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心

相親這一風俗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官方就有專門的相親大會。每年的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官府會強制要求三十歲以內未娶妻的男子和二十歲以內未嫁人的女子參加相親,男女之間相互愛慕,官方便會為他們舉行婚禮。但如果不愿意參加,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參加大會的青年男女相聚一處,若是有心儀的對象,就會互送芍藥花以定終身。
周朝滅亡后,相親的習俗并未消失,而是從官方舉辦的活動轉化成了自發性的民間活動。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相親活動固定在了上巳節這一天。
上巳節本是古人祭祀時,以流水潔凈身體,讓災厄與疾病隨水同去的日子。期間,人們會舉行盛大的慶?;顒樱漓胱嫦?、祈求豐收、游春等等。不少平時居家苦讀的青年和深居閨中的少女,這時都會盛裝打扮,來到野外踏青游玩,或在河畔嬉戲、插柳賞花,說不定還能因此找到屬于自己的良緣。
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巳節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除了常規的活動以外,它還成為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
除了上巳節,元宵節和“同年大會”也帶有一些相親的意味。元宵,又稱為上元節,這是中國傳統中一年一度的盛大慶典,也是古代少數幾個不實行宵禁的日子。從黃昏開始,家家戶戶都點亮了燈籠,街道上很快變得燈火通明。人們聚集在坊市上,那里早已搭起了形狀各異的花燈。每個花燈都制作得精美絕倫,畫有花鳥魚蟲、山水風景,以及神話人物?;舻呐赃叄瑨煊屑垪l,上面寫著各種燈謎。人們爭先恐后地圍在紙條前,各自解燈謎。
年輕男女在這一天紛紛走出家門,看似參與元宵活動,實則是在看人。若是有女孩看上了哪家的公子,就會假裝不小心將手帕、香囊丟下讓男子撿走,里邊通常寫有女孩的芳名。同樣的,男子看中哪位姑娘,也會讓她將男子隨身的玉佩和扇子撿走。
上巳節和元宵節給人浪漫詩意之感,但是另一個相親活動“同年大會”,就顯得沒有那么和諧了。同年,是用來尊稱那些同榜或同一年考中的人。換句話說,這場盛大的相親活動就是權貴們專門為才子舉辦的,可謂是“高端相親大會”。同年大會當天,權貴們會全家出動,碰見中榜進士,他們就會把人搶進轎子抬回家中。能考上進士的學子是少數,為了爭奪這些“潛力股”,權貴之間甚至還發生過家丁斗毆事件,令人啼笑皆非。
到了明清時期,社會風氣保守,職業媒人介入了相親。媒人會讓男方帶著禮物去女方家拜訪,由女方父兄出面接待,而女子則在閨房觀察男子的一舉一動。若是看中,女子會出面給男子倒茶;若是看不中,女子就不會出面,而男子也知道這門親事不成,也不會再做糾纏,雙方都留足了面子。
(史曼薦自《環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