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媛媛
一、上海發展元宇宙的國際國內背景
伴隨新工業革命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革命大潮席卷全球,數字經濟成為引領后國際金融危機復蘇和應對新冠疫情經濟低潮的重要引擎,在全球舞臺一枝獨秀。而近年來興起的元宇宙是人工智能、XR、無人駕駛、大數據、云計算、5G通信、神經技術與腦機接口等領域數字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集成運用,是未來數字社會的重要組成,也是數字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形態構成。
元宇宙相關產業發展對科技進步與社會形態變革都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方面,元宇宙有望將前沿數字技術進行集成創新,并融合應用到遠程辦公、新型文創、數字社交、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產業互聯、供應鏈管理等經濟社會各類場景,有望帶來一系列顛覆式創新,產業鏈價值巨大,為地方經濟和區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另一方面,元宇宙作為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交互的重要平臺,正在根據技術水平和用戶需求演變成不同的形式。新冠疫情讓交流互動的在線化、生產生活數字化加速,助推了元宇宙更快走進人們的現實生活,成為驅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數字技術創新的重要賽道。有研究機構預測,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5萬億美元,并將有10億人進入元宇宙(彭博,2022;普華永道,2022)。據Gartner預測,到2026年全球25%的人每天將使用元宇宙超過1小時。
同時,元宇宙新概念越來越受到互聯網巨頭和資本市場密切關注。不僅臉書、微軟、英偉達、字節跳動、騰訊等巨頭和獨角獸迅速通過收購XR軟硬件公司和業務戰略調整,大舉布局元宇宙業務和平臺,軟銀公司投資亞洲最熱的元宇宙社交平臺之一韓國元宇宙虛擬社交平臺Zepeto,Decentraland和Sandbox等數字房地產公司已允許虛擬開發商建造和出租數字商場。2021年,游戲行業的收購總額高達創紀錄的1170億美元。
在資本熱潮帶動下,社會層面和學術層面掀起了關于元宇宙的大討論,有“萬物皆可元宇宙”的樂觀派和積極行動派,也有元宇宙泡沫的悲觀派,還有謹慎解讀元宇宙發展趨勢的理性派。總體而言,目前,元宇宙尚處于技術發展和產業化初期的產業探索與模式創新階段,無論技術條件、運行規則還是應用場景均未成熟,但是國內各地仍積極在戰略層面的提前布局與謀劃。2021年底召開的上海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引導企業加緊研究未來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相交互的重要平臺,適時布局切入”,被業內稱為“我國地方政府對元宇宙相關產業發展的第一次正面表態”。2022年,武漢、合肥、成都、上海徐匯區、深圳福田區等陸續將元宇宙作為支持發展重點寫入新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深圳在“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全球數字先鋒城市”的新目標。北京發布了《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提出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北京樣板、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北京標桿。
相較之下,當前各地出臺的元宇宙政策側重于產業發展引導和元宇宙治理規范,從而提升數字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水平。商業公司更偏向以企業自身業務增長作為出發點,尋找元宇宙發展機會,最終實現企業競爭力和商業價值雙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從上海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的實際出發,梳理元宇宙發展面臨優勢、不足與挑戰,提出元宇宙健康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建議,有利于上海把握先機,科學謀篇布局元宇宙,占領技術高地和市場高地,打造領先元宇宙平臺,以虛帶實推進應用場景落地,從而從激烈的元宇宙城市競賽中脫穎而出,推動上海數字化轉型高級化發展,全面提升數字經濟競爭力和發展水平。
二、上海發展元宇宙的基礎條件和場景優勢
致力于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已具備發展元宇宙的多方優質要素。
