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化時代,媒體融合已成為媒體轉型發展的必然,推動著傳統媒體向數字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轉型。探究如何在視聽新聞報道中創新思路,提高報道的質量和效果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也是當下傳統新聞工作者正在面對的重要挑戰。文章采用內容分析、比較研究等方法,探析媒體融合時代傳統視聽媒體面對傳播環境巨變產生的諸多問題及其面臨的困境,如信息重復、缺乏深度、缺乏互動等,這些問題最終會導致傳統媒體一步步失去傳播影響力。
媒體融合時代,視聽新聞報道的創新意義尤為重要,因為傳統媒體現在面臨的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問題。文章認為,傳統媒體應通過創新報道形式、內容、技術等方面,提高報道的質量和效果,滿足受眾需求,增強媒體的競爭力。同時,向新興媒體學內容生產與傳播、向商業化平臺學運營,不僅要實現內容生產的變革,更要實現思想的伐毛洗髓。此外,技術永遠是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媒體要沖破當前的困境,必須充分擁抱新技術,創新思路,如采用虛擬現實技術、使用數據可視化等手段以及元宇宙、ChatGPT等新工具。思想變革最終要落實在實踐中,關于前沿技術的應用文章中涉及較少,仍有待補充和提高。
關鍵詞:融媒體;視聽新聞;新聞報道;用戶體驗;創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0-0151-03
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視聽新聞報道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如信息重復、缺乏深度、缺乏互動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創新思路,如采用虛擬現實技術、使用數據可視化等手段。同時,還需要提高新聞從業者的新聞素養與專業水平,以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提高視聽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效果。
媒體融合是指不同媒體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以達到優化資源利用、提高信息傳播效率、拓展媒體業務范圍等目的的過程。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已經不再只通過單一的傳播渠道進行信息傳播,而是與互聯網、移動通信、社交媒體等新興媒體形成了互動和融合,形成了全新的媒體生態系統。媒體融合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平臺融合、內容融合、技術融合等。
媒體融合時代,受眾不僅是新聞的接收者,也是新聞的生產者、傳播者,這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新聞報道形式與流程[1]。媒體融合是數字化時代媒體發展的必然進程,它不僅對傳統媒體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媒體從業者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從古至今,每個人生活都離不開信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有了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對信息的需求量也水漲船高。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視聽新聞報道的改革發展非常具有必要性。傳統電視媒體的地位逐漸降低,而網絡媒體的互動性和可移動性變得更強。傳統媒體曾經擁有的優勢傳播載體,如今成了掣肘。例如,電視受到節目編排、欄目播出時段等限制,早已失去了先發優勢,時效性也大打折扣。在信息傳播速度以“秒”計算的當下,傳統報道中的新聞成為舊聞的尷尬現象已屢見不鮮[2]。如今一些自媒體甚至能夠實現零時差的新聞報道,這使得電視新聞媒體失去了自身的渠道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視聽新聞報道需要積極進行流程和制度上的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趨勢。同時,新聞工作者必須轉變思維,由單一新聞制作轉向系統新聞產品制作,從用戶角度積極探索問題實質[3]。通過創新報道的內容和形式等方面,最終提高新聞報道的品質和傳播力,滿足觀眾對高質量信息的需求,同時提升媒體競爭力。此外,視聽新聞報道的創新也是媒體生態發展的一個切面,媒體無論新舊,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當下經濟社會的發展,只有走媒體融合這一必由之路,才能推動媒體生態系統的優化和升級。
(一)新聞信息失真
虛假報道是新聞行業一個主要問題。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虛假信息的傳播速度變得更快,新聞報道中也時有虛假信息隱匿,個別媒體甚至故意編造假新聞,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另外,低俗內容也是新聞報道中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堅守新聞真實性這一基本原則,恪守職責使命,堅守職業道德[4]。新聞工作者必須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主觀色彩嚴重
新聞報道是傳遞信息和引導公眾輿論的重要途徑,應該以客觀、公正、真實的態度來呈現事實。如果新聞工作者的個人偏見和主觀色彩過于強烈,就會影響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甚至可能會誤導公眾的判斷和決策。新聞工作者必須始終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避免受個人偏見和主觀色彩的影響。同時,新聞機構也應該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培訓和管理,提高其職業素養和意識,確保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新聞報道的價值和意義,為公眾提供更加真實、客觀、公正的信息。
