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镕
(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南昌 330063)
"妙手匠心巧出神,泥沙水火見奇珍。藝精品美石灣瓦,名甲四方天下聞。"這是描述佛山石灣陶瓷公仔的詩句。俗稱"石灣公仔"的石灣藝術陶瓷,這些都是在日用陶瓷高度發展、商業流通活躍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石灣陶瓷的每件作品充滿著厚實傳神、剛勁有力、趣味無窮的特點。在上釉色的時候別具一格,它的釉色渾厚斑斕,它的造型生動傳神。自距今幾百年前的明朝開始,"石灣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融合其他國內知名窯廠產的陶瓷以及加以仿制的發展進程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陶藝史上的一朵奇葩。
石灣的陶瓷產業是開始于明代的,在那個時候就產生了專業化分工和行會組織。在當時廣州的出口商品內,陶瓷的出口僅次于絲織品,是十分受外國人們的喜歡與追捧。在當時,石灣的陶藝大家就利用當地的陶土資源來研究發展出許許多多的顏色不一樣的色釉,并利用這一特性,在陶瓷胎體處理上用釉彩來蓋住陶胎的粗糙,同時吸納各大陶瓷名窯的釉色和造型,生產出來觀賞價值和實用功能相結合的藝術陶瓷。進入了清代,石灣陶瓷有了更新的發展。在乾隆年間,就生產了許許多多的藝術陶瓷,而舉世聞名的“石灣公仔”(石灣人物雕塑)更是在這個時候取得輝煌的成就。石灣公仔吸收仿制當時各大名窯的精品,比如有冰裂紋釉、鶴鴿黑釉等,讓石灣公仔增添了顏色斑斕、趣味吸引人的效果,豐富了石灣陶瓷的裝飾手法,有著更加不同的藝術韻味,奠定了石灣陶瓷的歷史地位。清代產生了以黃炳、黃古珍、陳祖等一批陶塑名家,代表著當時陶瓷藝術的最高水平。
到了民國期間,石灣陶塑因為吸收了西洋雕塑人體解剖結構比例準確的長處,創造了石灣陶藝新風。就如民國石灣陶瓷大師潘玉書的作品,在石灣陶藝古樸傳神的特色上吸收西洋雕塑技法,他塑造的仕女形象,眉眼、嘴角、唇邊動態的微妙變化來表現女性特有的溫柔嬌媚,其服飾則用細密的線條來表現衣褶的重疊,有很強的動態感和節奏感,從而形成了含蓄典雅、瀟灑俊逸的裝飾風格。也正是因為這些大師把石灣陶瓷推向了更高的高度。
歷史上的石灣陶瓷裝飾藝術在每個朝代年代都有不同的裝飾風格特點,通過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石灣陶瓷吸收每個時代的精品佳作的特色,通過仿制再創造,呈現出石灣陶瓷自己本身的特色,也奠定了在陶瓷界的地位,更受國內外各階級人們的推崇。
進入新中國后,石灣陶瓷進一步踏入現代藝術的殿堂。可以說,以劉傳大師與其弟子劉澤棉大師作為石灣陶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代表的,把石灣陶瓷、石灣陶藝古樸傳神的特色上吸收西洋雕塑技法,勇于創新,把傳統精神與現代審美觀相結合,拉升了石灣陶瓷裝飾藝術的高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來淺析作品《鐘馗捉鬼》,該作品取材于歷史典故,作者通過精工細雕巧妙地塑造出鐘馗準備捉鬼的表情和動作,把人物的眼睛與生態突出了豹頭環眼、鐵面虬髯的外貌特征,同時生動地展現出人物為人剛直、不懼邪祟的英雄形象。
以劉傳大師為代表的石灣陶瓷陶藝大師的作品可以說表現出的陶藝人物形象傳神,他們融會了西洋雕塑的長處,善于將石灣陶瓷的多樣化技法,如捏塑、雕塑、貼塑、捺塑等綜合運用于創作實踐中,他們的作品既有傳統石灣陶瓷的韻味,又吸收西方雕塑的精髓,以造型傳神、骨骼奇特、結構精密表達出其裝飾藝術特點。
石灣陶瓷,也可以說是石灣陶藝或者石灣陶塑。因為石灣陶瓷它除了主要有生產日用瓷,如瓷碗、瓷瓶、茶咖具之外,更多的生產陶塑人物、動物、場景等等。石灣陶塑它有剛勁有力、樸拙古雅、厚重傳神的特點。因為石灣產出的陶土土質比較粗糙、水網密布的佛山地區使土里面含沙量大,但是也變相讓其可塑性增強了,這使得可以表現人物或者是動物的筋骨肌肉、樹枝枝干的蒼勁挺拔。就像劉傳大師創作的瘦骨仙、鐵拐李、李白醉酒等等題材。
