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盤東

【摘 要】當今,許多室內設計師正努力探索更多的創新與可能性,然而,這些創新最終還必須依靠優秀傳統文化來支撐。陜北窯洞作為歷史的承載者,蘊藏著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十分有必要深入探究它的藝術價值,并努力把它的延續下來。本研究旨在利用文獻資料和網絡,收集有關陜北窯洞的相關材料,總結其中的經典元素,探索陜北窯洞的生態特征、文化意義、裝飾風格等方面的特點,來使人們更直觀地了解陜北窯洞的魅力所在。經過系統的研究,深入挖掘窯洞的各種元素的價值,以便在當下的審美環境中,利用這些資源來融入到室內設計作品中,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室內空間,也為現代人們提供設計和生活的靈感。
【關鍵詞】陜北窯洞;傳統元素;室內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41.5;TU—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7—045—03
陜北窯洞的形成與黃土高原地區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正是黃土高原得天獨厚的黃土資源,造就了陜北窯洞這種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文化,直到如今,陜北地區還保留著這種極具地域性的建筑風格。陜北窯洞歷經漫長的演變,從最初的簡陋狀況逐漸演變成如今的精致結構[1]。這種古老的建筑方式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既體現了漢族的農業文明,又反映出當地的自然環境。陜北窯洞既具備獨特的居住功能,又具備豐富的歷史意義,更具備珍貴的藝術性與環境保護意義。
陜北地區的窯洞是一種獨特的住宅建筑,在其元素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近年來,隨著陜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窯洞被拆除或改建,這也加強了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因此,本文旨在對陜北窯洞元素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闡述其特點、風格和文化內涵,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對于窯洞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保護[2]。
通過對陜北窯洞元素的深入研究和了解,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傳統農村文化,有助于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本文將就陜北窯洞的文化元素進行探討,對陜北窯洞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啟示。
一、陜北窯洞民居的傳統裝飾元素研究
(一)建筑的元素運用
窯面對于窯洞人家來說是家里的門面,因此窯屋的窯面既必須牢靠又必須漂亮。窯面反映出一個家庭的財富,因此,無論富裕家庭或普通家庭,都會認真地打造窯面。窯面的裝修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古老的水波紋、耙紋、草泥涂層、磚塊砌成的窯面,后來又演變成木結構的屋頂[3]。通過使用不同的材料,如石頭、陶土和其他建筑材料,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建筑風格。例如,在普通的住宅中,通常使用陶土和黏土來覆蓋墻壁,而在富裕的住宅中則使用各種建筑材料。
(二)門、窗的元素運用
不管什么類型的窯洞,它的門窗設計總會受到嚴格的要求。通常,它的外觀以半圓形與方形的組合呈現,以此來表達“天圓地方”中的精神。除此之外,它的內部空間以木制的框架組織,分為了四大類:天窗、斜窗、炕窗以及其他類型的門窗。兩扇精心組裝的木制門框,窯面以精致的木格裝飾,呈現出絢爛多彩的花紋,令人嘆為觀止。
由于窯洞進深較深,需要一個朝南的入口來獲取陽光,因此,這個入口處被安裝了一個巨型的窗框,成為唯一的采光處,窯洞窗戶起采光和封閉空間的作用,將麻紙覆蓋在外,這樣可以讓陽光穿過,但也可以阻隔一定的風,從而達到密封的效果。談及窯洞的門窗,就必須要談到窗戶文化[4]。窯洞窗戶花色各異,從正方形的、菱形、工字、回字、萬字,燈籠錦,再到步步錦,每個花色的構思和制作過程,盡管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匠人們的精湛技藝。人們熱衷于將窗戶裝飾的美觀多彩,特別是喜歡用剪紙來裝飾方格或菱形的窗戶,這些窗戶的造型、裝飾都被視作神圣的象征,蘊含著古代的規制與現代的訴求。