(三)缺乏互動性
提升新聞傳播力是擺在主流媒體面前的重大課題,是主流媒體在媒體的激烈競爭中破局謀篇的關鍵[5]。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視聽新聞報道的形式和內容不斷豐富和多樣化,但其互動性卻依然不足。傳統的視聽新聞報道往往是單向的信息傳遞,缺乏與受眾的互動和反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報道的成效以及與受眾的連接,進而影響到媒體用戶的黏性[6]。媒體融合背景下,受眾的信息接收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多以碎片化的方式獲取信息[7]。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既要從多個角度、用多種形式,全面呈現新聞報道,又要利用新媒體技術與受眾加強信息交流,持續強化報道的傳播效果[8]。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受眾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如果視聽新聞報道缺乏互動性,就很難吸引受眾的關注和參與,從而影響其傳播效果。其次,缺乏互動性也會限制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如果視聽新聞報道只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很難真正了解受眾的需求和反饋,也難以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背后故事和內涵。
(一)注重新聞內容質量的提升
加強對新聞報道的事實核實和真實性審查,是提高新聞報道質量的重要手段。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少新聞報道存在著夸大事實、編造謠言的情況,這不僅會誤導公眾,還會影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因此,新聞機構應該加強對新聞報道的事實核實和真實性審查,以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新聞機構應該建立起科學的事實核實和真實性審查機制,該機制應該包括多角度的事實核查和查證程序。同時,還應該設立專門的事實核實和真實性審查部門,由專業人員負責實施和管理。此外,新聞機構應該設立專門的監督和管理機構,對新聞報道進行全面的監督和管理。一旦發現新聞報道存在虛假、夸大等情況,應該及時進行整改和糾正,并對責任人進行追責。應定期對記者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新聞素養和職業道德,以避免虛假報道和誤導公眾的情況,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公信力。
(二)創新媒體技術手段
數字化時代,主流媒體需要不斷更新技術手段,以適應年輕人和新一代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已經不再適應互聯網時代培養出來的受眾對信息的需求,因此,傳統的主流媒體需要在技術上下功夫,運用最新的傳媒技術來拓展傳播渠道,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例如,電視新聞報道借助社交媒體平臺進行滾動直播,滿足了受眾更全面、細致、及時地了解新聞資訊的需求[9]。此外,AR技術也可以應用在新聞報道中,通過虛擬現實的形式讓受眾更加直觀地了解新聞事件。同時,直播和拍攝vlog等方式也可以增加互動性,讓受眾更加樂于接受信息。在視聽新聞節目中,傳統主流媒體還可以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更加精準的新聞推薦和個性化服務。通過對受眾的興趣和需求進行分析和預測,主流媒體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新聞報道,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和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還可以通過AI、AR等技術結合直播、vlog等形式,實現新聞報道的創新,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和受眾參與度。例如,現階段AI技術與新聞報道的融合主要體現為AI主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AI主播的應用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10]。主流媒體應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話語表達方式,讓正能量實現大流量、大流量澎湃正能量[11]。
(三)挖掘多種轉播渠道
新媒體平臺的出現,為受眾獲取信息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12]。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媒體要著力打造全媒體傳播平臺,彌補自身短板,為電視新聞報道提供更為多元的載體[13]。如今,許多年輕人更喜歡在網絡上參與當下熱門話題的討論,而電視新聞節目的渠道比較單一,往往只能吸引到一些年紀較大的觀眾。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新聞節目往往缺少真正的受眾,也無法得到有效的反饋和建議。因此,需要利用多種轉播渠道,使新聞報道覆蓋全體觀眾,找到真正的受眾群體,為電視新聞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方向。主流媒體可以與多家網絡媒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微信小程序、QQ空間、微博、抖音等熱門APP的轉播鏈接,將電視新聞節目推送至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互聯網具有信息傳遞快速、覆蓋面廣、數據更新迅速等優勢,將這些優勢運用到新聞報道工作中,可以為傳統的電視新聞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其傳播效果。
