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鐵玉

宮頸糜爛,也稱為宮頸炎性息肉,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是宮頸糜爛表面的炎癥、充血和糜爛。雖然稱為“糜爛”,但它并不是真正的糜爛,而是一種油膜表面的改變。宮頸糜爛通常不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引起不一致癥狀,需要關注和適當處理。
為什么會“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這個診斷在目前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宮頸糜爛樣改變”。宮頸指的是女性子宮下端的圓柱狀組織,它的中間是一個中通的管道,我們稱之為“宮頸管”。大部分的“宮頸糜爛樣改變”都是宮頸管柱狀上皮產生異位。
宮頸上皮是由陰道鱗狀上皮與宮頸管柱狀上皮共同組成,兩種上皮交界處,醫學上稱為“鱗柱交界”。在雌激素作用下,“鱗柱交界”會外移,宮頸鱗狀上皮脫落,脫落面被柱狀上皮所覆蓋,這時候它下方間質內的毛細血管會隱隱透出,于是看起來宮頸外口充血、發紅。大多數的糜爛是沒有癥狀的,但如果身體突然出現分泌物增加、非經期同房后出血、同房疼痛、腰腹部不適和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時,需要就醫檢查是否伴有其他疾病。
“宮頸糜爛”要不要治療
在討論宮頸糜爛是否需要治療時,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癥狀、影響生活質量、潛在風險等。
宮頸糜爛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自然痊愈,這主要取決于個體差異、革新、炎癥程度等因素。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繁殖調節和免疫反應可能有助于癥狀改善。無嚴重并發癥的患者,保持健康的活動、避免劇烈運動,可能有助于支持自然康復的過程。
不過,在一些情況下,宮頸糜爛可能會引起不明顯的癥狀,如異常宮頸糜爛、感染、疼痛等。另外,長期存在宮頸糜爛可能會增加宮頸癌的風險。因此,以下情況可能需要考慮治療:
異常癥狀影響生活質量:如果宮頸糜爛引發的癥狀影響了生活質量,如疼痛、不均勻等。
感染和傳染病:宮頸異常嚴重容易受到感染,導致宮頸異味、身體痛苦等。
癌癥風險:長期存在的宮頸糜爛可能會導致宮頸癌,尤其是周圍細胞有惡變的情況。定期檢查、評估和可能的治療可能有助于降低潛在的癌癥風險。
妊娠期問題:宮頸糜爛可能在妊娠期間引發宮頸、感染等問題,尤其是在妊娠早期。如果妊娠期間出現異常癥狀,需及時就醫。
應依賴專業醫生的建議
宮頸糜爛是否需要治療,應該是一個個體化的決策,需要考慮患者的癥狀、生活方式、健康狀況和醫生的建議。專業醫生在評估患者的情況后,會根據具體情況提供相應的治療。患者應充分了解自身情況,與醫生進行充分溝通。
總之,宮頸糜爛是否治療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癥狀、影響、潛在風險等。在做出決策時,患者應依賴專業醫生的建議,根據個人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