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林/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載體平臺。江蘇省已獲批創建國家級園區16個、省級園區185個、市級園區783個、縣級園區145個,形成以國家級為龍頭、省級為骨干、市縣級為基礎的農業大縣、特色產業全覆蓋的農業園區發展體系,成為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新樣板。
堅持“特色+規模”發展思路,在摸清資源要素家底基礎上,做好“土特產”文章,通過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做示范,切實增強園區對區域農業產業引領帶動作用。一是著力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圍繞優質糧油、現代種業和特色產業三大領域,聚焦優質稻麥、瓜果蔬菜、特色林果、生態畜禽、特色水產等8個千億級優勢產業,每個園區重點發展1~2個主導產業,打造稻米、大蒜、西蘭花、西紅柿、荷藕、食用菌、西甜瓜、水蜜桃、葡萄、草莓、茶葉、肉雞、肉羊、小龍蝦、河蟹等30多個主導產業,主導產業產值比重、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均超80%。二是著力構建完善產業鏈條。聚焦產、加、儲、銷關鍵環節,以一產為基礎、二三產為重點,有針對性開展“延鏈、補鏈、強鏈、優鏈”建設,推進全產業鏈開發,促進產業增值增效。東臺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西瓜、甜葉菊主導產業,成立西甜瓜產業研究院、甜葉菊種苗中心,建成西瓜基地10.6萬畝、甜葉菊基地4.3萬畝,開發甜菊糖苷等精深加工產品,甜菊糖苷年產量占全國50%。三是著力打造提升品牌價值。堅持每個園區有一個主打品牌,集中優勢資源、重點項目,廣泛開展品牌營銷活動,推動打響東臺西瓜、高淳螃蟹、宿豫肉雞、盱眙龍蝦、邳州大蒜、響水西蘭花、新沂水蜜桃等一批精品名牌, “射陽大米”實現品牌價值245億元。
堅持多元主體共建共享園區,建立了一批產學研融合的創新聯盟和眾創空間、創客中心、鄉村振興學院等創新創業載體,吸引各類主體、人才入園創新創業。一是培育強大龍頭。探索“鏈主制”,引導園區農業龍頭企業有機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成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00余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08家,帶領“鏈隊”“鏈農”,打造國內外知名的企業品牌和行業內領軍企業。二是培育新農人。采取內育外引、開放合作等方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約5500個,每年培訓高素質農民近5萬人次。引導“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創業人員入園超40萬人。三是招引高層次人才。發揮園區人才“強磁場”作用,招引科研院所專家團隊、高新技術企業、高層次專業人才入駐園區,打造產學研合作平臺,創新技術合作模式,創建院士工作站34個,省級以上科研平臺212個。
堅持把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現代農業要素加速集成應用的主陣地,以創新體系賦能生產體系。一是提升物質裝備水平。園區廣泛應用現代溫室大棚、農業物聯網、先進農機、谷物烘干、低溫冷藏等農業設施裝備,實施糧食全程機械化、“機器換人”工程等,高標準農田占比近90%,園藝類園區設施化比重近75%,糧食類園區大田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5%。二是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強化全鏈條、全環節科技支撐,探索科技成果熟化應用有效機制,建立涵蓋農產品質量追溯檢測、農業技術培訓、農情信息服務、農產品電子商務及倉儲物流等內容的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園區與科研院所對接,東臺市示范園與吳明珠院士合作成立東臺西甜瓜產業發展研究院,引進培育西瓜新品種,推廣應用新技術30多項。三是提升數智管理水平。全面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以數字經濟發展引領加速農業現代化建設。重點加強智能化農業生產加工等數字化設施裝備建設、產品質量追溯和數字化認證系統建設,以及數字化管控平臺建設、各類產業服務信息平臺建設等,農業生產信息化率明顯高于全省面上發展水平。
堅持為農姓農的園區建設原則,持續推進農民共享發展紅利,加快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探索利益聯結方式,以務工就業、土地入股、折股量化等形式,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土地流轉+用工+社會保障”等模式,讓農民共享園區建設發展成果。促進農民就業創業,通過產業帶動、龍頭帶動、服務帶動和品牌帶動,園均帶動就業1.5萬人,入園農民可支配收入普遍高于當地同類地區30%以上。邳州示范園成立大蒜產業化聯合體,帶動種植基地26.8萬畝、農戶8.6萬戶,實行“政企農聯合”的發展模式,對接國內外客商,為蒜農拓展銷路。
堅持 “政府搭臺、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產業興園”的思路,多措并舉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一是強化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多部門參與的創建領導協調小組,成立了園區管理委員會和運營公司。二是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重點投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園區建設。“十三五”期間財政專項扶持25億元,引導和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148億元。三是強化全程績效管理,建設期開展年度績效監控,建設期滿后開展園區建設認定評估,持續開展運行管理績效評價,定期調度園區建設情況,保障園區持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十四五”期間,江蘇將圍繞鄉村振興大局,更大力度、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工作,建設省級高質量發展示范園50個、培育國家級園區10個以上、指導建設市縣級園區300個以上,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為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