(四)增加互動優化用戶體驗
視聽新聞報道在媒體融合時代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需求,視聽新聞報道需要探索創新思路,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以提高視聽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效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大眾。其中,增加互動環節是優化用戶體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視聽新聞節目的前期制作中,要深入了解主題,并圍繞主題詳細策劃,在大的歷史事件中找到小的落點,從細節出發,發散思維,設計互動環節或者設計貼近受眾生活體驗的節目。
比如,在遭遇暴雨或者大風天氣時,除了要及時同步天氣最新情況外,移動直播節目中還可以加強與網友評論的互動,用戶感覺到自己受到了關注、自己的聲音被聽到了,自己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這有助于增強用戶對媒體的信任和使用黏性。同時,也可以將那些通過篩選的用戶反饋信息體現在新聞主題報道中,使得用戶互動成為新聞主題報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但豐富了報道內容,同時也能夠提升人們對節目的認可度,增強視聽新聞報道的品牌影響力。
(五)發揮大數據優勢
媒體融合時代,內容是核心競爭力。在視聽新聞報道中,可以通過先進技術的應用來提高內容的質量和時效性。其中,大數據技術是視聽新聞報道創新的重要工具。通過對網絡、媒體平臺中人們所關注的輿論熱點進行收集和分析,可以盤點每周或者每日最高關注度的熱點新聞,從而使得視聽新聞報道的內容具備更強的競爭力。相比以往由節目組來選擇新聞內容的方式,利用大數據技術來篩選選題更具科學性,能夠更準確地體現人們的關注重點。同時,還可以通過利用平臺的優勢來提升內容的時效性。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在發展過程中具備特有的公信力和影響力[14],電視媒體要對優勢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如加強與新媒體、政府部門、高校等主體之間的合作[15],獲取獨家內容與資料。
進入媒體融合時代,視聽新聞報道面臨諸多問題,例如信息真實性、內容呈現的單一性、用戶互動參與度不高等。然而,通過增加互動環節、應用先進技術、利用大數據技術等手段,視聽新聞報道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用戶體驗和傳播效果,從而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和影響力。視聽新聞報道需要不斷創新,以適應時代需求,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大眾。通過增加互動環節、應用先進技術、利用大數據技術等手段,視聽新聞報道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用戶體驗和傳播效果,從而在媒體融合時代中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薛桂榮.加強“三審”制把好安全關:媒體融合背景下地方臺落實電視新聞播前“三審”的思考[J].新聞戰線,2022(5):96-98.
[2] 黃曉.淺析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新聞傳播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聞傳播,2022(9):37-38.
[3] 王婷楊.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形態的變化發展:以央視《新聞聯播》為例 [J].新聞傳播,2020(14):31-32.
[4] 羅珍妮.電視新聞訪談類節目的新思路:記廈門電視臺《TV透》的媒體融合[J].全媒體探索,2021(2):77-78.
[5] 王舒錫.融媒體時代下主流媒體如何引領輿論導向[J].記者搖籃,2020(10):96-97.
[6] 王亞東.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思考[J].視聽界,2023(1):109-111.
[7] 吳維東.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電視新聞主題報道[J].視界觀,2021(19):77-78.
[8] 楊俊雅.肖燕憐.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的敘事模式探究[J].喀什大學學報,2021(2):71-75.
[9] 翟國鵬.媒體融合語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的節目形態進化探究[J].新聞愛好者,2022(3):108-109.
[10] 許春初.鄧國芳.同走新聞路:探尋全媒體時代重大主題報道精品化新路徑[J].中國記者,2020(2):114-117.
[11] 黃偉.在媒體深融中做好重大主題報道[J].新聞戰線,2023(2):65-67.
[12] 談華偉,楊濤.中國電視新聞出鏡報道發展的社會動因[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2(2):47-50.
[13] 黃永康.多元傳播生態中電視新聞的正向認知與采編策略[J].青年記者,2021(14):66-67.
[14] 汪洋.傳統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創新實踐研究:評《廣播電視新聞業務》[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4):134.
[15] 劉念.結構性重塑:融媒環境下視聽新聞生產的關鍵問題及優化路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9):40-43.
作者簡介 曹寧,研究方向: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