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臨 徐陽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地方戲劇是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審美價值的集中體現,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和名片,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現存的360余種劇種已消亡了100余種,戲劇正處于一個全面動蕩的行業窘境之中[1]。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搶救保護政策,但地方戲劇仍難以走出“臺上振興臺下冷清”的現實困境。
臺州亂彈是浙江省臺州市的一種民間戲劇,起源于明末清初,擁有400多年的歷史,并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臺州亂彈唱腔種類繁多,主要以亂彈腔為主腔調,兼有徽調、昆曲、高腔、灘簧等,表演語言主要以中原韻調為主并融合臺州方言,以“文戲武做”“武戲文唱”而著稱,因而具有濃厚的民俗特色。
臺州亂彈最初叫黃巖亂彈,主要在浙江省臺州、寧波以及溫州一帶盛行,自清代以來,臺州亂彈發展迅速,聲名顯著,但民國時期戰亂頻繁,臺州亂彈逐漸蕭條,建國前期,臺州亂彈班“冰消瓦解”,劇種瀕臨消亡。1953年,20多位老藝人經過多方努力組建了黃巖新芳亂彈劇團;1956年,該團成為臺州政府所屬劇團;1982年,該團改名為“臺州地區亂彈劇團”;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時代不斷發展、觀眾需求變化等因素,該劇團陷于癱瘓,被迫停演。
1996年,《光明日報》 《戲文》雜志、《浙江日報》《大舞臺報》 《臺州日報》等競相發表文章呼吁保護臺州亂彈,但收效甚微[2]。直到2001年,中國昆劇研究會成員及溫嶺太平街道的網友共同制作了《SOS,臺州亂彈》網頁并發布于網絡,引發了各界特別是臺州市文化部門的關切。2004年底,“臺州亂彈搶救保護研究工作室”正式成立;2006年,臺州市、區兩級政府聯合海正藥業、東港工貿和方遠房產三家民營企業共同出資建立了臺州市海東方亂彈劇團,并于2012年正式更名為浙江臺州亂彈劇團,沉寂了多年的臺州亂彈終于重新唱響。
“一部中國戲曲史,半部在浙江。”浙江一直致力于傳承保護傳統戲劇,早在2002年就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戲曲的文件。截至目前,浙江省有關戲劇保護最新的政策為2015年頒布的《浙江省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 (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22年浙江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戲劇項目都將實行“五個一”計劃,即成立一個院團、每年創作一部戲、每年復排一部經典戲、培養一批骨干人才、打造一批基地,以期戲劇更好地“活起來,傳下去”[3]。
政策雖好,但落實起來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一,存在“重申報,輕保護”問題。臺州亂彈2006年就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臺州市政府雖然已出臺若干項計劃和政策以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例如,浙江臺州亂彈劇團所在的椒江區政府開展的“三活法”非遺傳承保護等,但多屬于宏觀性舉措,相關部門至今仍未出臺具體規定,這使得臺州亂彈的保護工作開展起來困難較大。
其二,相關部門的主動性不高。《浙江省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提出加快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工作體系,落實分級責任制度,開展傳統戲劇之鄉命名。浙江省已經開展了兩屆“戲曲之鄉”評選,臺州亂彈作為臺州市唯一的地方劇種至今尚未入選。
其三,盡管近年來臺州市、區二級政府對臺州亂彈較為重視,2013年以來撥款達400余萬元,加上劇團自身的演出運營收益,能保證劇團的正常運作,但一遇到大項目或者是添置專業設施、排練大戲等,就有點捉襟見肘了[4]。由此一來,經費短缺導致劇團演員收入較低,人員易流失,致使發展受阻。
“人在藝在、人亡藝亡”“藝在人身、藝隨人走”,人才對于戲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習戲劇面臨前期投入大、訓練時間長、入門門檻高、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等情況,愿意學習傳統戲劇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隨著老藝人的逝去,戲劇行業普遍面臨人才斷檔、技藝傳承人短缺的局面。