一是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塑造的經濟、生活、治理等數字化底座基礎和新基建優勢。2020年,上海在全國范圍內率先發布了新基建行動方案,目前在5G網絡、算力設施等方面進展良好。截至2023年8月,上海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78835個,年均增速超過65%;5G基站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2.4個,位列全國第一;每萬人5G基站數達到31.8個,排名全國第二。未來,上海將繼續發揮“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的新基建優勢特征,為元宇宙產業發展提供通暢的“高速公路”。
二是科創中心和金融中心打造所積累和形成的一流科創環境、數字人才和資金要素條件、AI、XR等數字技術領先優勢,產學研一體化體制機制優勢。2021年,上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5500億元,高于杭州的4905億元、蘇州的3300億元、南京的2544億元和合肥的1140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逐年增長,2021年提高到1819.8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4.21%,高于浙江的2.94%和江蘇的2.95%。
三是支撐國際經濟中心發展的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產業優勢。上海提出“存量增效、增量創新、流量賦能、質量引領”的產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建成國內產業鏈最完備、綜合技術最領先、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加快人工智能產業布局,打造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推動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集聚人工智能核心企業1000余家。
四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的消費互聯網優勢和品牌優勢及其可能帶來的巨大市場潛力。目前,上海網絡新消費品牌發展勢頭強韌,更好地滿足了日益多元、細分、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為消費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生機。根據上海消費大數據實驗室、淘寶天貓DIGITAL生態實驗室、新榜等平臺數據,上海網絡新消費品牌數量在全國TOP500中占比達到1/5,上海本地TOP50的平均線上年銷售額達到3.2億,平均整體年銷售額5.4億,其中有10個品牌銷售過10億。
五是在數字之都、電競之都建設過程中,數字內容新媒體、直播經濟新業態蓄勢待發,超大都市網民紅利初顯。近年來,上海涌現了一批互聯網獨角獸企業——拼多多和趣頭條快速上市,也誕生了小紅書、喜馬拉雅、哈啰出行、滬江、萬能鑰匙等明星企業。2021年,上海市商務委出臺《上海市推進直播電商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致力于建設品質直播第一城。2022年,上海市直播電商在淘寶、抖音和快手平臺的交易額超2000億元,全國排名第三。與一般電商直播主要依賴達人主播不同,作為品牌之都,2022年上海市直播零售額TOP20主播中,有14個是品牌自播,占比高達7成。
六是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現代消費品等六大產業集群發展提供的豐富場景和物理空間集聚優勢,以及國際會展之都、五大新城建設、銀發經濟等城市發展提供的多元場景優勢。
三、上海發展元宇宙的不足及面臨的外部挑戰
目前,仍處于商業化和產業化前期的元宇宙在上海的發展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技術短板。元宇宙是未來數字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而國內在部分相關關鍵技術方面仍存在“卡脖子”問題。如交互技術方面,VR/AR技術和產品主要由Meta、微軟等主導;數字工具方面,3D建模、CAD設計、圖形引擎等技術由美國廠家掌握,我國相關產業大量依賴國外工具。二是缺乏頂層設計,元宇宙賦能作用不甚顯著。與國外相比,產業界過度重視元宇宙的娛樂體驗升級,尚未發揮出其對實體經濟虛實融合、以虛強實的賦能帶動作用。三是元宇宙泡沫的存在拉升投資風險,混淆產業發展視聽。當前元宇宙概念泛化、炒作嚴重,存在以元宇宙名義開展非法集資、詐騙、虛假宣傳等違法活動,不利于行業健康規范發展,亟待引導規范。四是行業標準和監管缺位。當前國家對元宇宙仍缺乏有效的監管政策,尚未出臺明確的發展規劃與發展路徑,元宇宙行業標準和平臺建設標準尚不明晰;數據市場建設、數字資產確權和交易規則制定、虛擬產品和數字服務定價、數據安全等亟待政策保障。