(三)鋪地的元素運用
原本,窯洞的內外地面是由土地為主,后來發展成了方形磚塊和鋪路石。靠崖式窯洞,內外均用青磚鋪砌,鋪砌造型各異,內多鋪長磚,橫豎鋪砌,或菱形鋪方磚,外多平行鋪磚或錯頂鋪砌鋪路石,用水泥板框砌臺階。由于下沉式窯洞內部比較潮濕,洞內地面主要鋪設青磚,透氣吸水。
(四)建筑色彩的元素運用
陜北窯洞的建筑色彩重要源于建筑材料,其中大面積的黃色為陜北地區隨處可見的黃土,這種土壤質量通常具有較高的耐火性,并且在高原上非常穩固,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得以保留。隨著社會的發展,黃土燒制的磚與青灰色的磚材和石材運用到建筑中,這種窯洞的建筑質量逐漸被改善,由于其兼具結實與美觀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在窯洞建造中,這時的陜北窯洞建筑顏色多以磚材的青灰色為主[5]。通過改變建筑材料,創造出獨特的、與大自然相協調的窯洞風格。中國傳統的建筑風格中,許多建筑物都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如瓷磚、陶瓷、水泥等。在建筑中,經常會使用天然材料制作建筑物的門框、門板、屋頂等。還會使用各種顏色的瓷磚、陶瓷、水泥等材料,以營造出與大自然相協調的建筑風格。就像一個鏡子,將室內的美麗景色映射出來,構建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像。
(五)室內擺設的元素運用
陜北窯洞的建筑特點使得它們無法接受太陽的照射,因此,在室內布置上,必須充分考慮到陽光的利用。窯洞的主客廳朝向南方,窗戶也朝向南方,而且炕的位置也要放在靠窗的位置,以便夏季時,室內避免接受太陽的照射,而炕本身又具有散熱的作用,從而讓窯洞內保持涼爽。冬天來臨,炕和灶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灶將產生的熱量傳遞給炕,而土料本身具有良好的蓄熱性,可以使熱量均勻分布,從而達到加熱的效果。洞內的炕、小灶柜、小缸、小甕,都是當地特色,窯洞人家偏愛傳統的家具,而且窯洞還可以用于糧食儲存、生產和運輸,因此窯洞還兼具儲存空間和倉庫的作用。
(六)庭院布置的元素運用
一些大戶人家的院落布局比較講究,不僅因為它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典范,建筑雄偉,而且建筑風格獨特,磚瓦木結構。石刻建筑技藝精湛,總體輪廓保存較為完好,院內彩繪、木雕、磚雕隨處可見。木雕作品,取材于各種民俗或故事,無論是屋頂、窗欞還是家具,都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含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木雕作品中的精品楠木床,需要數工匠花費多年的心血,楠木床由多部分構成,完全無需一顆釘子,更能夠隨心所欲地拆裝,采用透雕鏤空雕的技術,床柱則采用了竹節形狀的雕刻,代表著一個個堅固的結構,象征著一個個堅強的人。楠木床的設計十分獨特,它的內部和表面都刻畫了圖案,包括金雞、麒麟送子圖、福祿壽三星、春夏秋冬。它的制作技術十分出色,甚至被傳說能與皇帝的龍椅相比。
二、陜北窯洞民俗元素的視覺審美價值
(一)陜北剪紙的審美價值
陜北地區的人們通常居住在窯洞里,他們的門窗上都會貼上剪紙。民間藝術家們用靈巧的手在紅色的紙張上創作出各種造型,傳承著古老的審美觀念和精湛的手工技藝。陜北地區的剪紙畫是一種傳統的裝飾,它們被貼在窯洞的墻上,旨在保護墻壁,祈求吉祥平安。新人結婚時,也會貼上剪紙畫,以表達喜慶的氣氛。這些剪紙畫通常都是用來表達喜慶的,而不是用來表達晦氣的。剪紙畫不僅僅是一種裝飾品,它還具有多種寓意,如富貴吉祥、平安幸福等。除了剪紙還有炕圍子畫,炕圍子畫不僅可以隔離土炕上的被褥,使其與土墻壁保持一定距離,有效防止潮濕,保持床鋪的清潔。
(二)陜北窯洞門簾的審美價值
窯洞的居民都會在門洞上安裝門簾,這樣可以在冬天抵御寒冷,保護窯洞免受凍害。夏天,門簾可以阻擋陽光和雨水,防止蚊蟲侵害。在陜北地區,人們通常會使用拼布制作的門簾,這不僅是為了實用,還能展示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陜北婦女用平日里做衣物和被子剩下的邊角料,經過精心剪裁,將各種形狀的布塊拼接起來,創造出多樣的門簾。陜北地區,制作出精美的拼接門簾,不僅令人自豪,更能夠與整個窗戶的格調相得益彰,彰顯出陜北人民的淳樸和勤勞。
(三)陜北傳統生產工具的審美價值
