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皓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師范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腸和結腸[1]。致病因素包括環境、遺傳、腸道微生態、免疫等因素[2]。患者發病后常表現為間斷性腹瀉、腹痛、黏液便等癥狀,如未規范治療,可并發結腸癌,危及患者生命[3-4]。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時,通常以誘導并維持癥狀緩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發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為目標,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等[5]。部分患者由于病痛折磨,極易出現負性情緒,用藥依從性不高,病情控制不理想[6-7]。為減少以上情況,應選取合適護理方式進行干預。本文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湖南省人民醫院收治的56 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觀察自我管理理念應用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湖南省人民醫院收治的56 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按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28 例/ 組。對照組:男12 例,女16 例,年齡25 歲~67 歲,平均年齡為(46.19±3.46)歲;病程1 個月~4 個月,平均病程為(2.53±0.61)個月。研究組:男11 例,女17 例,年齡26 歲~66 歲,平均年齡為(45.84±3.48)歲;病程1 個月~4 個月,平均病程為(2.47±0.62)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2)出現腹痛、腹瀉等表現者;(3)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腹部進行過手術者;(2)存在細菌性痢疾者;(3)存在腎功能損害者;(4)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5)自主意識消失者;(6)不能組織語言者;(7)存在血友病者;(8)中途退出研究或轉院者;(9)配合度較低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包括:整理患者一般資料,總結診療信息,以此建立個人檔案,便于之后調取使用;給予患者心理慰藉,指導其合理紓解負性情緒,維持樂觀心態;指導患者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均衡營養物質攝入,維持良好營養狀態;叮囑患者注意規避危險因素,促進病情恢復。
研究組給予自我管理理念護理,方法包括:(1)認知方面護理:將潰瘍性結腸炎的疾病知識簡化,利用通俗易懂的話語為患者講解,以此減少其錯誤理念,使其形成正確疾病認知,積極配合相關工作;分發宣傳圖冊,囑咐患者參考學習,增強自我管理能力,以更好地管控自身,維持病情穩定。(2)心理方面護理:為患者講解良好心態的好處,提高其重視程度;指導其積極表達自身情緒,合理進行情緒紓解,以此維持較好的情緒;介紹成功治療案例,給予患者關懷與鼓勵,激發其康復信心;讓家屬多陪伴患者,使其獲得家庭溫暖,減少孤寂情緒。(3)生活方面護理:介紹良好生活習慣(如合理作息、均衡膳食、科學運動等)的益處,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以此改善患者身體素質,增強抗病能力,促進病情恢復;讓患者關注自身狀態,判斷有無相關疾病癥狀,積極尋求護士幫助,予以相應的處理,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適性。(4)用藥方面護理:講解各種治療藥物知識,拓展患者藥物認知,減少抵觸心理,使其積極配合用藥;強調遵醫用藥的重要性,讓患者家屬監督患者每日準時、定量用藥,確保治療效果,加快病情恢復;告知可能出現的用藥副作用,及時發現并處理,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性。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生活質量、自我效能、用藥依從率和護理滿意率。(1)臨床癥狀包括腹痛、腹瀉、黏液便三種,從無至重依次以0 ~3 分計分。(2)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QOL)評估,滿分60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3)自我效能:選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評估,滿分40 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好。(4)用藥依從性:采用我院自制依從性問卷評估,滿分100 分,分為完全依從(評分不少于80 分)、部分依從(評分60 ~79 分)、不依從(評分少于60 分)。用藥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 部分依從例數)/ 總例數×100%。(5)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評估,滿分100 分,分為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率=(十分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 總例數×100%。
選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腹痛評分〔(0.76±0.22)分〕、腹瀉評分〔(0.71±0.19)分〕和黏液便評分〔(0.70±0.18)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癥狀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癥狀評分對比(分,±s)
組別例數腹痛腹瀉黏液便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282.09±0.540.76±0.222.04±0.510.71±0.192.01±0.490.70±0.18對照組282.13±0.571.05±0.342.08±0.521.01±0.282.04±0.500.98±0.26 t 值0.26953.78920.29064.69130.22674.6852 P 值0.78850.00040.77250.00000.82150.0000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45.66±5.21)分〕和自我效能評分〔(31.49±3.84)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和自我效能對比(分,±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和自我效能對比(分,±s)
組別例數生活質量評分自我效能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2834.27±4.9845.66±5.2122.31±4.0531.49±3.84對照組2834.31±5.0239.94±5.3622.37±4.1328.64±4.55 t 值0.02994.04920.05482.5329 P 值0.97620.00020.95640.0142
用藥依從性情況:研究組完全依從11 例(39.29%), 部分依從15 例(53.57%), 不依從2例(7.14%),用藥依從率為92.86% ;對照組完全依從8 例(28.58%),部分依從10 例(35.71%),不依從10 例(35.71%),用藥依從率為64.29%。研究組患者用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χ2=6.7879,P=0.0091 <0.05)。
護理滿意度情況:研究組十分滿意13 例(46.43%), 一般滿意14 例(50.00%), 不滿意1例(3.57%),護理滿意率為96.43% ;對照組十分滿意9 例(32.14%),一般滿意11 例(39.29%),不滿意8 例(28.57%),護理滿意率為71.43%。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870,P=0.0108 <0.05)。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消化內科診治患者中占比較高。潰瘍性結腸炎常見于青壯年人群[7-8]。典型癥狀有腹瀉、腹痛、血便、里急后重、食欲減退、惡心等,可降低患者生存質量[9-10]。在治療的同時予以科學護理干預有助于緩解疾病癥狀,提高患者配合度,促進病情恢復。傳統護理方式雖可通過建立個人檔案、紓解負性情緒、養成良好飲食習慣、規避影響因素等發揮護理作用,但缺乏認知和用藥相關護理,護理效果一般[11-13]。而自我管理理念護理是一種理想的護理方式,可通過認知方面護理(講解疾病知識,借助宣傳圖冊強化認知水平)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控制其病情[14]。通過心理方面護理(介紹良好心態的好處和治療成功案例,指導患者積極紓解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通過生活方面護理(介紹良好生活習慣的益處)增強患者的抗病能力,促進病情恢復。通過用藥方面護理(普及藥物知識,強調遵醫囑用藥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腹痛評分〔(0.76±0.22)分〕、腹瀉評分〔(0.71±0.19)分〕和黏液便評分〔(0.70±0.18)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45.66±5.21)分〕和自我效能評分〔(31.49±3.84)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用藥依從率為92.86%,高于對照組的64.29%(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6.43%,高于對照組的71.43%(P<0.05)。
綜上所述,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實施自我管理理念護理的效果較好,能夠緩解其腹痛癥狀,提升其生活質量,增強其自我效能,提高其用藥依從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