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珍,陳于敏,劉慰華,吳志剛,世榮,袁平榮,蘇振喜,朱振華

摘? 要:云粳48號是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高產中間材料云粳14號/云粳優3號為母本、優質中間材料云粳優3號//云粳優4號/云粳優12號為父本進行雜交,經11代系統選擇育成的優質香型粳稻新品種。從F3代集團單株選拔開始,同步進行稻米品質、豐產性、抗病性、耐寒性等特性鑒定,育成的云粳48號具有優質、高產、多抗、廣適等綜合優良性狀。該品種于2021年通過云南省審定,適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稻區及周邊省份類似稻區種植。
關鍵詞:粳稻;云粳48號;品種選育;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03?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6737(2023)05-0039-03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romatic Japonica Rice Yungeng48 with Good Quality
ZHAO Guo-zhen , CHEN Yu-min , LIU Wei-hua , WU Zhi-gang , SHI Rong ,
YUAN Ping-rong , SU Zhen-xi , ZHU Zhen-hua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05, China)
Abstract: Yungeng48 is a new japonica rice variety with good quality, which was bred by the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ith high yield intermediate material Yungeng14/Yungengyou3 as maternal parent and good quality intermediate material Yungengyou3//Yungengyou4/Yungengyou12 as paternal parent after 11 generations system selection. The rice quality, high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cold resistanc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were identified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selection of individual plant of F3 generation. Therefor Yungeng48 has comprehensive excellent characters such as good quality, high yield, multiple resistance and wide adaptability. The variety was approved by Yunnan Province in 2021 and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rice areas with an altitude of 1 450~1 850 m in Yunnan Province and similar rice areas in neighboring provinces.
Key words: Japonica rice; Yungeng48; Variety br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云南是亞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稻作栽培歷史悠久[1-2]。水稻是云南重要的糧食作物,全省常年水稻種植面積為70萬hm2左右,其中高原粳稻約占50%。由于高原粳稻區特殊的氣候特點,外引品種大都不適應在云南粳稻區種植,須靠自育解決云南的粳稻品種問題[3-4]。在國家和云南省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云南省育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粳稻新品種,這些品種的推廣應用為云南的口糧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5-6]。但總體來看,云南優質水稻品種仍然較少,特別是缺乏可以用于優質米開發的優質高產多抗品種。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粳稻課題組通過對大量育種材料進行稻米品質、豐產性、耐寒性、抗病性的評價和分析,選擇高產抗病中間材料云粳14號/云粳優3號為母本、優質廣適中間材料云粳優3號//云粳優4號/云粳優12號為父本進行雜交配組,經10年11代系統選育,育成了具有優質、高產、抗病、廣適等綜合優良性狀的香型粳稻新品種云粳48號。2021年,云粳48號在昆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組織的云南優質稻食味鑒評中排名第一,目前已作為云南省優質米開發的主要品種被廣泛應用;其品種使用權已轉讓給大理榮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由該公司進行種子生產、加工和銷售,加快了該品種在生產上的推廣應用。
1? 品種來源及選育經過
1.1? 親本特性及系譜
母本云粳14號/云粳優3號是以云南自育的高產多抗粳稻新品系云粳14號為母本、優質軟米新品系云粳優3號為父本進行雜交選育的中間材料。全生育期175 d,株高100 cm左右,分蘗力強,株型好,葉色綠,抽穗整齊度好。穗長20.5 cm,總粒數134粒/穗,實粒數115粒/穗,結實率85.8%。籽粒橢圓形,谷殼黃,無芒,落粒性適中,千粒重24.8 g。從系譜(見圖1)可以看出,該品系聚合了多個云南粳稻品種的優良基因,特別是兩次利用了持有云南地方品種三斛七十籮優異性狀的合系34號[7]作為雜交親本,因此具有高產多抗等綜合優良性狀。