同時,上海發展元宇宙還面臨一系列外部挑戰,如國際競爭、區域市場競爭、搶人大戰和資本混戰將長期存在;芯片荒等“卡脖子”領域使上海元宇宙供應鏈連續性發展面臨中長期考驗;在能源問題上,發展元宇宙的基礎是算力,除了需要海量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空間作為支持,也將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如清潔能源供給不足,可能導致碳排放成倍增加。因此,要發展元宇宙,大力構建新型基礎設施,就需要相應加大清潔能源供給,加大碳中和力度。
四、上海推動元宇宙應用和發展的著力點
發展數字經濟是培育元宇宙新賽道的天然溫床,“數字產業化”是手段,“產業數字化”是目的。元宇宙核心價值在于產業價值,元宇宙技術應用和場景開發應從各類產業場景出發,打造元宇宙平臺,再依托平臺滲透到生活、治理等場景。發展元宇宙不能“脫實向虛”,而是要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切實賦能實體經濟全面升級,讓各行各業都能找到“第二曲線”新發展空間,積極探索“升級新基座—搶建平臺,釋放新生產力—虛實結合帶動經濟·生活·治理場景落地—以技術應用驅動創新集成,實現整體升級”的新路徑,實現元宇宙賦能未來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途徑。因此,發揮上海高端產業引領優勢,突出上海特色,打造海派元宇宙品牌,促進上海元宇宙場景開拓和正面賦能,需加強頂層設計,圍繞元宇宙基礎理論、關鍵技術、產業平臺和場景發展、關鍵要素和基礎設施配套等進行系統性布局。
首先,強化數字化底座,促進新基建升級,大幅度提升算力、展示力、交互水平和通信流量、速率、數據儲量。同時,支持開展元宇宙基礎理論研究,探尋元宇宙發展規律,明確元宇宙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因素、作用機理和創新發展路徑。
第二,加強元宇宙底層核心技術基礎能力的前瞻研發,打造緊跟全球、引領未來的硬核技術體系。支持滿足元宇宙發展所需的沉浸顯示、實時/智能交互、巨量通信、衛星互聯網、算力芯片、數字工具、邊緣計算、新型傳感技術、圖像引擎、區塊鏈等技術的攻關,依托頭部企業和廣大市場主體、國家實驗室、科研院所等戰略科技力量,加緊布局研究;推進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終端研制和系統化的虛擬內容建設,探索行業應用。
第三,以技術應用驅動創新集成,賦能實體經濟降本增效,加速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具體包括推動有利于產品創新,促進工業產品、線上線下服務、數字服務在豐富性、高質量、精細化、藝術性、娛樂性等方面優化提升;發揮多種前沿技術集成所產生的產業內和產業間技術溢出效應,引領數字產業協同創新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第四,元宇宙是在物理世界的基礎上發展數字空間,以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產業鏈整合推廣為契機,促進虛實結合,推動元宇宙經濟·生活·治理場景落地。注重創新應用引領和場景驅動相融合,形成“以虛強實”發展導向,打造賦能千行百業的產業創新體系。如,開展“元宇宙+”應用創新試點示范,聚焦公共服務、商務辦公、工業制造、安全生產、醫療、教育、社交娛樂、電子游戲等領域,布局若干虛實融合產業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一批行業應用標桿。
第五,加快元宇宙平臺建設,釋放新生產力,促進創意、創新、創業,豐富新業態和新模式。依托相關行業組織,加快產業上中下游對接,培育領軍企業,建設開放式元宇宙平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元宇宙產業生態圈。探索以市場為導向,搶占元宇宙先機的路徑和消費引導策略,發展特色場景經濟,打造元宇宙區域品牌。發揮國際大都市和電競之都品牌效應,打造元宇宙魔都,優先發展場景金融、時尚元宇宙、醫學元宇宙、游戲元宇宙、汽車元宇宙、元宇宙會展之都,房地產元宇宙、銀發元宇宙等,完善元宇宙市場體系。
第六,優化元宇宙發展外部環境配套政策和監管政策。積極參與和主導元宇宙產業標準和虛擬市場交易規則制定的方向,掌握發展主動權和話語權的策略;設立元宇宙基金,優化元宇宙生態的模式和可操作性;制定在元宇宙搶人大戰中勝出的人才政策和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推動元宇宙立法,研究制定與元宇宙社會相關的行為規則、隱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虛擬資產、糾紛裁決等規則和制度;加強元宇宙司法主體的研究,如元宇宙律師事務所、元宇宙仲裁中心等;構建元宇宙智能監管體系架構、準則,在兼顧技術效率的同時確保元宇宙發展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