石碾是一種古老的農業生產工具,它源于幾千年前的勞動人民,當時他們用石頭、木材等材料制作而成,主要用于碾碎五谷和去皮。如今,許多農村仍然在使用,成為鄉村的一種文化象征,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石碾通常被安置在村莊的中心或大戶人家的門口,無論是個人出資還是集體募捐,村民們都能使用。這里也是村民們聚會的地方,當人們吃完飯后,老人和小孩們都會圍坐在石碾旁,聊天、玩耍,而且,當村莊舉行重要會議時,村長們也會聚集在這里召開會議。石碾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工具,它與窯居者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三、現代室內設計對陜北窯洞元素的繼承與發展
(一)地域文化精神提煉表現
陜北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包括深厚的黃土地。陜北窯洞文化深深地影響著當地的居民。因此,應該利用陜北窯洞的歷史和地理優勢,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打造具有地域特點的陜北窯洞文化景觀村,并通過創新的設計,讓人們感受到陜北窯洞的魅力。陜北的民俗風情包括腰鼓代表了陜北人的豪爽、自由、歡快的精神。當今,許多日常使用的器具,例如水缸、軸轆,已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通過重新把它們納入當代的室內空間設計中,不僅可以讓它們重新成為一個具有代表意義的標志,還可以讓它們成為陜北窯洞文化的一部分,讓它重新煥發新的光彩。通過將延安窯的獨特文化和傳統特色符號融入進設計中,使人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當地的魅力。
(二)裝飾元素直接運用在設計中
在設計中,我們往往直接把的建筑樣式、傳統裝飾紋樣和窗格文化融入現代的室內環境中,來創造獨特的室內氛圍。然而,將這些元素直接運用通常會顯得過于呆板,所以多被用來做較小的裝飾,如果廣泛地應用,可能會產生較大的視覺沖擊。因此,通過重新演繹與再現傳統的場景與物品,融入當地的文化象征,可以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比如,將隴東慶陽的“五絕”移植到設計作品中,隴東慶陽的“五絕”展示了慶陽的傳統技藝,包括刺繡、皮影、剪紙、隴東秧歌以及隴東道情等。慶陽的傳統手工技藝不僅是一種精致的裝飾,也是一種展示慶陽本土文化的絕佳方式。此外,皮影戲、隴東秧歌、隴東道情等優秀傳統文化活動,也是慶陽本土文化的一種象征,它們不僅展示了慶陽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慶陽的精神財富。將其融入到設計作品中,不但可以襯托當地窯洞的獨特,也能夠彰顯出來民俗美。
(三)融入現代審美打造獨特風格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地進步為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這種快速的變革也迫切需要一種具有創造性的、符合當下社會環境的設計方案。因此,設計不僅僅要滿足基本的功能性,還應該結合當下的文化背景,采用具有特色的、具有個性的設計風格,以滿足當下的審美追求。使用這種方式需要藝術家擁有豐富的想象力、熟練的技巧、獨特的思維方式,并且需要考慮到觀眾的喜好,所以具有較大的挑戰。
四、結語
受現代社會發展,很多新建筑已逐步替代傳統窯洞民居。對比以往低成本磚瓦結構,現在居民都比較愿意買輕便商品房。盡管如此,還是應該珍視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具有特殊設計理念,它們既反映了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并融入現代審美觀念,既造型優美,還具備實用功能。所以在使用這些要素時,還需對地方歷史,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深入考察。通過對當代民族特征的考察,既能運用有代表性,又抽象的形象,表現各地風土人情,也可以使之融入當代建筑中,使傳統的地方文化重新塑造,并且帶來了別具韻味的思想。
參考文獻:
[1]華露嶸.室內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元素之應用[J].居舍,2022(33).
[2]袁莎莎.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有效運用[J].文化產業,2022(30).
[3]宋棋超,張丹陽,侯宇.中國傳統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居舍,2022(29).
[4]張加奇.傳統民居裝飾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2(19).
[5]姚璐,楊晴晴,賈思寒.豫西靠崖式窯洞空間改造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