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300多畝農田變垃圾場
摘 要:近日,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黃花村的村民反映,該村300多畝耕地已經變成了大型垃圾場,收獲累累的農田上,堆放著成山的垃圾,里面有各種生活垃圾、白色廢料和建筑垃圾,2020年村民曾向當地多個部門反映,但至今既沒有說法,也沒有解決。
央廣網:
300多畝農田變垃圾場:該清理的怕不止是垃圾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是各級地方政府必須扛起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破壞耕地污染環境,屬于違反農業法、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土地管理法規的行為,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發生在黃花村300多畝耕地成為大型垃圾場這件事本身就違法在先。
面對農民的多次舉報反映,當地有關部門居然無視群眾合法權益受損和耕地保護方面的失責失職,反而互相推諉、包庇、敷衍塞責,這不僅是錯上加錯,更是典型的不作為。
從本該由市政部門統一處理的垃圾失于管理,到任由垃圾傾倒對農田造成侵占和污染,再到公職人員對農民群眾的合法訴求甚至報警“踢皮球”“躲貓貓”,當地有關部門恐將保護耕地的法律責任、政治責任、歷史責任、管理職責早已拋在腦后。農田里掩埋著垃圾,多年無人監管的垃圾背后,又掩埋著什么樣的內幕呢?
臨近豐收節,人們期待聯合調查組將事件前因后果從源頭起調查并倒查個一干二凈,盡快公之于眾,依法依規作出嚴肅處理,并希望當地以此為案,警示相關部門和公職人員,守法護法、盡職盡責,不能等領導有批示再干。
光明網:300多畝農田堆滿垃圾,希望調查能回答三個“想不到”
如果不是央視鏡頭記錄,這件事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垃圾侵占農田的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在當地早就該是人盡皆知的問題。負有監督責任的部門,怎么能失語到這個程度?復盤整個事件,起碼有三個“想不到”。
一是想不到傾倒垃圾的就是相關執法部門。從報道中可見,五年前就有民警透露,倒垃圾最多的就是時任西夏區綜合執法局、區城管局局長。城管雖然不負責農村的環境衛生,可是也不能只顧自己管轄的一畝三分地,把自己地盤內的垃圾拿去坑害村莊農田。如此知法犯法,當事人卻沒有受到任何追究,這是為什么?二是想不到基層政府眼看著轄區內出現這種嚴重污染,卻不聞不問,還百般阻撓去維權的村民。難道只要倒垃圾侵占良田,不是發生在自己任內,就可以不聞不問?三是想不到本應守住耕地紅線的職能部門,也是數年裝聾作啞?,F在監控耕地的技術手段很發達,村民要是在耕地擅自蓋間房,會被衛星拍到。300畝耕地成了垃圾場,怎么可能瞞得過?
綜合這三個“想不到”可以得出推論,這不是制度有漏洞,也不是監督的技術手段不足,純粹就是人的問題。
現在問題被曝光,影響已經超出當地范疇,對當地的政府部門公信力產生了極大的沖擊。破壞耕地的影響很惡劣,放任這樣的野蠻行為,影響更加惡劣。起碼的作為,除了清理垃圾,補償村民們的損失,更要嚴肅問責,生態環境和當地的為政環境,必須要“兩手抓”才行。
紅星新聞網:300畝農田變垃圾場,追責到底!
村民向西夏區綜合執法局舉報,最終表示“不歸他們管”;村民又找到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相關人員取樣檢測時間長達一年多,至今不給村民看結果;村民多次到鎮政府反映,鎮黨委書記的回應是:“那時我沒來,不要找我”……看到這里,似乎也就大概明白,為何這些垃圾可以“矗立”多年不倒了。這已經不單單是垃圾的問題了,背后可能還牽涉到多方利益,以及已經暴露出的各種履職不當、不到位的問題。而越是遮遮掩掩、一再推脫,就越讓人懷疑當中有貓膩。
近年來,中央三令五申,一再強調保護耕地的重要性,發布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形成了“五不得、六嚴禁、八不準”的零容忍態勢。違規占用耕地發展林果業、漁業、挖湖造景等行為都受到嚴格限制,更何況是堆積垃圾?這顯然需要解釋清楚,追責到底。
銀川市政府辦公室9月18日發布通報稱,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在《西夏區興涇鎮黃花村農田堆滿垃圾》信息上的批示,銀川市立即成立問題調查組。眼下,高規格的調查組已經介入,希望能夠“清走垃圾帶出泥”,既要查明白是誰在亂作為,比如掩埋垃圾再覆蓋土壤;也要查明白都有哪些人不作為。最終給當地村民,也給公眾一份令人信服的詳實報告、一個令人滿意的處理結果。
深圳特區報:三百多畝農田成垃圾場,荒蕪的不只是自然生態
為了掩蓋事實真相,涉事者甚至運來好土將垃圾埋在下面,地面之下有兩三米的垃圾層。而放錯了位置的垃圾,不僅嚴重污染了農田土壤、破壞了生態環境,還對當地村民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威脅,如果繼續放任,后果不堪設想。
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糧食安全的命脈。我國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耕地上傾倒建筑垃圾,造成耕地嚴重毀壞,無異于砸村民的飯碗,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是赤裸裸的違法犯罪。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如此大膽無視法律,把好好的農田變成了垃圾場?為什么問題擺在了明面上,卻遲遲沒人出面解決?背后有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勾當,有沒有人充當“保護傘”?
有人估算,在黃花村耕地上傾倒垃圾,一車就能收益幾百元。那么,三百多畝耕地,層層堆疊幾米高的垃圾,得有多少車?得有多少利?
違法者肆無忌憚、有恃無恐,村民們舉步維艱、沒處說理。當地村民向銀川市西夏區綜合執法局舉報,卻被告知不歸他們管,要去找國土資源部門,直接“踢皮球”。不僅如此,堅持反映問題的村民還被陌生人監視,被不明身份人員帶離和毆打,被人打電話威脅。
三百多畝農田成垃圾場,荒蕪的不只是自然生態,還有當地的政治生態。誰在犯法,誰在縱容,不難查明。關鍵是,有沒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有沒有刨根究底的魄力,有沒有民呼我應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