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玉婷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豐利鎮中心幼兒園

小班幼兒們的家庭環境各不相同,有的幼兒父母懂得一定的育兒知識,凡事讓孩子自己動手,幼兒已經產生一定的勞動意識,知道通過雙手的操作,能使事物發生變化。而有的幼兒父母對孩子溺愛萬分,事事包辦代替,導致幼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勞動能力極差,這是不利于幼兒發展的。生活游戲是教師按照班級幼兒實際水平和年齡特點創設的游戲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游戲中,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勞動帶來的新奇感受,提高自身的勞動技能水平。
開展以“幫助他人”為主題的生活游戲。小班幼兒自理能力較差,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游戲,通過“幫寶寶穿衣服”“扣紐扣”“幫娃娃洗澡”等活動,鍛煉幼兒的手部肌肉,提高幼兒的雙手協調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幫媽媽做項鏈”,讓幼兒們練習串珠子,體驗做項鏈的快樂。除了做項鏈,還可以做手鐲、做腰帶,或者將珠子按照顏色的不同進行適當調整,做成漂亮的頭花、額帶等。教師借助生活游戲,能夠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在促進幼兒勞動技能提升的同時,初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開展滿足幼兒需求的生活游戲。小班幼兒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一次中班的哥哥姐姐送來自己制作的水果汁后,幼兒們對做水果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教師在生活區投放了西瓜和手動榨汁機。有的幼兒生活經驗豐富,對榨汁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們主動參與游戲,積極動手,將西瓜切成一塊一塊的,接著將切好的西瓜塊放進榨汁機,轉動把手,榨好的西瓜汁就慢慢流出來了。小班幼兒的學習以模仿為主,他們一個個上前嘗試,體驗著制作果汁的快樂。喝著自己制作的果汁,幼兒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
科學游戲是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科學的過程。科學是嚴謹的,但也是有趣的,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科學游戲,促進幼兒勞動實踐能力的提升。
開展以學習為主的勞動實踐。小班幼兒學習兒歌《綠色的世界》后,對彩色眼鏡十分感興趣,于是教師及時在科學區投放了紅色、綠色、藍色和紫色的鏡片,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玩具眼鏡上安裝鏡片。安裝好后,再向四周看看,體驗兒歌中“會變顏色的世界”。幼兒們在游戲區戴眼鏡、換鏡片,體驗不同顏色世界的樂趣,樂此不疲。在這樣的游戲中,幼兒結合所學內容,對顏色的變化不斷探索,學會了雙手協調地戴眼鏡、換鏡片,還學會了游戲結束后將游戲材料放回原來的地方,掌握了一定的整理技能。
開展科學種植活動。自然角是幼兒了解大自然的窗口,種植則能使幼兒們初步認識農作物,懂得了“食物需要勞動,方能獲得”這一淺顯的道理。種植活動中,經過教師的指導,幼兒們不僅認識了常見的農作物,還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種子;認識了哪些是農作物,哪些是野草。更學會了正確使用小鍬、鋤頭,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科學種植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認知,拓寬了幼兒的眼界,還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幼兒的勞動經驗,推動了幼兒“愛勞動”思想的形成。
在幼兒園,手工勞動也是一種勞動教育,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幼兒的發展出發,根據課程游戲化精神,豐富美術區角環境,讓幼兒能自由自在地徜徉在藝術的海洋中,通過動手操作,進行藝術創造。
開展編織活動。我國自古就有編織的傳統,在幼兒園,教師可以開展“編織坊”的游戲,投放簡單的編織機,帶幼兒們認識經線、緯線,學習正確使用梭子、上線和編織。教師可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游戲,為幼兒進行正確的示范,激發幼兒學習編織的興趣。在幼兒掌握編織技能之后,教師要鼓勵幼兒進行藝術創新,從織小圍巾開始,讓幼兒體驗到“線”的神奇變化,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
學習民間剪紙。剪紙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在幼兒園,剪紙作為美術教育的一項內容,深受幼兒們的喜愛。教師可以將剪紙的基本方法傳授給幼兒,還可以將蝴蝶、花朵、蜻蜓等形象生動的剪紙的操作方法,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用圖示的方式,張貼在美術區顯眼的位置,便于幼兒在日常游戲中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
進行草繩藝術創作。在農村,秋季時稻草隨處可見,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將稻草搜集整理好,投放進美術區角,便于幼兒進行草繩的藝術創作。比如,幼兒們可以先將稻草搓成繩子,將長長的草繩繞起來,變成一個個草繩球,便于后期的藝術創作。稻草變成草繩后,幼兒們可以將草繩繞在廢舊杯子上,稍加裝飾,就成了美麗的筆筒。或者用搓好的草繩裝飾鏡框,使鏡框具有一種質樸美。草繩還能編成草鞋、帽子,做成茶杯墊等,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時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進行蔬菜水果藝術創作。近年來,隨著大棚蔬菜的普及,人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了。為了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蔬菜水果的藝術創作,讓幼兒體驗生活樂趣的同時提高藝術創造能力。比如,包菜豎切之后,會出現大樹狀的紋理,再進行蔬菜印畫,這樣一來,只需要填色、印畫,一會兒工夫就能“畫”出一片森林。又如,將草莓切成片,在盤子里擺成“花朵”“金魚”等造型,進行水果拼盤活動。香蕉也可以通過切片、擺盤,變成“漂亮的裙子”“小朋友衣服的花邊”等。
廢舊材料的再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廢舊紙箱、報紙、塑料袋、小輪胎、廢舊唱片、花邊紙等,都可以清洗消毒后,投放進美術區角游戲之中,讓幼兒們剪一剪、做一做,制作成具有藝術感的手工制品。比如,廢舊報紙可以做成表演區的“背心”“裙子”;廢舊唱片、碟片等可以一個接一個地串起來,斜挎在身上,一個閃耀的“小明星”就這樣登場了。還可以將硬紙板卷一卷,加上一個廢舊的乒乓球,做成一只“話筒”;廢舊紙箱、牙膏盒子等,進行適當剪裁,就能變成“機器人”“卡車”等。這些藝術創作都需要幼兒積極地動腦動手,在游戲中不斷創新,體驗勞動創造美的深刻內涵。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勞動教育,應將勞動教育內容融入各類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游戲中增進對勞動的認識,提高自身的勞動技能水平,并使幼兒真真切切地體驗勞動創造的自豪感與榮譽感。同時,教師要注意對幼兒勞動教育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幼兒形成愛勞動的良好思想,讓幼兒通過勞動感受生活的美好,積累勞動經驗,增強自信心,獲得更好的成長。