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智林(延安大學附屬醫院)
在醫療機構內,由于患者的疾病和治療,以及醫護人員的工作,存在著各種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因此,進行院感防控十分重要。
醫院感染(簡稱院感)是指在醫療機構內接受診療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新感染。醫院感染包括各種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感染,常見的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行感染等。
(1)接觸患者前后:醫務人員在接觸患者前后需要進行手衛生,避免將病原體帶入患者體內或將患者身上的病原體傳播給其他患者。
(2)手接觸污染物品后:醫務人員在接觸污染物品后需要進行手衛生,避免將病原體傳播給其他患者或帶回家中。
(3)在進行無菌操作前:醫務人員需要進行手衛生,避免將細菌帶入無菌操作區域。
(4)在進行食品處理前:醫務人員需要進行手衛生,避免將細菌帶入食品中。
(1)紫外線滅菌是一種常用的空氣消毒方法,可以殺死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
(2)空氣過濾則是通過使用高效過濾器來過濾空氣中的微生物,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
(3)臭氧消毒則是利用臭氧氧化空氣中的有機物質和微生物,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
(1)焚燒法:將醫療廢物進行高溫焚燒,殺死其中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
(2)化學處理法:利用化學藥劑對醫療廢物進行處理,達到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的目的。
(3)物理處理法:如高壓蒸汽滅菌、微波輻射等,也可以對醫療廢物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
(4)埋填法:將醫療廢物埋在專門的垃圾填埋場中,經過一定時間的自然降解,達到無害化處理的目的。
醫療機構中使用的醫療器械如針頭、手術刀等需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和滅菌處理,以防止病原體傳播。
(1)定義隔離標準:醫院需要制定詳細的患者隔離標準,明確哪些患者需要進行隔離治療,以及隔離的具體時間和方式等。
(2)隔離治療場所:醫院需要為隔離患者提供單間或病區,保證患者不會與其他患者接觸,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
(3)隔離措施的執行:醫務人員需要嚴格執行患者隔離措施,確保患者在隔離期間不會離開隔離區域,同時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
(4)隔離患者的護理:隔離患者需要更特殊的護理,醫務人員要穿戴防護服、口罩等防護用品,避免感染病原體。
(5)隔離患者的飲食和生活用品:隔離患者的飲食和生活用品需要單獨準備,避免與其他患者共用,保證患者的生活衛生。
醫療機構的環境衛生直接關系到院感防控的效果,所以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環境衛生的管理,定期進行清潔消毒。
總之,為了確保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健康安全,醫療機構需要建立完善的院感防控制度,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規范醫療操作流程,加強醫療設備的消毒和滅菌,保持醫院環境的清潔和衛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