臺州亂彈屬于地方戲劇,其生存和發展往往依靠師徒相傳。由于臺州亂彈早先停演多年,許多文本資料、劇目及曲譜資料尚未整理,發展本身就存在斷層問題。目前,臺州市政府有關臺州亂彈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多圍繞“浙江臺州亂彈劇團”展開,該劇團屬于公助民營性質。由于民營性質的劇團在體制上存在人員無編制、演職人員難以評定職稱、上升渠道窄等問題,優秀的骨干藝人、人才難以安心就業,甚至出現跳槽轉行等情況,以致劇團人才青黃不接。
戲曲是角兒的藝術,一部戲曲要通過角兒的演繹才能成功呈現給觀眾,但一部戲的成功不僅僅只依靠角兒,其背后還有許多劇團其他人才的支撐。人才不僅指舞臺表演人員,還包括編劇、舞美、作曲、音響燈光師等。截至2022年1月,浙江臺州亂彈劇團僅有演職人員83人,其中,二級演員2人,三級編劇、導演、演員9人[5]。目前,劇團只剩一位資深作曲家朱冬康先生,現今已七十五歲高齡,創作型人才相當緊缺,每逢大型劇目創排,往往需要向外地聘請高級人才臨時擴充創作隊伍。當此情形下,如果不加快人才培養,臺州亂彈的傳承與發展將成為空談。
臺州亂彈是非遺文化藝術,如果不能融入當代文化,繼續演出陳舊、雷同內容,就無法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
目前,浙江臺州亂彈劇團表演的劇目仍以古老的傳統故事為藍本,現實生活題材劇目較少,劇目創作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盡管近年來創作了一些新劇目,但都難以滿足觀眾需求。例如,臺州亂彈的演出形式與舞臺表演技藝是基于都市大劇院舞臺設計的,大多不適合在地方市、縣劇場演出,因而難以為劇團創造有效的經濟效益。
“互聯網+”時代,傳統的線下傳播方式及渠道難以滿足現代戲劇的發展趨勢。目前,臺州亂彈的唱腔和舞臺演出的地域局限性較大,在傳播渠道上,臺州亂彈仍局限于公開演出、文娛活動、文化交流等,受眾范圍較窄,以臺州為中心向外輻射的力度較弱,不利于臺州亂彈對不同地域受眾群體的吸納與培育。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浙江臺州亂彈劇團也曾嘗試過新的宣傳推廣渠道,其微博官方賬號于2013年3月30號創立,2018年6月25號停更,累計發送微博數量112條,粉絲數195個。這幾年是微博平臺快速發展時期,但臺州亂彈劇團沒能抓住機遇發展,沒有很好利用微博平臺擴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后,受新冠疫情影響,各類戲劇的線下演出受限,越來越多的傳統戲劇紛紛利用短視頻等網絡渠道進行線上演出,獲得了增收,擴大了知名度。抖音是目前國內第一大短視頻APP,擁有超過6億人次的日活量。據《2021抖音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月5號,我國1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在抖音平臺的覆蓋率達99.42%,這對傳統戲劇在互聯網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2021年,抖音點擊量最大的十大非遺節目分別為豫劇、越劇、黃梅戲、秦腔、相聲、京劇、花鼓戲、柳州螺螄粉制作技藝、陜北民歌、川劇,其中,豫劇獲贊7743萬,越劇獲贊5789萬,黃梅戲獲贊5305萬[6]。然而,浙江臺州亂彈劇團目前尚未注冊官方抖音號,僅有,4個劇團演員自己注冊了個人抖音賬號,發布一些有關臺州亂彈的內容視頻。在眾多的新媒體傳播渠道中,浙江臺州亂彈劇團僅有微信公眾號還保持日常更新,但也僅僅是對最新的演出資訊及劇目進行介紹,在內容的傳播制作上力有不逮。
臺州市政府及各級文化行政部門應盡快組織力量,從全局出發對臺州亂彈的的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讓戲劇保護落到實處。此外,臺州市政府還應提高保護意識,根據浙江省提出的“文化強省”的戰略要求,積極開展評選等各項活動,把地方戲劇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列入政府發展規劃,制定一整套專項保護政策措施,促進臺州亂彈更好地發展。
相關政府部門還應積極為基層劇團爭取國家資金扶持,切實解決劇團的資金短缺問題,改善劇團的生存環境,推動劇團、劇種發展。
