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世博 吳華 阮輝
(1.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海南海口 571127;2.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海口 571158)
唐氏綜合征(Down Syndrome,DS)即21-三體綜合征,是由21號染色體三體異常而導致的疾病。唐氏綜合征是智力障礙兒童的一個特殊群體[1],也是全世界最常見的兒童殘疾之一。據統計,DS兒童的患病率在每800~1 200個活產兒中有1個不等[2]。我國每年出生的DS兒童在2.7萬名左右。DS兒童除具有獨特的體貌特征外,還面臨發育延遲、智力障礙、運動技能和語言技能發展延遲等身心健康問題。DS 兒童動作技能水平較同齡正常發育兒童存在滯后性。發育遲緩的基本動作技能影響其日常生活質量,導致其融入社會困難[3]。
基本動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FMS)被認為是復雜身體活動與運動技能的基礎,包含移動技能、物體控制技能、平衡與穩定技能等[4]。大量研究已經證實運動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正常發育兒童FMS[5-6],亦有研究提倡DS兒童應多參加體育運動來改善健康問題[7-8],但對于運動干預對DS 兒童FMS 的影響研究不多,尤其是目前尚不清楚哪些運動干預對FMS及其子項有影響。
該文擬通過關鍵詞“Down Syndrome”“Fundamental Motor Skills/Motor Skills/Motor Competence”“Intervention/Training”的組合在PubMed、Web of Science 數據庫進行檢索,依據PICOS 原則,納入研究對象為3~18 歲DS 兒童,干預措施為運動干預,對照組為常規療法,結局指標為FMS 影響的對照實驗研究,以期為后續從業人員設計與采取有效的運動干預改善DS 兒童FMS 提供重要參考。
綜合研究表明,DS 兒童先天神經與身體發育遲緩,缺乏足夠的身體活動時間與運動強度[9],導致其運動能力發育遲緩,FMS水平低,并且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掌握動作技能[10]。在Palisano 等人[11]的一項研究中發現,DS兒童的粗大運動技能發展延遲在更復雜的運動中更為明顯。在后續研究中Beqa 等人[12]也得出了兒童完成動作技能的速度出現延遲,但發育順序相同的結論。
對DS 兒童的身體平衡能力研究中,Wang 等人[10]發現DS 兒童較正常發育兒童在安靜站立時表現出更大的位移和更高的搖擺速度,以及更差的任務為導向的姿勢控制。Winders等人[13]發現DS兒童的移動技能發育較為遲緩,同時在平衡、協調等基本動作技能方面也存在滯后性。
相比移動技能,物體控制技能是更為復雜的技能,需要在協調軀干、控制肢體動作的同時,完成對球的控制。研究認為,DS兒童的物體控制技能水平明顯較正常發育兒童弱。Valvano等人[14]對9名6~12歲的DS兒童和9 名正常發育的兒童進行運動學分析,發現DS 兒童組上肢控制能力明顯較正常兒童組差。Schott 等人[15]也發現DS患者在注意力控制、位移和物體控制技能方面表現困難。
功能性訓練是源于物理治療師或康復師的治療理念,目的是通過某些肌力的訓練,使患者恢復符合其個體需求的生活或工作任務的能力。其中,核心力量練習在DS兒童平衡與穩定性技能研究領域中較為熱門。Aly 等人[16]對30 名6~10 歲DS 兒童進行了8 周核心穩定性訓練加常規物理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物理治療,發現核心穩定性訓練對DS 的身體中外側與整體穩定性具有改善作用,并提出將核心穩定性訓練作為物理治療方式,可以減少有平衡障礙的DS 兒童跌倒的風險。還有研究表明,DS兒童相比正常兒童采用多種治療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對身體功能能力更為有效[17]。該結果在另一項研究中也得到了支持,Alsakhawi 等人[18]采用跑步機與核心穩定性練習對45 名4~6 歲DS 兒童進行為期8 周的干預,研究闡釋核心穩定訓練與跑步機訓練都促進身體不同肌肉的增長,使得平衡能力得到改善,提高身體穩定性技能。
