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2023年5月28日,印度加爾各答,女學生們手舉衛生用品參加國際月經日活動
衛生巾貴不貴?
作為已經有相對穩定收入的成年人,我可能不會把它當作一筆對生活造成多大負擔的支出;但若是回到每月只有幾百塊錢生活費的大學時期,我確實會在超市的衛生巾貨架前躊躇幾分。
近些年來,衛生巾的漲價,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早先有興業證券的研究顯示,到2018年,單片衛生巾的平均價格已達到0.71元,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近兩年,社交媒體上此類話題也是熱度不減,“每月支出超50元”的帖文,也引發了熱烈回帖和媒體報道。
有小紅書用戶發現,短短一兩個月,某品牌的衛生巾,就從9.9元漲價到16元,網友們紛紛支招,一個劃算的方法是盡量活動期間多囤點。
在諸多爭議中,衛生巾所繳納的13%的增值稅(屬于最高一檔,與奢侈品一樣),也多次引起大眾討論。
今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征求意見期間,專注于月經健康和衛生的社會創新組織“月事驕傲”發起了呼吁經期用品免稅或降稅的倡議,希望將衛生巾的增值稅免除或降至9%。
這個倡議贏得了不少人的支持,也招來了許多相左的意見:降低或減免增值稅,衛生巾就能降價嗎?衛生巾免稅,究竟是消費者的福音,還是只利好企業?
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這些問題未有確切的答案。
“月事驕傲”創始人Eve說:“我們提供的或許不是最專業的解決方案,但希望能以此吸引到更多專家關注,去計算、去平衡、去考慮更多女性的真實需求。”
在“衛生巾免稅”這個話題之下,最常見的一種疑問是:真的有人連衛生巾都用不起嗎?
如果不是2020年新聞報道還有人在用100片一包、售價21.99元(即單片價格兩毛錢左右)的散裝衛生巾,Eve或許也不會意識到,還有這么多的女性在經歷“月經貧困”。在此前“月事驕傲”與知名女脫口秀演員顏怡顏悅的直播連線中,后者也坦言“上大學時確實覺得衛生巾很貴”。
擁有穩定且可觀收入的人,大多對此難有體會:每月區區的幾十塊錢,何來苦惱?因此,這個問題自有其存在語境。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9年,我國還有6.1億人的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即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其中自然存在一部分要為月經發愁的女性,如何支出這筆“月經開銷”,確實是個需要精打細算的問題。
中國女性的平均經期天數為5.8天。根據《女生呵護指南》,女性在月經期間,以正常的月經量計算,平均一天要換4-5次衛生巾,則每周期使用的衛生巾為23-29張。而“月事驕傲”調研發現,一片安全、合格的衛生巾市場價大約是1.3元。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女性每月花在衛生巾上的開銷基本不少于30元。
即便是在3年后的今天,電商平臺上的“三無”散裝衛生巾,仍然是不少女性權衡后的折中選擇。看世界記者隨機點開一條商品鏈接的詳情(200片240mm日用衛生巾的售價低至18.54元),顯示已有20多萬單的銷量。
中國衛生巾的年銷售量為1200億片左右。但根據《2023年中國衛生巾行業全景圖譜》,2021年中國衛生巾行業市場份額前三的品牌蘇菲、七度空間以及護舒寶所占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10%和6%,加起來只有28%,前八大品牌所占的市場份額遠遠不及一半。這意味著,出售散裝衛生巾的小型廠家和購買散裝衛生巾的消費者,其實是沉默的大多數。