浙江臺州亂彈劇團應明確自身戰略發展方向,切實解決目前由于體制、機制帶來的專業人員短缺等問題。首先,劇團應建立健全人員任用、培育機制。劇團內部要實施獎勵和懲罰機制,同時,要優化工資結構,對創新型人才進行獎勵,激發從業者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使劇團更具活力與創新力,形成良性循環。其次,劇團要對市場進行調研,增設針對性培訓課程。可以從專業院校中招收優秀的學員,鼓勵其進團學習進修,確保培養一批有能力、了解年輕觀眾喜好和市場需求的演職人員,增加人才儲備。最后,相關文化部門要加強對劇團的精品創作扶持。例如,在省內實施編劇扶持計劃及領軍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拔優秀人才作為發展對象,同時,對于各種優秀表演人才、導演、作曲家等實行人才引進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同質化、單一的戲曲內容難以滿足當下受眾的觀看需求,對此,臺州亂彈劇團要在深入市場調研基礎上,以受眾需求作為創作出發點,準確把握當前文藝精品創作工作的重心。例如,劇團可以組織創作人員扎根人民群眾,深入群眾的日常生活,把提升作品質量作為戲曲生命線,努力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的現代化精品。臺州亂彈劇團第一部大型現代戲《我的大陳島》從2016開始籌備,歷時3年精心打磨,于2019年4月首次亮相,講述了臺州、溫州的青年人組成墾荒隊,登上大陳島墾荒造田、重建家園的故事。該戲從臺州各縣開始巡演,隨后到杭州進行匯報演出,再到浙江省人民大會堂以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最終斬獲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十四屆浙江省戲劇節新劇目大獎以及第三十四屆田漢戲劇獎劇本獎一等獎等獎項。
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實行劇目采購計劃,向全國招募一批價值觀正確、創作能力強的創作者,通過點對點征集、設計創作、從優購買與本土創作相結合的方式,創作一批優異劇本。要構建相關政府部門積極“下單”(明確劇目)、表演團體配合(浙江臺州亂彈劇團)“編演”,最后由政府“買單”的新型模式,同時,加快將臺州地區的杰出人才、創新案例、人物模范等故事搬上亂彈舞臺的步伐,讓人民群眾品味到更多的文化盛宴。劇團可以完善創作模式,開設劇目、劇本征集渠道,邀請受眾參與到劇目創作與演出中來,滿足受眾差異化需求。
新媒體時代,劇團需要多渠道并進,借助新媒體平臺更好地宣傳臺州亂彈,擴大受眾面,實現臺前幕后資源的有效整合。首先,可以利用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通過開通官方賬號傳授亂彈基本知識、宣傳亂彈演員、教唱亂彈曲目等拉近臺州亂彈與受眾的距離。其次,可以邀請廣播電視臺等傳統媒體開設相關戲劇專題欄目,制作有關臺州亂彈的節目或紀錄片,介紹有關臺州亂彈的歷史典故、藝術品鑒、特色劇目等知識。再次,可以舉辦一些文化活動。例如,聯合其他劇團舉辦亂彈比賽、戲劇節等活動,吸引受眾廣泛參與。最后,劇團可以組織“文化惠民,送戲下鄉”等活動,到各個地方進行公益演出,擴大知名度;可以結合當下的文創熱點,制作一些周邊禮品,與品牌進行聯名宣傳推廣,將臺州亂彈打造成臺州地區的特色名片。
臺州亂彈的劇目表演包含許多經典文化素材,如臺州方言、風土人情、人文故事等,傳承著臺州人民智慧、勤勞、敢闖敢拼的品格。例如,浙江臺州亂彈劇團迄今為止投入最大的劇目《戚繼光》,再現了我國明代萬歷年間戚繼光帶領臺州人民剿滅倭寇的故事,凸顯了臺州人民保家衛國、眾志成城、有勇有謀的品格形象。
臺州亂彈的發展須向外圍及周邊城市形成文化輻射。一方面,浙江臺州亂彈劇團可以通過與各地區、各民族的戲劇展開交流、合作,推動臺州亂彈“走出去”,對外傳播臺州本土戲劇“聲音”,展現臺州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浙江臺州亂彈劇團通過讓更多受眾參與到地方戲劇活動中,切身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從而加強受眾對于家國情懷和故土情結的情感認知,幫助他們樹立起保護與傳承的理念,進一步推動傳統戲劇可持續發展。
臺州亂彈的發展要擴大受眾群體范圍,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基于文旅融合發展背景,臺州亂彈未來可以通過統籌規劃,開發一系列與戲劇有關的項目,打造具有旅游特色的戲劇小鎮或戲劇基地,并在其中增設VR戲劇體驗館,讓游客走近戲劇的開發、生產與表演,切身地感受劇目創作的魅力。
臺州亂彈是臺州文化的一張“金名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寶,然而,目前卻面臨著內容同質化、人才斷檔、運行體制受限等問題,這些問題使臺州亂彈的發展陷入了困境。對此,我們要增強保護與傳承臺州亂彈的意識,將臺州亂彈孕育的哲理、人文精神、價值觀念更好地呈現出來,幫助其擺脫發展困境。在臺州亂彈未來的發展中,我們不僅要及時關注市場和觀眾的需求,還要不斷革新表演形式和技巧,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博采眾長,促進臺州亂彈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