造型上有著剛勁有力、樸拙古雅、厚重傳神的特點,在觀賞石灣陶瓷時,可以很明顯看出其題材的故事性、生動性、人物動物及植物的特點,增加了陶瓷趣味性,極大地吸引人們的目光,也讓其增強了市場性、經濟效益。造型上的突出的特點,讓人們可以一眼認出石灣陶瓷。因此造型上的裝飾藝術相統一,讓石灣陶瓷的知名度更廣,也突出了石灣陶瓷與其他品類的陶瓷的區別。
自古以來,就有“窯變”這一說法,窯變的定義一般來說就是把陶瓷在窯內燒制后,在顏色、造型等地方引起了變化。石灣陶瓷所用的釉即為“廣鈞釉”,這是一種典型的窯變釉。本來鈞釉本屬于青釉,顏色呈現月白和天藍,但由于在燒制過程中釉料中會被滲入銅被氧化,就出現紫色,使釉色呈現青中泛紅、紅中泛紫的效果。廣鈞釉發源于宋代五大名窯的鈞窯,卻在石灣陶瓷上面得到極大的發展。石灣窯仿鈞釉卻青出于藍勝于藍,在鈞窯變釉一層釉的基礎上發展施兩層釉,使釉色的變化層次更加流暢。廣鈞的釉色十分豐富,除鈞紅、月白、翠玉、云霞傳統品種外,還有藍鈞、茄鈞、綠鈞、灰鈞等新品種。
到了現代,多種多樣的顏色釉也利用在了石灣陶瓷陶塑上面,現在的石灣釉主要分為紅黃黑白青五大色系,而這每個色系里面有的單色系中細分的區別,如:白里面有蔥白、牙白、月白等。由于石灣制釉以采用本地原料,且燒制的技術也是自己獨成一家,于是乎成了區別于國內外其他產區的主要標志。在繪畫上體現的裝飾藝術,可以說是自成一家,因為有獨特的繪畫釉色特點,也使得石灣陶瓷的經濟價值更上一層。
石灣陶瓷的工藝有六個步驟,從構思設計,到制模型,注漿成型,修坯胎,上釉色,最后入窯煅燒。在燒制的時候,師傅的火候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不過到了現代,上面的六個步驟中,有好幾個步驟都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雖然機械化生產出來的陶瓷價值不高,但是已經極大地減少了人力的付出,而且可以大量生產滿足了在人們心目中價格低廉的日用瓷。
在最開始制作一個石灣陶瓷,最應該認識的要點是對泥、釉、火的運用把握。在泥的選料上工藝大師們就選擇好哪個地方用哪種泥,比如在支撐的部位就會多用硬性赤土,在造細節的地方就會多用軟性土;在用釉的方面除了上面文中所提到的廣鈞釉、乳濁釉,最主要還有制作者在上釉的用力用色的輕重、調配好各種釉的比例以及需要考慮到的燒制而成后的效果;最后還有一個就是工藝大師們對入窯烤制時溫度、濕度、以及環境的把控,在準備前需要把窯的溫度控制在多少、在燒制的過程中,火的燃燒程度應該多少,這些都是需要師傅們長期累月的制作技藝,熟練經驗。
最后我想說,每一位陶藝家工藝師都想有創作的自由,想要創作出自己想表達的感情色彩或者喜歡或者社會需要的作品,但是制作石灣陶瓷的工藝,它有著必須要的駕馭制作工藝技法的能力,領悟制陶的過程,長期的經驗。應該說制作才能隨心所欲。當然,在石灣陶瓷制作工藝技法裝飾藝術中,表達出來社會的人文價值,因為有著石灣陶瓷的獨特工藝,它也才會更好的反饋給社會它的裝飾藝術的價值。
到了21 世紀第20 個年頭的現在,石灣陶瓷與現代的青年陶藝家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根植傳統,大膽創新”通過學習石灣傳統瓷器的厚實傳神,學習前輩大師們的藝術成就,不僅在吸收西方的藝術基礎上,貫通自己創作理念,更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把自己的想法,感情色彩表達在推陳出新的現代及未來石灣陶瓷作品中,的應該說在當下石灣陶瓷也有許許多多的發展困難,如:過于追求市場化、題材同質類高等等。但是因為有新一代的裝飾藝術理論基礎加持下,把石灣陶瓷的高度不僅局限于日用瓷或者藝術瓷上,通過與設計的結合,用在人性化的環境,把石灣陶瓷怎樣與人居環境更好的結合;在大型的社會公共雕塑,怎樣推做出表現得張力;怎樣更好發展我們強大中國的陶瓷產業,融入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的時代、新的追求、新的理念,為石灣陶瓷注入新的力量,不僅讓千年石灣流傳至今,在未來更加發揚光大,突破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