商場貨架上的衛生巾

2022年1月14日,意大利那不勒斯,民眾參加要求口罩和衛生棉條降價的抗議活動
在一些貧困地區,女性使用的衛生巾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公益行動。
與之互為參照的另一組數據是:在中國,97.6%的婦女一生中會出現一到兩種婦科疾病,其中約70%是由于衛生巾使用不當或使用劣質衛生巾造成的。
“衛生巾免稅”的倡議引起許多女性共鳴的底層原因之一,或許在于,衛生巾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日常衛生用品,它的價格應當考慮所有普通人的負荷能力。
然而,在一些貧困地區,女性使用的衛生巾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公益行動。
據2020年的一則報道,我國貧困兒童數量約為4000萬,其中12至16歲、面臨生理期的女童約占10%。也就是說,我國有大概400萬的女童面臨“月經貧困”。
“月事驕傲”曾在鄉村地區以“硬件微改造+性教育課程+衛生巾互助盒”的模式開展“兒童友好廁所計劃”,其中就包含給較為貧困的女童捐贈衛生巾。Eve表示:“如果衛生巾獲取很便利、便宜,大家也不用花這么多心思捐衛生巾了,肯定是先有需求,才有我們的行動。”
但這種公益行動的難點在于“如何可持續”。Eve說:“個人或單個公益組織能做到的是有限的,我們希望有公共管理能力的主體參與進來,因此我們倡導更多的政策傾斜。”
衛生巾的減免稅政策,在多國已有先例。
在澳大利亞,消費者要對多數商品及服務支付10%的商品及服務稅。牙膏、避孕套、成人尿布和偉哥等商品享受免稅政策,而女性衛生用品卻不在此列。自2000年商品及服務稅實行以來,這種分類方式在澳大利亞爭議不斷。從2019年開始,澳大利亞就取消了原先對包括衛生棉條、護墊、月經杯、防漏內褲和產婦墊在內的女性衛生用品所收10%的商品及服務稅。
2021年,英國也徹底免除了自1973年開始對月經用品征收的17.5%(2000年降至5%)的增值稅。2022年,蘇格蘭政府還宣布,在公共場所向任何有需要的人免費提供包括衛生棉條和衛生巾在內的經期用品。
自2004年肯尼亞取消衛生護墊和衛生棉條增值稅以來,至少已有17個國家效仿。截至目前,全球共有48個國家已經取消或削減了護墊和衛生棉的征稅。
Eve說:“我們(和其他國家)的情況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其中存在一些可以共享的機理。”
目前,中國的增值稅分為四檔,即13%、9%、6%、0%。中國對衛生巾征收的是13%的增值稅,屬于增值稅中的最高一檔,不享受計生用品免征增值稅政策或其他減免。
一位稅法方面的業內專家在接受《看世界》采訪時表示:“增值稅是普稅,沒有辦法針對太多東西去設定不同的稅率。1994年我國稅制改革后,基本稅率為17%,低稅率為13%。只有少數的一些產品(如糧食、食用油)適用于13%的稅率,絕大多數的商品都適用17%的稅率。最近幾年稅率做了調整。高稅率從17%降到了13%,低稅率則從13%降到了9%。”
“增值稅是間接稅,”該專家指出,“它的納稅人是銷售者,但實際上的負稅人卻是消費者,最終其實就是由消費者來承擔各個環節的增值,比如這個衛生巾不含稅的單價是10元,那么消費者承擔的(稅額)就是1.3元,最終支付的金額就是11.3元”。
事實上,我國并非第一次發出“衛生巾免稅”的聲音。
2021年,全國人大代表王作英曾在《關于多措并舉消除“月經貧困”更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建議》中提出“減免女性衛生用品增值稅”“設立財政專項資金,對部分女性群體提供免費月經期衛生用品”“將女性衛生用品納入醫保”等等建議。

全球共有48個國家已經取消或削減了護墊和衛生棉的征稅。
正是在這些背景下,“月事驕傲”在增值稅法的征集意見期間,發起了針對衛生巾的免稅倡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月經用品免稅”并不一定能帶來理想的結果。英國《衛報》發現,該國政府取消5%的增值稅后,經期用品的價格只下降了1%。
此外,牛津大學商業稅收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即便減免增值稅真的影響了月經用品的價格,富裕女性也比貧窮女性更有可能從中受益。
據英國財政部估計,取消衛生棉條稅,只能讓普通女性一輩子節省40英鎊。
“降稅不一定能解決價格問題。”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也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要強調衛生巾產品的特殊性,可以用指導性價格,比如確定最高限價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確定最低的價格來保護生產者的利益。
專家在接受《看世界》采訪時說:“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要針對衛生巾去調整增值稅率的可能性不大,但從這個視角讓大家注意到這個事情(婦女在為衛生巾承擔13%的增值稅),也是好的。”
這場倡議未必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沒有意義。至少,全網的傳播與熱議,讓更多人知道了消除月經貧困的一種可能有效的模板。
改變是從行動開始的。當“月經貧困”一次又一次被提起,我們離消除它就更近了一步。
所有女性的共同愿景,正如第一個實現衛生巾免費的城市紐約的市議會所說:女性衛生用品是女性健康必需品,無論是誰,都應該能夠輕易用上。
責任編輯何承波 hcb@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