此外,研究揭示一些抗阻專項練習也可用于改善DS 兒童平衡與穩定性技能。Jankowicz-Szymanska 等人[19]對唐氏兒童每周進行2 次的感覺運動系統訓練,發現在不穩定表面上的訓練提高了DS 兒童的平衡能力。Mohamed等人[20]對26名DS兒童進行隨機分組,實驗組采用傳統物理治療與6 周負重身體練習,對照組進行傳統物理治療,結果發現,負重訓練對DS 兒童的靜態、動態平衡均有改善。Eid等人[21]對15名DS兒童在常規物理治療上加上每周3天持續12周的等速肌力訓練,相比對照組的物理治療,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得以提高。
先前研究認為,DS兒童姿勢控制能力差與其肌肉力量的缺乏、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差、不規則的肌肉激活,以及前庭系統功能障礙等有關[22]。縱觀功能性訓練對DS兒童FMS的干預,主要以功能性動作練習配合常規物理治療為干預手段,機制為增加肌肉力量或神經肌肉控制及前庭感覺方面的能力。
采用適應性體育活動來促進智障兒童的發展已得到廣泛認可,而傳統體育項目的干預相較其他手段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研究報道顯示,籃球[23]、足球[9-24]、游泳[25]等傳統體育項目已在治療智障兒童的研究中使用。然而,這些研究更多探討的是參與這些適應性體育運動對DS兒童體適能、社會心理問題的影響,偶有對球類技能變化的探討,如Koci? 等人[28]研究了適應性籃球計劃干預智障兒童;Peri? 等人[9]測試了不同難度足球任務下25 名DS 兒童完成動作技能的能力,其動作技能均有所提高。
此外,一些文獻提到印度傳統舞蹈[26]、皮劃艇運動[27]、馬術等[28]對DS兒童基本動作技能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均為個案研究或是自身前后對照研究。整體來看,傳統體育項目干預對DS兒童FMS影響的研究無論從項目上還是樣本上仍顯不足。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技術是一種基于計算機輔助的、沉浸式、交互式的三維技術,它讓用戶有機會在虛擬環境中實時獲得多感官體驗。虛擬游戲可以為兒童參與身體活動、獲取動作技能提供動機,這種特性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充分體驗[29]。研究人員與臨床醫生已經探索使用任天堂Wii(體感游戲設備)、Kinect 游戲等作為康復工具,幫助有運動障礙、平衡與動作功能障礙的人群。Wuang等人[30]發現,Wii游戲相比空白對照組在運動技能上改善更加顯著,Gómez álvarez[31]將9 名DS 兒童分配在Nintendo Wii 平臺與姿勢控制有關的游戲中,并與空白對照組對比,結果顯示虛擬游戲改善了DS兒童的姿勢控制能力。也有2項個案研究同樣顯示了使用數字游戲可能提高DS 兒童動作技能和平衡能力[32-33]。Abdel[34]研究建議當常規物理治療不可行時,Wii視頻游戲可以作為替代方案。
社交輔助機器人(Socially Assistive Robot,SAR)是輔助機器人技術和社會互動機器人技術的交集產物。目前,SAR治療法多結合于教育游戲,試圖激勵患兒身體運動,并創造一個沉浸式互動環境。Panceri 等人[35]采用SAR療法,發現其有助于幫助DS兒童改善動作技能。此外,法國Leka公司創造了一款互動機器人,使用教育游戲化的方式發展了DS、ASD 等特殊兒童的智力與動作技能。
最近的研究顯示,VR技術與機器人技術干預對包括DS兒童在內的非典型發育兒童有著獨特的優勢,能增加兒童身體活動度,促進其平衡和移動技能,但對物體控制技能的影響不確定[36-37]。
研究認為,DS兒童存在FMS發育障礙與延遲的困境。對DS 兒童基本動作技能領域的研究已涉及康復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領域,形成了相互交融、多位一體的研究態勢。采用運動干預對DS 兒童康復治療具有成本低、無副作用等優勢,可以成為DS 兒童運動技能障礙治療的首選措施。不同方式運動干預對DS兒童FMS的改善都具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在改善平衡、穩定、移動技能方面,但這些運動方式各有優勢。同時,研究還表明,趣味性、多領域結合的運動干預方法對改善DS 兒童基本動作技能效果顯著。該研究對廣泛開展的DS 兒童基本動作技能發展的研究將起到重要的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