父本云粳優3號//云粳優4號/云粳優12號是以具有優良食味品質的日本軟米品系研系2057、云南地方品種勐旺谷、云南自育品種西南175、合系34號、云粳24號等品種作親本進行雜交、回交、復交育成的優質品系(系譜見圖1)。全生育期172 d,株高102.5 cm,分蘗力中等。總粒數120粒/穗,實粒數102粒/穗,結實率85%。谷粒橢圓形,谷殼黃,無芒,落粒性適中,千粒重23.8 g。耐寒性較強,抗稻瘟病、稻曲病和紋枯病等云南主要病害,稻米食味品質優異。
1.2? 育種方法及經過
2008年夏季在昆明溫室開展雜交(F0),組合為云粳14號/云粳優3號///云粳優3號//云粳優4號/云粳優12號。2009年夏季在宜良種植雜交后代(F1),去假后混收。2010年夏季在楚雄種植集團3 000株左右(F2),成熟后選拔20個單株,經外觀品質鑒定淘汰稻米品質差的單株后,同年冬季在海南加代(F3)。2011年夏季在楚雄種植株系(F4),同時在稻瘟病重病區進行稻瘟病抗性自然誘發鑒定,選拔稻米品質好、抗稻瘟病的優異單株15個;同年冬季在海南加代(F5),從中選拔1個優異單株。2012~2014年夏季在楚雄種植株系(F6~F8),表現稻米品質好、稻瘟病抗性強、豐產性好。2015~2016年在楚雄種植并進行預備試驗(F9~F10),同時在海拔2 100 m的曲靖市馬龍縣月望鄉進行耐寒性鑒定。2017年在楚雄進行品比試驗(F11),田間綜合表現好,抗稻瘟病和耐寒性強,稻米品質好、有香味,定名為云粳17C-3。2018年、2020年參加云南省中海拔常規粳稻品種區域試驗,2020年參加生產試驗,2021年通過云南省審定,更名為云粳48號,審定編號為滇審稻2021031號。
2? 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株高108.5 cm,分蘗力較強,株型緊湊,葉色綠,抽穗整齊度好。有效穗數24.02萬穗/667 m2,成穗率77.9%,穗長18.9 cm,總粒數159.1粒/穗,實粒數122粒/穗,結實率76.68%,千粒重24.23 g,谷粒橢圓形,谷殼黃,無芒,落粒性適中,全生育期177.6 d。
2.2? 稻米品質
經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糙米率81.2%、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6.5%、粒長5.4 mm、籽粒長寬比2.1、堊白粒率6%、堊白度3.0%、直鏈淀粉含量16.4%、膠稠度63 mm、堿消值7.0級、透明度1級,米質達部優三級米標準。
2.3? 抗病性
經云南省農作物品種抗性鑒定站鑒定,云粳48號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5.51、穗瘟損失率最高級6級,稍感稻瘟病,抗白葉枯病和紋枯病,中抗稻曲病。
2.4? 產量表現
2018年、2020年參加云南省中海拔常規粳稻品種區域試驗,2018年平均產量706.3 kg/667 m2,比對照增產8.61%,增產點率80%;2020年平均產量697.5 kg/667 m2,比對照增產0.22%,增產點率66.67%;2 a平均產量701.9 kg/667 m2,比對照增產4.28%,增產點率72.73%。2020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97.5 kg/667 m2,比對照增產6%,增產點率80%。生產示范產量為650~750 kg/667 m2。
2.5? 適宜范圍
云粳48號適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稻區及周邊省份類似稻區種植。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種子處理
播種前用咪鮮胺等藥劑浸泡種子48~72 h,預防惡苗病等種傳病害。
3.2? 播種育秧
扣種稀播,培育帶蘗壯秧。濕潤育秧條件下秧田播種量35 kg/667 m2,旱育秧播種量30 kg/667 m2,機插塑盤育秧播種量100 g/盤,以上3種育秧模式秧齡分別為45~50 d、35~45 d、25~30 d。
3.3? 栽插密度
針對云粳48號分蘗力中等的特性,中等肥力田情況下,濕潤育秧栽插量3.3萬叢/667 m2、旱育秧栽插量3.0萬叢/667 m2,采用雙行條栽,2~3苗/叢;機插秧栽插量1.8萬叢/667 m2,3~4苗/叢。
3.4? 肥水管理
中等肥力田情況下,氮肥總施用量12~16 kg/667 m2,基肥∶分蘗肥∶促花肥∶保花肥=1∶1∶1∶1;磷鉀肥施用量均為5~8 kg/667 m2,其中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鉀肥按基肥∶促花肥=4∶6的比例進行施用。干濕交替進行水漿管理。
參考文獻:
[1] 蔣志農,晏一祥.云南稻種遺傳資源的多樣性[J].遺傳,1998,20(S1):98-102.
[2] 陳越,陳玲,張敦宇,等.云南水稻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及群體結構分析[J].西北農業學報,2019,28(11):1778-1789.
[3] 蔣志農.云南稻作[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5-11.
[4] 宋天慶,趙慧珠.堅持自主創新? 支撐云南高海拔粳稻生產發展[J].農業科技通訊,2015(3):35-38.
[5] 世榮,劉吉新,劉慰華,等.2001-2013年云南省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2014,27(S1):21-28.
[6] 何張偉,宋天慶,趙慧珠,等.云南省常規粳稻品種育種進展及展望[J].中國種業,2018(7):18-21.
[7] 趙國珍,陳國新,劉吉新,等.粳稻新品種合系34號的選育及其特性[J].西南農業學報,1998,11(2):24-29.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