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強
今年以來,成都市金堂縣打好拓崗位、優服務、兌政策、精幫扶工作“組合拳”,推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創業。
政策拓崗。整合人才引進、基層項目、衛教特崗等政策性崗位,面向2023 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開發基層項目崗位90 個,已招募85 名;開發教育類、衛生類等事業單位崗位305 個,通過社會公開招聘、“蓉漂人才薈”等方式招引事業單位優秀人才227 人。
訪企拓崗。新引進16 家企業,擴大縣內就業容量。常態化聯系縣內重點企業,鼓勵企業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優質崗位。目前,組織企業開發應屆生科研助理崗位39 個;通過300 余家企業籌集3800 余個崗位,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創業1501 人。
外延拓崗。積極面向重慶、德陽等重點企業,收集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優質崗位,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基層就業社保服務平臺全方位發布招聘信息。已與重慶奉節、德陽廣漢及中江等地開展跨區域招聘會8 場,收集縣外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優質崗位1700 余個。
優化信息銜接服務。優化“一對一”跟蹤、電話回訪、上門走訪等服務,全面開展實名登記管理服務。目前,已摸排聯系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074 人,聯系率達100%。
優化崗位推送服務。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協作,每周二、三、四召開線下招聘會,每周一、三、五召開線上網絡專場招聘會,實現人力資源市場的信息無障礙共享。目前,已開展各類招聘會150 場,參加企業0.49 萬余家,提供就業崗位4.75 萬余個。
優化職業指導服務。開展高校畢業生職業體驗企業行活動,組織高校畢業生進企業實地參觀,了解企業概況、發展歷程等,增進雙方了解。同時,開展職業指導講座,引導高校畢業生做好職業規劃,并對畢業生們進行簡歷制作、面試技巧培訓。目前,累計開展職業指導2200 人(次)。
兌現支持靈活就業政策。針對有靈活就業意愿及已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指導及勞動權益保障知識普及,將有創業意愿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創業培訓范圍。目前,2023 年已就業高校畢業生中靈活就業(含其他自主就業)50 人,自主創業7 人。
兌現穩崗擴就業補貼政策。落實穩就業保就業政策,助力企業減負穩崗擴崗,兌現吸納就業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各類就業創業補助1780.77 萬元,發放困難行業穩崗補貼493.8 萬元、一次性擴崗補貼4.5 萬元。
兌現支持創業帶動就業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業帶動就業,舉辦“開創麥”校際創業大賽、“贏在成都”高校創業挑戰賽等縣內高校創業挑戰活動5 場;建立銀政企三方溝通聯席機制,搭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擔保公司”為支撐的融資服務平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20 萬元,兌現大學生一次性創業補貼13 萬元。
精準確定幫扶對象。加強困難大學生實名信息的登記完善,對147 名其他困難情況和31 名“四類困難畢業生”進行再回訪再核實,建立縣、鎮街、村社三級幫扶機制。通過民政、公安數據比對,快速確定23 名低保家庭畢業生、3 名殘疾畢業生為重點幫扶對象,分類實施“一人一檔”“一生一策”精準幫扶。目前,除1 人見習期未滿、1 人確無就業意愿外,其余24 人均已實現就業。
精準提升就業能力。為困難大學生提供個性指導服務。針對身體殘疾的畢業生,量身定制推薦崗位信息;針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畢業生,發放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就業困難幫扶補助,采取入戶座談、主動約見等方式多輪推崗,鼓勵其勇敢就業,實現自身價值。落實就業見習政策,優先為困難高校畢業生提供見習機會,通過見習積累工作經驗、增強實踐能力。
精準實施托底安置。積極協同教育、民政、衛健等部門,合理統籌公益性崗位,開發就業援助基地崗位30 個,用于托底安置就業困難大學生,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托底安置殘疾大學生到社區公益性崗位就業。
下一步,金堂縣人社局將繼續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進行回訪,持續做好崗位推薦、創業幫扶、技能培訓、就業見習、就業援助等幫扶工作,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盡快實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