治療的心理學理論。具體來說,通過讓患者扮演劇中的某一個角色,感悟角色的情感與思想,達到約束自身行為、轉變自身思想的效果,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2]。該方法的應用實踐為患者的心理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美國社會學家則在研究中強調,“角色扮演”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得以順利成立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礎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能夠強化個體的自我認知以及價值感,將會對個體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能夠實現互動交流則主要是因為個體能夠辨別和理解他人所使用的交往符號的意義,并對他人的社會角色給予相應的反應。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角色扮演已經在相關環節的社會實踐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而其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實踐則為學生帶來了全新的知識獲取渠道,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本文所涉及的角色扮演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過營造特定教學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性學習,并讓學生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解決特定情境內的矛盾與沖突[3]。如果教師能夠按照上述思路完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則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并強化初中生對社會矛盾以及對立與沖突問題的認知水平,最終在原有基礎上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效果。
二、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價值分析
(一)順應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強調,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注重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并通過相應的實踐措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情境體驗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情境的引導下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最終實現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目標[4]。從教學過程來看,在角色扮演教學模式下,學生將會在特定的情境中被賦予特定的角色,再從特定角色的視角切入,分析所遇到的問題,進而尋求對應的解決措施,達到強化情感體驗的效果。這也能夠加強教材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從學習方式來看,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屬性,因此,教師只有推動教材理論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有機融合,才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最終提升其學習效率。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角色扮演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擁有了體驗不同角色的機會,并通過預先在情境中設置問題,讓學生實現對相關知識的遷移運用。
(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一直都是新課標背景下的熱點話題之一,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革新教學模式,以加強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角色扮演教學模式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由于初中生缺乏社會經驗,因此,他們很難對社會現象形成系統而全面的認知。所以,教師需要通過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社會角色概念,進而使其在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更好地融入社會[5]。
三、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分析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工作正面臨著一系列的新任務、新挑戰、新使命,因此,需要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教師需要將關注重點放在教學的有效性上,通過教學措施的優化和調整,形成全新的教學格局。具體來說,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實踐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一)前期準備,優化設計
第一,明確教學主題,創設和諧、融洽的教學情境。在日常教學中,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會直接影響到實際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以確保角色扮演活動的實際效果。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為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6]。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準確且細致的分析和整理,進而明確具體的教學重難點內容,并以此作為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切入點,使其在實際教學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需要強調的是,為了避免教學情境的形式和內容空洞,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能夠增強學生對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熱點問題的感性認知,達到豐富其精神世界的效果。
第二,合理選角,組織排練。在實施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時,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需要在角色選擇環節下足功夫,確保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的代入感。具體來說,教師在角色選擇環節既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意愿,又要從角色角度進行評估,給出最合適的選角方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主要是為了給學生搭建全新的學習平臺,通過個性化的引導,使其以全新的方式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鍛煉并強化其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營造教學情境的基礎上,做好排練的組織工作,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情境中,最終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內化和吸收。
第三,準備輔助資源。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需要做好輔助資源的準備工作,以推動角色扮演活動的有序進行并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這里的“輔助資源”主要包括場地布局、時間安排以及道具準備。場地布局方面,教師需要根據角色扮演的主題和角色數量來進行決策。扮演時間方面,教師需要針對各個環節進行預設和分析,從而把握好角色扮演活動的節奏。道具準備方面,教師需要確保道具的使用能夠加深學生對角色的理解,從而提高角色扮演活動的整體效果。道具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全身心地融入情境中,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并正確使用道具。
(二)課堂教學實施,充分體驗教學內容
第一,初步感知教學內容。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角色扮演活動的背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中。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完成相關背景的講解、展示工作。以“師生交往”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營造“教師批評學生”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特殊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在角色扮演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熟悉具體的學習任務。為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需要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從系統宏觀的角度審視情境以及其中蘊含的知識。此外,由于初中生很難在課程開始的第一時間實現注意力的全方位集中,因此,教師也需要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
第二,角色扮演,有序推進。學生的角色扮演過程是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核心環節。在前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學生已對角色扮演活動形成了系統且全面的認識。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開展角色扮演活動:(1)魚缸法。即選擇學生代表參與角色扮演活動,由其他學生觀察和記錄。這是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主流的角色扮演教學模式。(2)多組角色扮演。即教師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分組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分析、講評學生的具體扮演情況,將角色扮演活動與實際課程內容結合起來。(3)角色輪換扮演。即由多名學生扮演同一角色,通過討論交流加深學生的思想認識。此外,還有一種衍生方法叫作“角色互換”,即讓學生輪流扮演情境中處于對立狀態的角色,通過這兩名學生的感受來加深其他學生的思想認識。這種方法有助于參與角色扮演活動的學生準確理解情境中的矛盾與沖突,并引導其他學生感悟情境中的矛盾與沖突,學會從教材中所對應的知識出發,審視情境中的社會現象。
(三)總結回顧,反思提升
完成教學后的總結與回顧,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這既包括教師對角色扮演活動以及課程教學的總結與回顧,也包括學生對實際學習過程的回顧與反思。只有將這一環節的工作落實到位,才能在新課標背景下提高整體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明確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教學過程的回顧與總結,對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的表現以及知識理解方面的不足進行必要的評價和指導,幫助學生找準后續學習的切入點和側重點。此外,教師還需要選擇學生代表對角色扮演教學模式進行評價,了解學生對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看法與接受度,引導其發表自己的意見,推動后續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優化。
結語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該重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并積極推動其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更進一步的教學改革措施來塑造全新的教學格局。在前文中,筆者參照自身的授課經驗,對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優化和調整。
[參考文獻]
[1]薛浩淼.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探索與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3(5):55-57.
[2]毛順.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23(增刊2):197-199.
[3]趙磊.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要領[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16):109.
[4]王紅英.初中道德與法治與美育深度結合的實踐[J].亞太教育,2023(8):181-184.
[5]張曉棟.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23(6):89-91.
[6]湯慶文.初中道德與法治角色扮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新的時代 基礎教育論文集.廊坊: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2022:2532-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