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麗
冠心病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 近些年該疾病的發病率仍呈增高之勢且逐漸趨于年輕化。臨床醫學對于冠心病的致病原因其認為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 當負責供給心臟氧氣與血液的血管堵塞就會造成心臟缺血、缺氧以及壞死[1]。患者發病后應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進行控制, 若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引發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 不僅降低其生活與工作質量, 還會危及自身的生命安全。臨床治療冠心病多采取他汀類調脂藥物, 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可有效預防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2,3]。阿托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都是該疾病的常用藥物, 本次研究主要探討治療冠心病患者時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調脂、非調脂以及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逆轉作用與安全性,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治療的80 例冠心病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4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2 例, 女18 例;年齡65~82 歲, 平均年齡(73.12±4.62) 歲;病程6 個月~10 年, 平均病程(5.53±1.53)年。研究組中男23 例, 女17 例;年齡65~81 歲,平均年齡(73.42±5.04)歲;病程6 個月~11 年, 平均病程(5.47±1.9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②經影像學技術檢查確診為冠心病且入院時病情較為穩定;③治療前4 周未服用過調節血脂類的藥物;④年齡≥65 歲;⑤醫護人員詳細講解本次研究的內容和目的, 患者本人及家屬在了解研究內容后表示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者;②精神異常或不能正常語言交流者;③陳舊性心肌梗死者;④惡性腫瘤者;⑤依從性差且經干預后仍無效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s)
注:兩組對比, P>0.05
組別例數性別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男女對照組40221873.12±4.625.53±1.53研究組40231773.42±5.045.47±1.92 χ2/t0.05080.27750.1546 P 0.82170.78210.8776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以及抗血小板制劑等藥物治療。
1.2.1 對照組 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407, 規格:10 mg×7 片),20 mg/次, 1 次/d, 晚餐2 h 后服用, 持續服用12 個月。1.2.2 研究組 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鈣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0240, 規格:5 mg×7 片), 10 mg/次, 1 次/d, 在晚餐2 h 后服用, 持續服用12 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TC、TG、LDL-C、HDL-C)、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指標(hs-CRP、IMT、Hcy)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肌無力、關節疼痛、皮膚瘙癢、便秘)發生率、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TC、TG、LDL-C、HDL-C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TC、TG、LDL-C 低于本組治療前, HDL-C 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患者TC、TG、LDL-C 低于對照組, HDL-C 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對比( x-±s, mmol/L)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指標對比治療前, 兩組患者hs-CRP、IMT、Hcy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hs-CRP、IMT、Hcy 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患者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指標對比( x-±s)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 低于對照組的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n(%)]
2.4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小于對照組, 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x-±s)
近些年, 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隨之而來的是生活作息與飲食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生活與工作壓力增大, 人們逐漸養成了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 導致高血脂、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率逐漸增多。現階段, 冠心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之勢,該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 具有漸進性和隱匿性等特點, 是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與患者自身脂質代謝功能異常有關, 當脂代謝功能發生障礙、血液脂質含量升高并于動脈血管內膜上積聚, 久而久之就會有粥樣白色斑塊形成, 也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4-8]。若患者患有冠心病未能及時治療, 隨著病情的發展很容易發生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通常情況下, 冠心病患者機體血脂水平處于異常情況,容易引發高脂血癥進而加重其冠心病的癥狀, 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生活質量也會有所下降[9-11]。因此, 采用有效的治療措施極為重要。阿托伐他汀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常用藥物, 該藥物具有抗血栓、抗氧化應激、調節血脂水平、抗炎、穩定斑塊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能夠促使血液粘稠度降低, 進而改善患者腦缺血的癥狀, 能夠穩定血脂水平,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促進病情的康復, 但患者在長期服用藥物期間容易出現肌無力、關節疼痛等不良癥狀[12-16]。與阿托伐他汀相比, 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親水性, 可有效保護患者血管內皮細胞, 在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方面效果更好;同時, 該藥物能夠促進轉化生長因子β1下調進而避免受損的血管球囊再狹窄, 具有較強的抗炎效果, 與其他藥物相比瑞舒伐他汀降低動脈硬化度活性更強[17-19]。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 其血脂水平控制較好, 結果顯示:治療后, 兩組患者TC、TG、LDL-C 低于本組治療前, HDL-C 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患者TC、TG、LDL-C 低于對照組, HDL-C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hs-CRP、IMT、Hcy 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患者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低于對照組的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小于對照組, 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冠心病患者治療時服用瑞舒伐他汀可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 具有良好的調脂、非調脂作用,在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方面效果更好, 安全性更高, 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